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章物态变化

试卷更新日期:2020-08-06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 2. 如图表示用温度计测水温度的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 3. 给一位发烧病人量体温,示数为39.5℃,没有甩就用它给另一患者量体温,示数也为39.5℃,那么这位患者的体温(   )
    A、肯定是39.5℃ B、可能高于39.5℃ C、可能低于39.5℃ D、肯定低于39.5℃
  • 4. 如图所示,各图中表示非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 5. 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 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 6. 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 B、沥青 C、玻璃 D、石蜡
  • 7. 如图所示,把装有﹣4℃碎冰的大试管放入装有﹣4℃碎冰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在烧杯内的冰没有熔化完的过程中,试管内的冰(   )

    A、熔化一小部分 B、全部熔化 C、不会熔化 D、温度高于0℃
  • 8. 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有关诗词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 9. 医生检查病人口腔时,常把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火焰上烤一烤,再放入病人口腔进行检查,“烤一烤”的目的是(   )
    A、使镜子变暖和,让病人觉得舒服 B、使镜子膨胀变大,以便看得清楚 C、使镜子温度不低于口腔的温度,以免口腔内水蒸气液化使镜面变模糊 D、以上三种说法都对
  • 10. 以下对中华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 11. 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1)滴在桌子上的墨水逐渐干了;(2)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进暖和的教室内,镜片上突然蒙上一层小水珠;(3)刚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白气”;(4)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A、(1) ( 2 ) B、(2 ) ( 3 ) C、(2 ) ( 4 ) D、(1 ) ( 4 )
  • 12.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 “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口的“白气”,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B、文艺演出时,舞台上施放出的“白气”,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成的气态二氧化碳 C、清晨,河面上的一团团“白气”,是河里的水蒸发成的水蒸气 D、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时,瓶口周围的“白气”,是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二、多选题

  • 13. 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0℃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不吸收热量
  • 14.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绕杯中,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明显的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珠的形成都是汽化现象   B、水珠形成都是放热过程   C、热水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冷水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热水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冷水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 15. 在标准大气压下,由表中数据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晶体

    固态水银

    固态氢

    熔点/℃

    3410

    1525

    1515

    1083

    ﹣39

    ﹣259

    A、﹣259℃时氢可能是液态的   B、在1083℃时铜一定是固体   C、﹣40℃的气温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D、铜块掉进钢水中会熔化
  • 16. 下列关于“冰棍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剥去纸,冰棍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B、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C、剥去纸,过一会儿,冰棍开始“流汗”,属于熔化现象 D、冰棍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

三、填空题

  • 17. 白居易的著名诗句“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中“霜”是现象;“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露”是现象(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18.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 19. 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成水蒸气,又遇冷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 20. 北方的冬天,教室窗玻璃的侧(选择"内"或"外")会出现窗花,它是由水蒸气发生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
  • 21. 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 22. 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气体,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 23. 如图所示是老式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边。工作时,液态的氟利昂进入冷冻室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蒸气,电动压缩机将氟利昂蒸气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的冷凝管里,在这里(填物态变化名称)并放热,这些热被周围空气带走。

四、解答题

  • 24. 在冬天,向手背上“哈气”感到热,而向手背上“吹气”却感到冷,请简要说明理由。
  • 25. 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这是为什么?若有风吹过来感觉更冷又是为什么?用学过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五、实验探究题

  • 26. 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安装实验装置时,合理的安装顺序是:(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能使其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
    (4)、图丙是小峰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根据图丙的图象可知该物质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5)、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后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 , 该物质可以继续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 27.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烧杯上盖纸板的目的是
    (2)、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的(选填“a”或“b”)。
    (3)、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选填“A”或“B”)所示。
    (4)、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其实质是(选填“小水珠”或“小冰晶”)。
    (5)、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6)、当水温到达90℃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