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29讲 地域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试卷更新日期:2020-08-06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我国下列文化区中既有丰富“黄河故事”也有丰富“长江故事”的是(   )
    A、华北平原文化区 B、黄土高原文化区 C、四川盆地文化区 D、青藏高原文化区
  • 2. 半边房(下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留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
    A、春季防风固沙 B、夏季遮荫纳凉 C、秋季截水增湿 D、冬季挡风遮雨
    (2)、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小麦 B、小麦、谷子 C、谷子、青稞 D、青稞、玉米
  • 3. 在自然环境、文化习俗等影响下,我国56个民族的服饰各具特色。下图

     “我国某少数民族服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  )
    A、山峰多冰川 B、昼夜温差大 C、草场面积广 D、高原光照强
    (2)、该民族聚居区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差异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 D、人类活动
  • 4. 牛街是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的一段街道,因回族聚居而闻名。牛街礼拜寺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是中国式古代宫殿和阿拉伯式清真寺相结合的产物。

    读下图“牛街礼拜寺”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牛街地区形成回族聚居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社会因素 B、经济因素 C、行政因素 D、生态环境因素
    (2)、牛街礼拜寺与传统清真寺建筑风格迥异,主要反映出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   )
    A、人口密度 B、地域文化 C、消费水平 D、交通条件
  • 5. 城镇作为一种建筑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镇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镇产生影响的是(  )

    ①城镇交通网的结构 ②城镇建筑的空间布局 ③城镇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 ④城镇中文化设施的数量 ⑤城镇居民受教育的程度 ⑥城镇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

    A、①④ B、②⑥ C、③⑤ D、④⑤
    (2)、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  )

    ①外向性 ②开放性 ③内向性 ④封闭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6. 地域文化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长期作用的结果,它又会影响人口的发展。下列地域文化与其指示的地理环境的关联正确的是(  )
    A、傣家竹楼——干热的环境 B、龙王庙——水旱灾害频繁 C、楼兰遗址——战争 D、清真寺——满族人的宗教活动场所
  • 7. 请看如下婚俗:在每年5月的结婚旺季中,某地数百个地方都在举行大型的儿童集体婚礼。许多父母在为10岁左右的儿女张罗婚礼,有的新娘甚至还在吃奶。14岁的简格丽是众多不幸儿童新娘中的一个,她11岁就嫁给了一名大她20岁的酒鬼货车司机,可结婚3天丈夫就出车祸身亡。年仅11岁的她成了寡妇,由于婚礼没登记,她无法获得任何赔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可能是(     )
    A、欧洲某国家 B、印度 C、中国 D、美国
    (2)、婚俗对人口的发展影响很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高 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 C、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低 D、婚姻的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 8.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也各有差异。传统民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

    下图分别是陕西窑洞、福建土楼、四合院、云南竹楼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福建土楼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 B、陕西窑洞主要受科技水平影响 C、四合院主要受交通条件影响 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2)、从风水学上说,我国的建筑物都要求“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关于这一说法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
    A、南面河流湖泊密布 B、朝南阳光足、气温高 C、南面地形平坦开阔 D、朝南土壤肥沃深厚
  • 9. 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镇位于(    )
    A、海南省 B、广东省 C、浙江省 D、山东省
    (2)、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    )
    A、寒潮 B、台风 C、泥石流 D、冰雹
  • 10. 中国邮政发行“民族大团结”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各民族身着民族传统服饰,既反映了各民族的传统风俗,也反映了民族聚居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读图完成下列题。

    (1)、关于三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表破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B、②—地势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多雪山冰川 C、③—地表崎岖,岩溶地貌发育典型 D、①②③均位于高原,气候以高原高山气候为主
    (2)、图③民族主要聚居区的国土整治重点是(    )
    A、土地盐碱化 B、森林破坏 C、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
    (3)、解决图③民族聚居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加大科技投入,建设商品粮基地 C、加大力度开发和利用区域内的后备耕地资源 D、进行有效的退耕还草还林工作
  • 11. 电影“西关大屋”带火了广州城市标志之一的西关屋旅游。西关屋是清末富商巨贾所建豪宅,因集中在西关而得名。早期的西关大屋有标志性的“冷巷”,多呈南北走向,与天井相接。下图为西关大屋平面示意图和“冷巷”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清末时的“西关”是(     )
    A、男耕女织的乡村聚落 B、书院云集的学术圣地 C、车水马龙的商业中心 D、机器轰鸣的工业基地
    (2)、南北走向的“冷巷”的作用是(    )
    A、防潮防风 B、防止风沙 C、隔热遮光 D、通风散热
    (3)、近年“冷巷”逐渐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城市扩张,用地紧张,节约用地 B、气候变冷,大屋不再需要“冷巷” C、修建新道路,交通更加便利 D、世易时移,民居多建西式风格
  • 12. 与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同属一个地域文化区的是(    )
    A、苏州古典园林 B、山西平遥古城 C、福建土楼 D、洛阳龙门石窟
  • 13.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 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我国下列文化区中有丰富“黄河故事”可讲的(    )

