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试卷更新日期:2020-08-01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近年来,美国注重实施“多伙伴世界”计划,分议题有选择地发展与其他大国的伙伴关系。与此同时,欧盟加紧拉拢俄罗斯,与中国增强合作关系,提升与印度的关系。这反映了(   )
    A、大国关系在战略上相互借重 B、大国决定世界格局发展方向 C、美欧主导“一超多强”格局 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 2. 本世纪初,美国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 “金砖四国”。2005 年,高盛集团又提出“新钻十一国”,包括埃及、韩国、墨西哥、 尼日利亚等 11 国。2007 年,日本学者门仓贵史提出“展望五国”概念,即越南、印度 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这些新概念的不断出现表明(   )
    A、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 B、新兴国家呈群体性崛起态势 C、亚洲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崛起 D、国际格局中心转移到第三世界
  • 3.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世界各国的普遍意见是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伊拉克问题,俄罗斯、中国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直主张对伊继续进行核查;包括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在内的美国盟国都坚决反对不经联合国授权对伊动武;114个不结盟国家也一致认为,不能越过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据此可知(   )
    A、伊拉克战争是冷战格局下的局部战争 B、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联合国成为有效遏制美国霸权的关键 D、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出现重新组合
  • 4. 2019年6月28日至29日在大阪将举行G20峰会,日本国内其余8个地区将承办峰会相关的部长级会议。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1997年俄罗断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G20),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増长。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   )
    A、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世界贸易金融领域 C、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D、区域经济集团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
  • 5.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超多强”成为过渡时期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论述的是(   )
    A、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 C、俄罗斯面临重重困难 D、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 6.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
    A、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B、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 7. 针对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面临恐怖主义威胁 B、联合国处理重大国际问题的作用日益增强 C、建立处理安全问题的协调机制日益迫切 D、在处理国际重大问题时各国步调一致
  • 8. 下表为联合国通过的部分重要决议简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时间

    成果

    1960年12月10日

    《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

    1963年11月20日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宣言》

    1965年12月21日

    《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

    1970年10月24日

    《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

    A、国际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 B、西方传统殖民体系切底瓦解 C、中国对联合国事务影响深刻 D、发展中国家主导联合国决策
  • 9. 美国学者亭廷顿指出,冷战结束后,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西方文化”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政治轴心”。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
    A、冷战结束使世界政治经济冲突消失 B、文明间的矛盾是引发国家冲突的根源 C、国家冲突是文明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D、享廷顿意在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辩护
  • 10. 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法,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独立自主地改善了同苏联的关系。1966年2月21日,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宣布法国将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这表明(   )
    A、世界多极化格局进一步加强 B、法国经济实力跃居欧洲第二 C、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D、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 11. 为抵消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9月份签署一项法律,设立新的外援机构“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授权该公司可提供600亿美元贷款,并为愿意到发展中国家开拓业务的企业提供保险,包括增加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基建投资。美国的这一做法(   )
    A、表明其把中国当作最大竞争对手 B、是其推行经济霸权主义的体现 C、反映出中美激烈地争夺第三世界 D、是经济多极化日益明显的反映
  • 12. 下表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大国关系。

    1960年

    荚国组织了欧洲自由貿易联盟(英国、瑞典、邦威、丹麦、奥地利、瑞士和葡萄牙),称为“外七国”,以区别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内六国”。

    1962年

    英国开始进行谈判,中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内六国”。

    1963年

    戴高乐拒绝英四的申请。他说,如果让英国及其“外七国”伙伴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

    “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

    据此推论可知(   )

    A、资本主义阵营发生分化 B、欧洲分裂局面日益加剧 C、美国领导地位面临动摇 D、欧美同盟关系趋向瓦解
  • 13. 尼赫鲁深信印度最有资格成为亚洲的领袖和带头人。因而在面对两大阵营时,印度以第三世界代言人的姿态追求与美、苏平起平坐的地位。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印度(   )
    A、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B、与中国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致力于维护亚洲利益 D、始终与亚洲国家保持和平友好关系
  • 14. 下面是有关当今国际形势的一幅漫画。漫画反映的是(    )

