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专题测试(A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8-03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图表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a、b、c中都含有DNA与RNA B、图a、b、c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中 C、图a、b、c分别代表的是线粒体、叶绿体与细胞核 D、图c中的孔道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
  • 2. 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设水稻和番茄幼苗吸收量相等)。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水稻不需要Ca2+而排出,结果浓度变大 B、水稻 SiO44- 的载体多于Mg2载体 C、番茄对 SiO44- 需求量较少 D、植物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有选择性
  • 3. 如图为某种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无叶绿体,这种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该细胞没有中心体,一定是高等植物细胞 C、该细胞在蔗糖溶液中,一定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该细胞有细胞核,一定存在染色体
  • 4. 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需转运蛋白的参与 D、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 5. 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不同方式,ATPase为ATP酶,在图示生理过程中还具有载体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只影响方式③的运输速率 B、吞噬细胞通过方式④吞噬病原体 C、低温会影响方式①~④的运输速率 D、固醇类激素通过方式①进入靶细胞
  • 6. 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实例的是(   )
    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B、大熊猫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C、细胞内通过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 D、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与肝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
  • 7. 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原理是利用各细胞器沉降系数不同 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是细胞内外的液体之间存在浓度差 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 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 8.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叶绿体通过基粒中的类囊体增大膜面积 B、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C、细胞膜都是由蛋白质、糖类、胆固醇组成的 D、蛙的红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体有关
  • 9. Na+-K+泵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表面的一种载体蛋白,如下图所示,它具有ATP酶活性,能将Na+排出细胞外,同时将K+运进细胞内,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载体蛋白1和载体蛋白2依赖于细胞膜两侧的Na+浓度差完成相应物质的运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图中对Na+和K+的运输均属于主动运输 C、载体蛋白1和载体蛋白2的空间结构不同 D、图中各种载体蛋白参与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 10.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蛋白质大部分存在细胞溶胶中 B、大多数细胞的边长不到0.01cm有利于物质交换 C、溶酶体能合成60种以上的水解酶 D、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
  • 11.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 B、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结论 C、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更新空气 D、高斯通过草履虫培养实验建立了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模型
  • 12. 下图为某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为葡萄糖的分解提供更多的场所 B、结构②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不需要的物质或颗粒不能通过 C、结构③具有双层膜结构,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D、结构④参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其膜结构能与结构①直接发生交换
  • 13. 在适宜的条件下,将丽藻培养在含NH4NO3的完全营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NH4+和NO3的含量不变,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NH4+和NO3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NH4NO3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植物需要N元素,但NH4+和NO3没有被吸收 D、温度升高会促进丽藻对NH4+和NO3的吸收
  • 14. 图为人体细胞内溶酶体相关功能示意图,Ⅰ、Ⅱ、Ⅲ表示相应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通过胞吐消化细胞外的物质 B、溶酶体中的各种水解酶都直接来自高尔基体 C、过程Ⅰ和Ⅱ会有液体被吞入胞内 D、过程Ⅲ对于线粒体的更新具有积极意义
  • 15. 初乳内的蛋白质比正常乳汁多5倍,尤其含有比常乳更丰富的免疫球蛋白(抗体)、乳铁蛋白、生长因子等,这些物质能增强婴儿的免疫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或推断错误的是(    )
    A、哺乳期女性的乳腺细胞内免疫球蛋白被囊泡包裹着 B、婴儿从初乳中吸收的免疫球蛋白能参与婴儿的体液免疫 C、浆细胞分泌抗体时消耗的ATP来源于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 D、乳铁蛋白含有铁元素,说明构成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含铁元素
  • 16.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液泡是真核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必需结构 B、叶绿体是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结构 C、核仁是细胞合成RNA及核糖体的必需结构 D、核糖体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必需结构
  • 17.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下图表示两种细胞信号转导形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的激素可以表示性激素,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膜,与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有关 B、甲图可说明信息分子可影响基因表达过程,②③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同 C、甲图中的d基本骨架为独特的双螺旋结构,e为m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 D、乙图可以反应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的受体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 18. TMCO1 是一个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TMCO1 功能缺失可以导致细胞的钙信号紊乱和内质网钙过载。当内质网钙过载时,TMCO1 形成同源四聚体离子通道并排出过多的钙;当内质网钙浓度降低后,四聚体解聚并失去通道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浓度的钙离子会导致钙离子载体失活 B、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的失衡可能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C、TMCO1 需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分泌出细胞 D、敲除 TMCO1 基因,则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会下降
  • 19.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与浆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不同 B、氧气透过线粒体内膜的方式与酵母菌排出乙醇的方式不同 C、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 K+ 外流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D、生长素由分泌部位顶芽运输到侧芽过程中,无需消耗能量
  • 20. 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 P1~P4 表示沉淀物, S1~S4 表示上清液。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仅在P2和P3中产生 B、DNA仅存在于P1、P2和P3 C、P2、P3、P4和S3均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D、S1、S2、S3和P4中均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二、综合题