    ①黄土高原文化区   

    ②华北平原文化区

    ③青藏高原文化区

    ④云贵高原文化区

    ⑤内蒙古草原文化区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⑤
  • 14.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窑洞春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这种建筑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平坦,降水丰沛 C、土壤直立性强,雨季短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2)、在图示景观主要分布区中,需重点治理的环境问题为(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石漠化 D、土壤盐碱化
  • 15. 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依次示意(    )
    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 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 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
    (2)、各类餐馆在东部沿海地区都有分布的现象体现了地域文化(    )
    A、空间上的差异 B、传播中发生了变异 C、空间上的扩散 D、传承中保持了稳定
  • 16. 我国某城市2012年人口为63.82万,至2016年人口为57.14万,降幅为10.6%。下表为该城市2000年和2016年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类城市普遍存在于我国(    )
    A、辽中南城市群 B、海峡西岸城市群 C、长江中游城市群 D、成渝城市群
    (2)、该类城市的发展现状是(    )
    A、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B、就业压力增大 C、工业用地不断缩减 D、经济快速发展
  • 17. 常住人口的变化数据能一定程度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图表示2018年部分省区市常住人口和城镇化水平。其中圆面积的大小表示常住人口较前一年的增长数量,若空心表示人口减少。完成下列小题。

    (1)、由图可知,2018年(     )
    A、江苏的人口变动比浙江大 B、陕西非农人口比江苏多 C、新疆常住人口的增长率大于河南 D、辽宁的人口流失规模小于北京
    (2)、浙江近几年的常住人口规模逐年扩大,以下对人口增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量多来自于自然增长 B、新增劳动人口都从事于第二产业 C、赴浙江的旅游人数大幅增加 D、常住人口增量减缓了老龄化进程
  • 18. 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民居房檐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 19. 下图为客家土楼。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 20. 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掌房的效果类似于(    )
    A、内蒙蒙古包 B、陕西窑洞 C、傣族竹楼 D、客家族土楼
    (2)、土掌房反应的气候特点(    )
    A、湿冷 B、湿热 C、干旱少雨 D、干热
    (3)、7月,小明去该地旅游,他发现当地(    )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B、昼长夜短 C、正午时影长变短 D、昼渐变长

二、综合题

  • 2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土耳其卡帕多西亚的位置(左图)及首都安卡拉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图(右图。

    材料二:“戴帽子的精灵烟囱”(下图)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卡帕多西亚,该区南面以前是活火山,岩浆以及火山灰冷却凝固后形成一层厚厚的凝灰岩。其特性类似于石灰岩,由于长期外力作用,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石柱,一些圆锥形岩石的顶端还戴了一顶玄武岩“帽子”。当地人在岩石上开凿了“窑洞”,建成了“烟囱客栈”,以供游客休闲。

    材料三:卡帕多西亚被誉为地球十大美景之一,是地球上最适合乘热气球的地方。

    (1)、分析“戴帽子的精灵烟囱”的形成原因。
    (2)、简述卡帕多西亚成为“最适合乘热气球的地方”的原因。
    (3)、“戴帽子的精灵烟囱”与陕北“窑洞”相似,请分析原因。
  • 2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及周围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吐鲁番盆地属大陆荒漠性气候,干旱炎热,年降水量约16 mm,蒸发量高达3 000 mm,可用水资源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最高气温有过49.6 ℃的纪录,6—8月平均最高气温在38 ℃以上。中午沙面温度最高达82.3 ℃,因此这里自古有“火洲”之称。

    材料三 吐鲁番地区民居院落空间层次丰富,包含露天室外空间(果园、屋顶、杂物院等)、过渡空间(门房、高架棚、棚盖、檐廊等)、室内空间(地上/半地下)3个层次。多样的空间成就了居民“移动式”居住方式。根据季节变化,住房有冬、夏之分。夏季用房开敞通透,东西窄,南北进深长;冬季用房较封闭,东西宽,南北进深短。

    (1)、比较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在水资源上的差异及原因。
    (2)、指出吐鲁番居民夏季在室内空间、过渡空间、室外空间停留的大致时段,并解释原因。
    (3)、分析吐鲁番夏季民居建筑特点形成的自然原因。
  • 2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位于本州岛西侧的白川乡合掌村四面环山,冬季多雪,稻田纵横,水库、水渠众多,有独特的传统民居“合掌造”。“合掌造”一般坐北朝南,它是一种屋顶以稻草和茅草覆盖的木造建筑,屋顶厚且陡峭,呈人字型,如同双手合十。

    (1)、分析白川乡合掌村冬季多雪的原因。
    (2)、根据下表,简要说明“合掌造”建筑特点对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作用。

    特点

    作         用

    木造建筑

    坐北朝南

    屋顶以厚厚的稻草和茅草覆盖

    屋顶陡峭,呈“人”字形

    (3)、简析合掌村水库、水渠众多的自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