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4讲《开创外交新局面》
试卷更新日期:2020-08-01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1969年7月,美国取消其公民前往中国旅游的限制。随后,尼克松总统通过罗马尼亚总统向中国领导人传话,称将从台湾海峡撤出两艘驱逐舰。这表明美国( )A、在国际舞台上陷于孤立 B、美国断绝了同台湾外夺关系 C、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D、意图改善中美两国关系2. 从1973年起,中国陆续加入或重返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举重联合会、国际赛艇联合会等,中国体育重新在世界体坛崭露头角。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表明( )A、邓小平全面整顿成效显著 B、国民素质大幅度提升 C、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结束 D、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3.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4. 1969年7月和9月,根据毛泽东提议,陈毅等人研究后向中央送交“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和“对目前形势的看法”两份研究报告,提出: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据此可推断( )A、中国意欲改善中美关系 B、世界呈现出三足鼎立局面 C、苏联阻挠中美关系发展 D、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5. 美国历史学家小施莱辛格曾这样评价尼克松—基辛格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美国结束了越南战争 B、美国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策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6. 下列图表中,导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时间
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
美国驻台湾军队最高军官衔级
1972年
9800
中将
1974~1975年
4500
少将
1976年
2200
准将
1977年
1400
上校
A、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 B、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 C、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得到发展 D、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欧洲7. 就1970年的第25届联大,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材料旨在反映( )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 B、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 C、一直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D、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新中国8. 1969年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44个,到1972年底达到88个。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 B、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C、综合国力实现快速增长 D、提出和平共处五原则9. 如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关系的大事年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事件
1955年4月7日
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解除两国间战争状态
1956年1月30日
周恩来总理申明,中国“欢迎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关系正常化”
1972年10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A、1940年9月28日日本、德国、意大利三国结成军事同盟,中国当即向其宣战 B、联邦德国对周恩来1956年讲话不予响应表明其对华政策受美国影响 C、1972年两国建立表明其违背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准则 D、联邦德国与中国建交表明其违背了美国对华政策10. 如图所示为某时期部分国际知名报刊集中报道的头条新闻(封面故事)该事件如此受关注主要是因为( )A、中美两国领导人实现首次历史性会晤 B、美国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建交使紧张的国际局势得以缓解 D、冷战格局下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11. 下表反映了不同人士对中国的评价。这些评价反映的共同信息是( )评价
学者
照搬西方经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失败了,因此全球层面对中国智慧的需求正在不断上升
美国教授级讲师、中国问题专家赛斯·卡普兰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并逐渐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一个不断发展强大的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巴基斯坦学者哈桑·贾韦德
过去,非洲人前往欧美寻找发展机遇;现在,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前往中国从事贸易,学习发展经验
塞内加尔中国问题专家阿达玛·盖伊
汉语在巴西乃至整个拉美已成为越来越有前途的语种
巴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王俊晓
2017,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左右,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重要引擎
中国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盛来运
A、中国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 B、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C、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楷模 D、国际社会盛赞中国的贡献12.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其中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这一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为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据此,立国外交出现在( )A、1949—1978年 B、1966—1976年 C、1978—2012年 D、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后13. 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明确规定:“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对此材料下列解读准确的有( )①对当时美国亚太霸权政策有一定约束
②这是中美建交后取得第一个重大成果
③包含着反对苏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
④直接促进台湾海峡两岸实现军事停火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4.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基辛格时表述了“一条线”的思想: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一条线”的外交战略表明当时( )A、中美外交利益趋于一致 B、中美建交推动中欧关系改善 C、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D、中国成为多极格局的重要力量15.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向毛泽东赠送了珍贵礼物“天鹅之家”烧瓷工艺品。为了迎接这件礼物,周恩来总理代表毛泽东主席特意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举行了仪式,这在外交礼仪中尚属首例。中国对这件礼物高度重视的原因是它象征着(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成功拓展外交空间 C、中美两国结盟对抗苏联 D、世界进入和平稳定时代16.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宣布停止炮击金门。据此可知( )A、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中国和平统一 B、中美达成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共识 C、中国运用“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D、美国外交政策决定两岸关系走向17. 在我国五十年代初期和中期,高中以俄语取代英语。