河北省保定市雄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8-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朋友是什么?朋友是一种真诚互动,是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应。 B、一个作家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C、梦想不是空想,不是海市蜃楼,实现梦想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去行动。 D、这里的小吃风味独特,耐人寻味 , 我每次来到这里,总要尽情品尝。
  • 2. 下列知识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B、“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肺部炎症”是补充短语。 C、“箫鼓追随春社近”中“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人们在这一天祭祀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 D、“旧历丁卯年除夕,一位先生逝世了。”其中“丁卯年”是干支纪年法的表述。

二、句子默写

  • 3.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
    (2)、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3)、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 , 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6)、 ,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7)、 , 寻十余里无迹。(纪昀《河中石兽》)
    (8)、 , 关山度若飞。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9)、《陋室铭》的主旨句是

三、字词书写

  • 4. 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憩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

    ②小桃树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

    ③现在只有三个疲惫、赢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冰雪荒原。

    ④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宁神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⑤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⑥马革果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改为改为改为

    改为改为改为

四、综合性学习

  • 5. 班级开展“孝亲敬老”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传承“孝”文化,从我做起。

    现在不少青少年无节制地在网上聊天、刷微博、玩游戏,以致厌食、失眠、精神萎靡,严重者甚至猝死,或有自杀行为。

    请结合以下两则孝亲名言,对这一类青少年进行劝说。

    A.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

    B.“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经·小雅·蓼莪》)

五、对比阅读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可爱者甚  ②清涟而不妖 ③香远④可远观而不可玩焉⑤陶后有闻    ⑥便欣然忘食 ⑦余以为妙绝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一项是( )
    A、何陋有(刘禹锡《陋室铭》) B、一老河兵闻 , 又笑曰(纪昀《河中石兽》) C、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D、湖中荷花尽作飘摇
    (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甚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观荷于湖边亭中。

    (5)、读文赏荷,用原文填空

    ①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文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②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文称莲为“”(四字),[乙]文赞荷为“”(四字)。

六、名著阅读

  • 7.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红岩》的阅读,回答下面小题。
    (1)、区委书记江姐要去       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地点是( )
    A、歌乐山 B、缙云山 C、华蓥山 D、樵坪山
    (2)、由于终年住在阴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的米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 )。
    A、小傻瓜 B、小萝卜干 C、小愣头青 D、小萝卜头

七、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忆朱自清

    张中行

        朱自清先生的大名和成就,连年轻人也算在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差不多都念过他的散文名作:《背影》和《荷塘月色》。我念他的《背影》,还是在中学阶段,印象是:文富于感情,这表示人纯厚,只是感伤气似乎重一些。一九二五年他到清华大学以后,学与文都由今而古,写了不少值得反复诵读的书。一九三七年以后,半壁江山沦陷,他随着清华大学到昆明,以及一九四六年回到北京以后,在立身处世方面,许多行事都表现了正派读书人的明是非、重气节。不幸的是天不与以寿,回北京刚刚两年,于一九四八年十月去世,仅仅活了五十岁。

        我对朱先生的印象,总的说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有些历史人物不是这样,如霍去病,看名字,应该长寿,却不到三十岁就死了;王安石,看名字,应该稳重,可是常常失之躁急。朱先生名自清,一生自我检束,确是能够始终维持一个“清”字。他字佩弦,意思是本性偏于缓,应该用人力的“急”补救,以求中和。但他终归是秉性难移,多情而宽厚,“厚”总是近于缓而远于急的。他早年写新诗,晚年写旧诗,古人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这由学以致用的角度看,又是水乳交融。文章的风格也是这样,清秀而细致,总是真挚而富于情思。甚至可以扯得更远一些,他是北京大学一九二0年毕业生,查历年毕业生名单,他却不是学文学的,而是学哲学的。这表面看起来像是不协调,其实不然,他的诗文多寓有沉思,也多值得读者沉思,这正是由哲学方面来的。

        泛泛的谈了不少,应该转到个人的因缘了。是一九四七年,我主编一个佛学月刊名《世间解》,几乎是唱独角戏,集稿很难,不得已,只好用书札向许多饱学的前辈求援,其中之一就是朱先生。久做报刊编辑工作的人都知道,在稿源方面有个大矛盾,不合用的总是不求而得,合用的常是求之不得。想消灭求之不得,像是直到今天还没有好办法,于是只好碰碰试试,用北京的俗语说是“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希望万一会掉下一两个。我也是怀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心情这样做的,万没有想到,朱先生真就写了一篇内容很切实的文章,并很快寄来,这就是刊在第七期的《禅家的语言》。当时为了表示感激,我曾在“编辑室杂记”里写:“朱自清教授在百忙中赐予一篇有大重量的文章,我们谨为本刊庆幸。禅是言语难断的事,朱先生却以言语之道道之,所以有意思,也所以更值得重视。”这一期出版在一九四八年一月,更万没有想到,仅仅九个月之后,朱先生就作古了。

        大概是这一年的五月前后,有一天下午,住西院的邻居霍家的人来,问我在家不在家,说他家的一位亲戚要来看我。接着来了,原来是朱先生。这使我非常感激,用古人的话说,这是蓬户外有了长者车辙。他说,霍家老先生是他的表叔,长辈,他应该来问安。其时他显得清瘦,说是胃总是不好。谈一会闲活,他辞去。依旧礼,我应该回拜,可是想到他太忙,不好意思打搅,终于没有去。又是万没有想到,这最初的一面竟成了最后一面。

        死者不能复生,何况仅仅一面,但我常常想到他。朱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而且缜密,所写都是自己确信的,深刻而稳妥。文笔尤其好,清丽,绵密,细而不碎,柔而不弱。他代表“五四”之后散文风格的一派,由现在看,说是广陵散也不为过。可是我推重他,摆在首位的却不是学和文,而是他的行。《论语》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这里无妨断章取义,说:与他的行相比,文可以算作余事。行的可贵,具体说是,律己严、待人厚都超过常格,这二者之中,尤其超过常格的待人厚,更是罕见。这方面,可举的证据不少,我感到最亲切的当然是同自己的一段交往。我人海浮沉,认识人不算少,其中一些,名声渐渐增大,地位渐渐增高,空闲渐渐减少,因而就“旧雨来,今雨不来”。这是人之常情。朱先生却相反,是照常情可以不来而来。如果说学问文章是广陵散,这行的方面,就更是广陵散了。

    (节选自《负暄琐话》)

    (注释)①广陵散:广陵,扬州古称;散,乐曲。它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1)、关于文章的阅读理解,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看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华丽,但感伤气似乎重了一些。 B、文中写霍去病、王安石是为了反衬朱自清先生的名与字和他的性格协调。 C、作者推崇朱自清先生的品行,摆在首位的是“行”,其次是他的“学”和“文”。 D、作者与朱自清先生只谋一面,却通过叙写相关回忆,多方面表现了朱自清先生的性格。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与朱先生交往的两件事。
    (3)、结合全文,概括朱自清先生“行”的主要特征。
    (4)、本文和张中行先生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都是写人记事散文,两篇文章主要运用两种表达方式,作者在叙事的同时适当地发表意见,这种手法叫“叙议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