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抽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8-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 2.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
  • 3. 1951年,28岁的豫剧艺人常香玉捐献一架战斗机。据资料显示,到1952年6月,全国人民总计共捐款55650.37万元,可购战斗机3710架。这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心声是(    )
    A、支援淮海战役,争取早日解放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4. “废除了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要素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意义
  • 5. 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C、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 6. 民主政治着手抓,一九五四制《宪法》,两个“坚持”定方向,人民掌权治国家。“一九五四制《宪法》”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新政协 C、一届全国人大 D、中共八大
  • 7.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图中①点到②点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展了“一五计划”建设运动 B、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党中央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国家实施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8. 一个资本家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这样想法的资本家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
    A、公私合营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直接被没收 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9.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国有企业改革 C、“大跃进”运动 D、“一五”计划的完成
  • 10. 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说:“在我读初中时,当时政治课老师读报,读着读着便哽咽了,听着听着我们也流泪了。”这位感动大家的20世纪60年代党的好干部是(    )
    A、孔繁森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雷锋
  • 11. 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曾经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柳传志所感受到的“变”是指(    )
    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 12. 为了搞好期末复习某同学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一大”开天辟地 B、遵义会议挽救党 C、中共“八大”召开 D、十一届三中全会
  • 13. 小宇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课题,收集了“多种经济并存”“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等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可以看出,他的研究性课题是(    )
    A、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4.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它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5. 下表中的数据来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的一份档案。分析这组数据,你认为小岗村农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元

    A、“包产到户”的推行 B、废除农业税全面实施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D、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推广
  • 16.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后,以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新阶段。材料中的新体制指的是(    )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7.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上海浦东开发区 B、海南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深圳经济特区
  • 18.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 19. 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达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五大”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 20. 习近平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对“中国梦”所阐述的基本内涵不包括(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科技强军 D、人民幸福
  • 2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建立(    )

    ①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愿望  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③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体现了民族间的平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 22.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歌手韩红的一曲《青藏高原》唱响全国,下列哪些事件给西藏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建立经济特区    ④修建青藏铁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3. 自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居民的工作机会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公布的《澳门统计年鉴》显示,澳门1999年劳动力参与率为64.7%,2018年劳动力参与率为70.9%;1999年失业率为6.4%,2018年失业率为1.8%。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一国两制”取得重大成效 C、两岸关系得到恢复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
  • 24. “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A、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发展了“九二共识” D、彰显了民族亲情
  • 25. 2018年5月18日,中国首艘001A国产航母完成为期五天的海试返回大连造船厂码头,我国海上国防力量有了重大提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
    A、北洋舰队 B、华东军区海军 C、东海舰队 D、南海舰队
  • 26. 习近平主席曾引用《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来表达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看法。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
    A、发展了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C、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D、超越了社会制度的差异
  • 27. 某人评价1955年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周恩来的“魅力和机敏”表现为他提出了(    )
    A、求同存异方针 B、民主和解方针 C、独立自主原则 D、和平共处原则
  • 28. 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29. “这次成功的实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里的“这次成功的实验”应是指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30. 下面的图示反映了(    )

    A、城市交通堵塞问题 B、人们生活方式变化 C、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D、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判断并回答问题:

    一国两制

    1982年9月,中英双方领导人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举行会谈。中国提出1997年一定要收回香港主权。英方不愿放弃英国在香港的既得权益,因而以保持香港目前的民主和繁荣为借口,为难中国。于是,中国便提出以“一国两制”方针来解决香港问题,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至少50不变。

    (1)、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涂“C”。

    ①“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②英国不愿放弃香港的根本原因是维护香港的民主和繁荣。

    ③中国在收回香港主权问题上意志坚决。

    ④香港在回归祖国后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国两制”的根本出发点及其内涵。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复兴中华民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摘自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中“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请问这一具体时间是从哪一历史事件为起点的?
    (2)、材料中的“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请问,“理论自信”指哪些理论?“道路自信”是指什么道路?“制度自信”是指什么制度?
  • 33.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富强之梦】

    材料一: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于当前的中国人而言,富足之梦,是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更是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向全民共富的质跃,称之为当代中国人最为现实的中国梦,实为客观之论。

    ——2014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态度是鲜明的。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内容

    【民族关系】

    材料三:“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一首经典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平相处的和谐中华。

    【祖国统一】

    材料四:如下图

       

     2015上海举办台湾名品博览会     分藏两岸的名画《富春山居图》台北合璧

    (1)、李克强总理提到的“一条创富之路”指的是什么道路?为了实现创富之路,1980年我国实施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在新形势下积扳推进对外开放,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决心。在21世纪初,中国采取的什么重大举措(事件)体现了这一态度,请举两例说明。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新时期我国建立了怎样的新型民族关系?
    (4)、根据材料四可以得到怎样的信息? 联系现实,请你谈谈在台湾统一问题上存在哪些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