  • 21. 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溶酶体起源于乙(细胞器名称)。溶酶体含有多种酶。
    (2)、为了研究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核糖体→[甲]→[乙]高尔基体→→细胞膜外侧分泌物中。若3H标记的氨基酸缩合产生了3H2O,那么水中的O可能自于氨基酸的(填写基团汉字)。
    (3)、蛋白质运输到细胞核内的过程一共穿过层磷脂双分子层,能够大大增加细胞内膜面积的细胞器是
    (4)、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
  • 22.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阿米巴—细菌互作

    阿米巴又被称作变形虫,是一类可通过伸缩伪足来改变自身形状的单细胞真核原生生物。

    在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中,细菌是阿米巴的主要食物。阿米巴能够在一定距离内发现并吞噬细菌,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细菌被消化,营养物质输送到细胞质中被阿米巴利用。土壤中的阿米巴能通过捕食作用提高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还能提高营养物的矿化程度, 促进植物的生长。水体中的阿米巴通过体表渗透吸收水中的可溶性有机质,捕食水中的颗粒物和细菌,不仅能降低水体有机物的负荷,增加水体透明度,还能减弱水中病原菌的毒害作用。

    阿米巴致病菌是能感染甚至杀死阿米巴的一类细菌。因为阿米巴细胞和动物免疫细胞在进化上高度同源,这些阿米巴致病菌往往也是动物甚至人类的致病菌。嗜肺军团菌是目前研究最多的阿米巴致病菌,它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广泛存在于水体和土壤中。在阿米巴体内,它能破坏小泡传输,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在细胞内增殖后逸出,并导致宿主细胞死亡。嗜肺军团菌也能入侵人类肺泡巨噬细胞,导致人类军团病,这种病通常是由人体吸入空调或淋浴装置产生的污染气溶胶引起的。

    现已从阿米巴中分离出了大量病原体,如嗜肺军团菌、霍乱弧菌、幽门螺杆菌等。这些病原体以阿米巴为载体传播,耐受恶劣环境并能在其中增殖。因此,阐明阿米巴与阿米巴致病菌之间的互作,对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有着重大价值。由于阿米巴具有易培养,方便用于药物测试,对于研究宿主与致病菌互作是一个潜在的优良模型。

    (1)、阿米巴伸缩伪足,吞噬细菌,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特点,根据文中信息, 阿米巴和细菌可以形成的种间关系有
    (2)、根据文本信息,下列关于阿米巴对生态环境作用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选 择选项前字母填写)。
    A、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B、利于生产者同化能量 C、净化水体减轻水污染 D、减弱微生物分解作用
    (3)、根据文本信息推测,嗜肺军团菌被阿米巴吞噬后,能够 , 从而得以继续生存 和繁殖。
    (4)、在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方面,请举例说明阿米巴与细菌互作模型可用于研究的问题
  • 23. 肿瘤细胞通过表达PD-L1分子,与活化态的T淋巴细胞产生的PD-1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持续活化,来逃避T淋巴细胞的杀伤,称为“PD-L1介导的免疫逃逸”。机理如下图所示:

