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8-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酿(yún)     静(mì)      职(chèng)     咄逼人(duō) B、(ài)       抽(yē)      差(qīn)      怪不经(dàn) C、(shǒu)   职(xùn)    憔(cuì)     人声沸(dǐng) D、穿(chuō)   缈(piāo)   伏(juǎn)     轻怕重(diān)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嘹亮     云霄     博览会     翻来复去     各得其所 B、禁锢     帐蓬     芙蓉鸟     大相径庭     浑为一谈 C、气概     分歧     主旋律     神采奕奕     不知所措 D、怂恿     余晖     彩棱镜     随声附合     杞人忧天
  •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年少时候,母亲就是我们的守护神,每一次从梦中醒来,都会看到母亲温柔的目光;每一次跌倒,都会得到母亲的搀扶。冬天里,__△__;夏天里,__△__;秋天里,__△__;春天里,__△__。

    ①母亲便是月亮,映着我们床前的明月光

    ②母亲就是小火炉,摸起来,暖暖的

    ③母亲就是一片绿荫,为我们遮挡太阳

    ④母亲就是暖阳,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坚强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二、句子默写

  • 4. 诗文默写
    (1)、 ,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静以修身,。(诸葛亮《诫子书》)
    (3)、一次行走,一道风景;一段旅程,一种人生。诗人王湾乘船来到北固山,在《次北固山下》中用“”的诗句,描绘了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的壮景。
    (4)、爱国情怀,是很多文人墨客喜爱表达的情感之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在遭遇战乱时,处于军旅之中的岑参借花思乡,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不以衰老自弃的陆游借写风雨梦境,抒发那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

三、名著阅读

  • 5.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请从下面两个“神魔精魅”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简析其人性特点。

    ①铁扇公主                ②通天河老龟

    (2)、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四、综合性学习

  • 6. 综合性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七年级(二)班决定以“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你完成下列活动。

    (了解读书故事)

        汉朝人孙敬,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样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战国人苏秦读书欲睡,就拿锥子扎自己的大腿。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成语A       , 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其实,还有许多成语高度概括了古代那些勤奋读书的人和事,如B        ……

    (1)、请结合文意,在橫线上写出A、B处的成语。

    A.

    B.

    (2)、请你代表所在小组为大家推荐一种读书方法并简要解释。
    (3)、七(二)班开辟了一个文学角,请你拟写一句宣传标语,鼓励同学们在这里阅读。
    (4)、李明同学热爱阅读,喜欢写诗,他写了一首诗,登门向语文王老师请教,恰巧王老师不在家,就留了个便条。便条中有几处谦辞、敬辞使用不当,请你找出两处并改正。

    王老师:

        您好!

        我到寒舍拜访,您不在,我把大作《山水有清音》放在您家,望拜读。我有吟诗爱好,学习之余,凑成几句,错误颇多,但自己不能斧正,望您工作之余不吝赐教。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李明

                                                          4月22日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五、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火车侠

        火车侠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一个人。

        我记得是在初中的某节课上,我正被讲台上的老师念叨得昏昏欲睡,同桌悄悄问我:“你知道火车侠吗?”我说:“动画片吗?”他摇摇头:“是我们学校的火车侠。”我一头雾水,他说:“下课我带你去看看。”

        于是,那天我第一次目睹了火车侠的真容。在人满为患的操场上,一个瘦弱矮小的男孩,穿着不合身的、土气的藏蓝色粗布上衣,头顶着一个泄了气的篮球,在四百米的跑道上旁若无人地奔跑,嘴里不停地发出类似火车开过时的“呜呜”声。周围聚集了很多像我一样慕名而来的人。大家哄笑、讨论,大喊着“火车侠”三个字。

        火车侠并不是一个智力有缺陷的孩子。在我们那所重点初中,他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只是平时内向沉默,很少与人交流。后来,火车侠的同班同学告诉我,即使是在上课,如果老师让他去黑板上做题,他也会“呜呜呜”地开着跑上讲台。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老师会特地叫他去黑板上做题,每次大家都会哄堂大笑。

