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3社会行为 同步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0-08-0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猴王称霸 B、蜂群分工 C、狼群合作捕食羚羊 D、乌贼喷墨
  • 2. 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散养的鸡群聚集在山间觅食 B、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 C、繁殖期到来,鸽群中多对家鸽完成交配 D、一只旱獭正站在高处为取食的同伴站岗放哨
  • 3. 下列昆虫中,都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
    A、蜻蜓、蝴蝶 B、蝗虫、蟋蟀 C、苍蝇、蚊子 D、蜜蜂、蚂蚁
  • 4. 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
    A、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B、丛林中摘果子的狒狒群 C、水中嬉戏的鸭群 D、啃食桑叶的一群家蚕
  • 5. 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包括(      )
    A、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B、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C、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 D、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 6. 下列现象不属于同种动物间信息交流的是(     )
    A、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向同伴发出叫声 B、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 C、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声 D、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
  • 7. 蜜蜂营群体生活,一个蜂群通常由一只蜂王、几万只工蜂和几百只雄蜂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它们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B、蜂群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 C、蜂群成员间存在信息交流 D、蜂群中各成员间独立生活
  • 8.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下列在群体中起通讯作用的是()
    A、夏季夜晚萤火虫发光 B、老虎在领地周围撒尿留气味 C、臭鼬在受到攻击时释放臭气 D、雌性菜粉蝶释放性外激素
  • 9.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下列动物行为中能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
    A、雌性菜粉蝶啃吃叶片 B、担任警戒任务的猴子看到鹰时发出叫声 C、母鸡受到攻击时飞走 D、蜜蜂爬出蜂巢后飞向大山
  • 10. 下列不是狒狒群体中首领行为特点的是(    )
    A、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优先选择栖息地 C、负责指挥整个社群行动 D、首领狒狒不需要保护整个群体
  • 11. 在一群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作为首领的是( )
    A、年老的狒狒 B、雌狒狒 C、年幼的狒狒 D、雄狒狒
  • 12. 当洪水来临时,火蚁会有这样的行为:工蚁将前后足搭接在一起,在水面上形成“筏子”,护送蚁后、雄蚁和幼蚁到达陆地,而部分工蚁会被鱼吃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火蚁属于昆虫 B、火蚁主要通过动作交流信息 C、这不是一种社会行为 D、工蚁这种行为对群体不利,但对自己有利
  • 13. 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进行交尾,否则会因寿命短暂而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个体之间能进行信息交流 B、蚕蛾的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C、“气味”是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 D、可以利用这一原理诱杀蝶蛾类农业害虫
  • 14. 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都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 B、有社会行为的群体,可通过“语言”传递信息 C、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D、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有的内部还形成等级
  • 15.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美国红雀饲喂金鱼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英国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C、黑猩猩相对较高等,学习能力也较强,学习中出现错误的次数也较少 D、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属于动物间的信息交流

二、综合题

  • 16. 某实验小组探究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做了以下实验:

    (1)、实验过程: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如图所示),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不放食物,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图形中A、C小岛的目的是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桥”对换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2)、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结论是:
    (3)、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这说明蚂蚁是具有特征的动物。
    (4)、蚂蚁属于节肢动物,其体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是
  • 17. 请分析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阅读分析下面的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树林中有2种鹦鹉,一种是卡拉鹦鹉,一种是紫鹦鹉。两者都住在树洞中,甚至有时同一树洞中住着两种鹦鹉。平时它们相安无事,但在孵卵时就要争夺地盘发生冲突,紫鹦鹉比卡拉大,争夺的结果总是卡拉弃卵而逃,于是紫鹦鹉就把自己的卵和卡拉的卵一同孵育。经孵育出的幼卡拉有些行为仍是卡拉的,有些行为却变成紫鹦鹉的行为。小卡拉发出求食声仍是卡拉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哺食。卡拉长大离巢后在受惊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但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的呼叫声,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紫鹦鹉一样。

    材料二:大雁在迁徙途中休息时,总有一两只“雁”做“站岗放哨”的工作,当有敌害来临时,这些“放哨”者,或大叫或狂奔或扑翅起飞发出警报,使雁群尽快作出御敌准备或逃生,而自己却暴露了目标,易为敌害所捕食。

    (1)、资料一中:卡拉鹦鹉和紫鹦鹉在孵卵时就要争夺地盘发生冲突,这种争夺地盘的行为属于行为; 

     A、攻击          B、繁殖         C、防御      D、觅食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紫鹦鹉就把自己的卵和卡拉的卵一同孵育”这种行为属于行为。

    (2)、资料一中:小卡拉鹦鹉的觅食行为、长大受到惊吓时的防御行为都没有改变这些行为是由体内的控制的;而长大后卡拉在防御、觅食等行为发生改变,主要是行为导致的,说明该种行为主要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的作用,由生活经验或学习所获得。
    (3)、资料二中:大雁在迁徙途中休息时,雁群有的负责站岗放哨,有的负责取食,这属于行为,且体现了的特征;“放哨者通过大叫的方式向同伴发出警报”,这是通过进行通讯。
    (4)、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环境,如材料一中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