    图示说明:①T细胞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MHC结合,刺激T细胞活化;②活化的T细胞合成淋巴因子IFN-γ;③长时间处于活化状态的T细胞会产生PD-1,同时,淋巴因子IFN-γ诱导肿瘤细胞产生PD-L1;

    (1)、该图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2)、IFN-γ是一种分泌蛋白,则参与IFN-γ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
    (3)、人体主要是通过第三道防线的免疫杀伤肿瘤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4)、某化学物质X因可以与PD-L1特异性结合,被用来作为治疗肿瘤的新型药物。据材料信息推测该新型药物能抗肿瘤的机理是:
  • 24. 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究发现,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1)、从细胞结构分析,疟原虫属于生物。
    (2)、蚊虫叮咬是疟疾传播的主要方式,这种传播途径称为______。
    A、空气传播 B、媒介物传播 C、病媒传播 D、飞沫传播
    (3)、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红细胞膜上存在
    (4)、疟原虫会在红细胞中大量增殖,其增殖的细胞分裂方式是
    (5)、疟原虫涨破红细胞进入血液的方式和该方式依据的原理分别是______。
    A、自由扩散流动性 B、协助扩散选择透过性 C、主动运输选择透过性 D、胞吐流动性
    (6)、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抗疟机制与细胞能量的供应有关。线粒体膜电位的维持是合成ATP的前提。屠呦呦的大量实验研究中有这样一组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1

    疟原虫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2

    加入青蒿素

    60

    3

    仓鼠细胞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4

    加入青蒿素

    97

    ①1、2组结果表明 , 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由1、2、3、4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的线粒体,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三、实验探究题

  • 25. 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d四种方式中不受O2浓度影响的有
    (2)、若图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因酒精的毒害作用,若人大量饮酒会导致身体不适或酒精中毒等。酒精跨膜运输方式与下列曲线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3)、已知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而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

    第二步: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a. 若甲、乙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 , 则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葡萄糖的方式不是主动运输。

    b. 若

    则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26. 某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简单有效地测定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法,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原理:当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在外界溶液中时,若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则细胞失水而使外界溶液浓度 ;若植物细胞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则细胞吸水而使外界溶液浓度 。而这一生理过程可通过亚甲基蓝蓝色小液滴(在与原溶液浓度相等的无色外界溶液中)的沉浮来判断。
    (2)、实验材料:菠菜叶圆片,甲基蓝结晶,蔗糖,清水,试管 10 支,毛细滴管,烧杯,量筒,天平等。

    实验思路:

    ①取 10 支试管,分 5 组(每组 2 只,分为 a,b),编号 1~5,分别装入浓度为 0.0125M、0.025M、 0.05M、0.1M、0.2M 浓度的蔗糖溶液;

    ②在每组的 a 试管中加入 , 放置 15 分钟;

    ③向每组的 a 试管中加入一粒甲基蓝结晶,稍等片刻;(加入的甲基蓝结晶极小,溶解后使溶液呈蓝色,对溶液浓度的影响忽略不计。)

    ④用毛细滴管从每组的 a 试管中取出一滴蓝色溶液置于 b 试管中部;

    (3)、请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实验现象:
    (4)、分析与讨论

    ①若第 2 组蓝色液滴基本不动,第 3 组蓝色小液滴明显上浮,则取出第 4 组的植物组织放到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形态接近下图 ;观察到箭头所指部分的颜色为 ;该植物组织细胞液浓度大约为 

    ②若发现这 5 组实验结果均为蓝色小液滴均匀上浮,实验应该如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