    A、美法争夺世界霸权地位 B、多极化趋势大大加强 C、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D、多元文化交流融合
  • 15. 20世纪90年代,剧变后的苏联和东欧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这说明(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 B、世界各国已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 C、意识形态等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D、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 16.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成为IMF增资的重要来源。出身工会领袖的巴西总统卢拉就感慨,在过去20年里他在历次抗议中大多会要求“IMF滚出去”,但“现在,(我的)财政部长说,我们将借钱给IMF”。这说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 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IMF面临严重资金困境
  • 17.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根据冷战结束后对未来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画出下边示意图。据此可知,他意在说明(    )

    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B、世界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 C、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D、世界多极与多文明关系取代两极对抗
  • 18. 1945年世界银行成立之初,任何重要的决议必须由85%以上的表决权决定,而美国就占有35%的投票权份额。2010年世行投票权作了最新修订,与2004年相比,美国仍为15.85%,中国由2.77%提高到4.42%,发达国家整体投票权下降了3.13%,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世行投票权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A、美国以绝对经济实力控制着世行 B、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的有效挑战 C、折射出世界经济政治版图的变化 D、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间逐渐打破那种非友即敌的外交模式,“伙伴关系”被许多国家所接受,这种关系非敌非友,可以在利益一致的许多方面寻求合作。这反映了(    )
    A、多极化发展弥合了国家间的利益分歧 B、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 C、国家间综合国力差距逐步缩小 D、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已形成
  • 20. 1991年12月,随着苏联分崩离析,统治世界四十余年的国际秩序正在走向终结。各国决策者们突然发现,沿用近半个世纪的外交和国防基本战略,正在迅速变成一堆历史垃圾。这里的“历史垃圾”是指(    )

    A、热战对峙,局部战争 B、经济封锁,区域联合 C、军事遏制,政治对抗 D、和平演变,意识渗透
  • 21.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齐普曼认为:“美国的权力虽然强大到能设定国际行动日程,但却无力有效地在全球执行这样的日程,其他强权无论是国家还是次国家都有力量足以对抗美国的日程,但是却无力塑造有吸引力的替代品或推行不受外界影响而又能持久的地区日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多极化趋势日渐加强 B、地区性力量逐步崛起 C、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 D、一超与多强局面并存
  • 22. 美国日裔学者福山在《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中指出1992年时,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历史终结论”出台的主要依据是(    )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B、市场经济模式得到各国认可 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 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重大变动
  • 23. 下列表格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朝鲜战争

    (1950-1953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A、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大的后盾 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最终反目成仇 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 24. 最近热卖的美国作家卡扎利亚的《后美国世界》提到,我们正在经历着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移。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西欧的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的美国崛起;目前,世界正经历着第三次权力大转移,被称之为“他者的崛起”也即“后美国时代”。下面不符合“后美国时代”的场景的是(    )

    A、中国大国崛起 B、美国走向衰落 C、民族主义的兴起 D、印度蓄势待发
  • 25. 1990年11月21日,有34国参加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在“东方”认同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这几乎成为所有欧洲国家的共识。这表明(    )

    A、冷战格局在欧洲的结束 B、“新欧洲”是东西方妥协的产物 C、欧洲开启了一体化进程 D、冷战时代以西方的胜利宣告终结
  • 26. 2015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著文指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扑面而来,这次,规则之争成为焦点,区域互动或许才刚上路。“规则之争成为焦点”体现出(    )

    A、全球化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国际经济发展 B、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C、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 D、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
  • 27.