        火车侠第一次展现他的才智,是在课堂上秒杀地理老师的那一刻。地理老师是个学识渊博的老头儿,上课经常会提及一些课本外的知识。那天他照例闲扯,说一些非常偏僻的县级地名,一个接一个。

        正当地理老师陶醉之时,火车侠打断了他:“老师,您说反了。”

        全班寂静。

        火车侠继续纠正:“刚刚您说的两个地名,顺序是相反的。” 地理老师沉默了几秒钟,随即大手一挥:“不说题外话了,继续上课。”“呜呜呜……”,“一列火车”开上了讲台,所有人都愣住了。火车侠开始在黑板上画细细的轨道,他把地理老师说反的两个站点,以及它们前后的两个站点全部画了下来,甚至连站点的间距都是按比例尺计算出来的。他用事实证明地理老师说错了。火车侠从此一战成名。

        在同学们好奇又崇敬的追问下,火车侠拿出一个词典那么厚的文件夹,里面夹着一堆粗糙、廉价的练习本,每一页都画满了火车——火车头、车厢、车座、车轮、铁轨、操作室、货架……他告诉同学们,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第一次带他坐火车,从此他念念不忘,经常会梦到自己坐火车的情景。他对火车陷入了深深的迷恋,于是他开始尝试去记中国的铁路图,开始画火车,模仿火车。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对吧?我喜欢摇滚乐,我哥们儿喜欢NBA,坐在我前面的语文课代表喜欢纯文学……可我至今没见过任何一个人,像火车侠喜欢火车那样,赴死一般地投入。

        那一天大家像被火车侠感染了似的,开始像面对正常人一样面对他。有人问火车侠:“那你的理想是什么?”所有人都在期待一个宏伟的、振奋人心的答案,可火车侠却说:“我就想当一名普通的火车司机。"我能想象到当时大家听到这个答案后的失望。

        没有人再去看火车侠的画册,没有人再问他地理知识。火车侠彻底地沉默了。只不过,火车侠还是日复一日地,在操场四百米的跑道上,顺着他既定的轨道开着火车,“呜呜呜……”

        多年以后我工作了,有一次和一群同事吃午饭,大家聊起了各自学生时代的故事,我给他们讲了火车侠的故事。也是在那天晚上,夜深人静,我打开电脑,试图搜索一些与火车侠相关的信息。

        我真的找到了!不只我一个人,很多人都还记得他,我甚至找到了火车侠自己发的照片,还是那么瘦,却精神了不少,穿着一身制服站在一列火车前。

        他现在是一名真正的火车司机。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07期,作者夏阳,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本文有关火车侠的主要的情节内容。
    (2)、分析句子的作用或效果。

    ①从修辞手法或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呜呜呜……”,“一列火车”开上了讲台,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现在是一名真正的火车司机。”这句话独立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3)、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火车侠”的性格特点。
    (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启发,结合自己的学习或生活说说你的感悟。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子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交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测改)

    (1)、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
    (4)、“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也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举例说明, 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严密和准确。

六、课内阅读

  • 9.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吾日三吾身      省:

    ②思而不学则      殆:

    (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
    (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两千多年来,孔子为学者推崇,受世人景仰。结合文段中的孔子语录,说说世人景仰孔子的原因。

七、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八、作文

  • 11. 根据要求作文。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也是一门学问。情趣要高雅,玩法需得体。有些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手机,不利于身心健康。还有一些中学生,却玩得很有品位:小发明、小制作、读书、打球、唱歌……既可愉悦身心,又能全面发展。课余时间,你是怎样玩的?

    请以“这样玩,真好!”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③书写工整规范。

  • 12.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个卖棉被的,一个卖包子的,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同时住进了一家破庙。两 个人互不理会,一个吃饱了包子睡在庙里东南角,干冷着! 一个盖上被子睡在了 西北角,干饿着!两个人心想:要是对方主动找我,我肯定和他合作。结果第二天 早上,一个冻死了,一个饿死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