    下图是1990年绘制在柏林墙残留墙体上的一幅涂鸦作品(MOSCOW、CHINA、EVERYHERE、BERLIN:莫斯科、中国、任何地方、柏林)。这反映了(    )

    A、作者对世界秩序重构的想法 B、两极格局与冷战正式宣告结束 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 D、围墙处处成为阻碍民主的藩篱
  • 28. 1990年11月,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会议上,北约和华约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大军事集团“不再互为对手,相互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友好相处”,这“成为欧洲冷战时代结束的象征”。这一声明主要是基于(    )

    A、两大集团军事上势均力敌 B、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 C、欧洲一体化逐步走向深入 D、两大集团力量对比失衡
  • 29. 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
    A、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
  • 30. 下图是一幅描绘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漫画。结合所学,推断当时的日本(    )

    A、经济上开始超越美国 B、凯恩斯主义左右了产业变革 C、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D、谋求与周边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关系
  • 31. “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 32.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德国人意味着(   )
    拆毁柏林墙

    A、欧洲将从此出现和平局面 B、德意志民族即将再度统一 C、东西德经济差距将迅速缩小 D、影响德国分裂的苏联即将解体
  • 33. 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A、区域统一的世界 B、多元并存的世界 C、欧洲协作的世界 D、欧俄均衡的世界
  • 34. 下面表格按时间轴把20世纪可分为三个时期,这种历史时期的划分注重了(    )

    第一个时期

    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年至1945年)

    第二个时期

    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年至1989年)

    第三个时期

    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

    A、大国对历史的影响 B、时间的不断更替 C、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D、国际关系的变革
  • 35. 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据此可推知,“新冷战”(    )

    A、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 B、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 C、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 D、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

    美国

    斯大林的“安全带”政策阶段(1945年至1955年)

    杜鲁门政府对苏联遏制阶段(1945年9月至1960年)

    赫鲁晓夫制定出同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政策阶段(1955年至1964年)

    肯尼迪对苏联推行和平战略政策阶段(1960年至1969年)

    勃列日涅夫对美由“缓和”政策阶段进入正式执行积极进攻战略(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末)

    尼克松政府的“联系论”均势外交阶段(20世纪70年代)

    戈尔巴乔夫积极调整与美国关系的缓解阶段(1985年至1991年)

    里根实施“星球大战”计划阶段(20世纪80年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通过不断地扩张、征服,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如族群的迁徙、多民族的融合、各种宗教的传播、艺术的相互影响、物种与技术的交换、风俗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都是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带来的结果。

    ——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等

    材料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明晰和相应举措的出台,国内外将“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战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的说法也日益增多。国内媒体多从经济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产生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经济复苏和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西方学者和媒体则多从政治与安全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国际力量中心转移背景下,中国经营势力范围、争夺地区主导权的政治安全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共同发展的战略,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则在援助中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获得干预西欧各国内部经济政策的有力手段。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

    ——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特征,并从全球视野的角度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38.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美】伊罗生《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

    材料二:如今,中国的崛起无疑是对美国为首的国际体系的挑战。对西方而言,这种局面的 出现完全出乎预料,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来面对。中国太大,无法对它实行孤立;太强, 无法进行抑制;太重要,又无法疏远它;其市场太有钱可赚,则更是无法无视。美国这个唯 一的超级大国,将会怎样对待这个新崛起的潜在对手?就像美苏关系决定了上半个世纪的世 界格局一样,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想来会决定今后半个世纪的格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果沿着时间轴继续划分至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的话,你认 为应如何划分?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就中国崛起,概括美国心态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新关 系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美国对中国看法的主要因素。
  • 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于冷战的产生,美苏都应承担责任。美国要独霸世界,而苏联决不准许美国任意主宰世界,决不容许美国插足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要在全世界推行资本主义,而苏联要在全世界推行社会主义。杜鲁门政府在战略态势上采取攻势,则直接导致美苏走向对立,美苏对立了将近半个世纪,多以冷战形式对峙,美苏两国始终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和大规模的战争。

    ——摘编自余伟民《“冷战”的起源与终结一一世界历史的视角》

    材料二:我们必须认识到,苏联仍然是美国的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摘编自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中美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俄两国领导人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法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俄、法、德决定建立首脑定期会晤制度。

    ——摘自《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际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国家关系的新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与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
  • 4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丘吉尔“铁幕”演说:“……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笼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他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什么,以及他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

    材料二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

    材料三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个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丘吉尔发表演说的目的何在?对于当时的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不结盟运动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