1964年,国务院批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1978年英语被列入高考考试科目。这变化主要基于( )A、外语教师资源的变化 B、中国教育体制的变革 C、中国外交环境的变化 D、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18. 下列图表中,导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 B、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 C、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欧洲 D、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得到发展19. 1969年,尼克松总统同法国领导人戴高乐谈及中国问题,并希望从戴高乐那里得到一些建议。戴高乐认为:如果美国开始发展同中国的关系,那么意味着中国将可能进入联合国。会产生很大的国际影响,但是他不相信这会有什么糟糕的结果。这说明()A、中国崛起改变美法外交战略 B、法国极力阻挠中美关系改善 C、中美关系事关国际格局演变 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20.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说: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尼克松总统所说的“共同利益”最主要是指( )A、共同反对霸权主义 B、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C、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 D、都有改善国际环境的要求21. 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声明,宣称“美国将在今秋的联合国大会中,支持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入会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排除中华民国、剥夺它的联合国代表权的行动”。材料反映出( )A、美国支持中国统一 B、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C、联合国被中国操纵 D、美国对华政策具有两面性22. 有学者指出:“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美俄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美国 B、中美俄之间存在着三边互动关系 C、中美关系的重点取决于俄罗斯 D、中俄关系的变化影响着中美关系23.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日建交24.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25.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大规模扩编和新建部队,解放军全军总人数由1955年的333万余升至1969年的631万。从国际关系来看,这一形势( )
A、客观上促进中美关系缓和 B、有利于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 C、直接导致中苏关系的恶化 D、是应对越南战争发展的需要26.下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根据该图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导致阶段A军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冷战下出现了“热战”——朝鲜战争 B、阶段B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 C、阶段C军费开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危机下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D、阶段D中美逐渐结束对抗,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27. 1970年,尼克松作为美国现任总统在公开场合第一次有意地将共产党中国称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坦率地将之称为:“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这表明美国( )A、在国际舞台上陷于孤立 B、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D、意图改善中共两国关系28.下图是20世纪七十年代某期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的一幅封面漫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对此封面漫画所含历史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
A、顺应两国人民愿望实现了中美建交 B、美国放弃“冷战”思维谋求世界和平 C、美国舆论关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改变美国对华政策29. 1972年2月,尼克松在访华前夕送交国会的报告中特别强调:“我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对话不应以牺牲中华民国这个朋友为代价,应该保持我们的友谊、外交关系和防卫承诺。”这番话表明尼克松政府( )A、准备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说服国会同意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不打算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D、帮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0.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新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中苏关系恶化,造成新中国的三年经济困难 C、新中国迎来了外交新局面 D、中美两国结束对抗,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31. 《解密外交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档案:1949﹣1955》,这一文献不会揭开下列哪一事件的内幕(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尼克松访华 C、中国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 D、中国代表参加万隆会议32. 周恩来说:“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这个“新的开始”发生在(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33.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了《上海公报》。正如尼克松在回国前夕的宴会上所说,他在中国访问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一星期。”这里的“改变世界”是指( )A、 中美建立大国外交关系 B、中美双方联合抵抗苏联 C、美国全面转入战略进攻 D、建立起中美苏战略关系34. 下表中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
60
32
1975
304
156
1980
3755
1059
1985
3855
3840
A、中美建交 B、周恩来对“文革”的抵制 C、中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 D、中美关系正常化35.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此后,他的北京之行( )A、 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B、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 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二、材料分析题
-
36.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解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油耗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3)、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到中国,九一八事变后曾访问东北、上海,并发表报告通讯集《远东战线》。在上海,他见到了宋庆龄和鲁迅,这引发了他对记录中国人民苦难与向往的中国新文艺的兴趣。1936年,来到陕北的中国共产党委托宋庆龄推荐名外国医生和一名外国记者到根据地来,以便将紅色政权与釭色根裾地最真实的故事讲外界。双方的“一拍即合”使得斯诺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6月,斯诺来到保安(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后,受到了中共高层的热情接待,随后,斯诺开展了将近四个月的采访活动。10月,斯诺返回北平,并开始为外蝶和国内的外文报纸撰写有关他在红色报据地所见所闻的报道。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所有的报道写作。随后,他的《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于1937年10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在中外进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1938年1月1日,《红星照耀中国》在美国出版,同年2月,中译本又在上海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紅军的真正形象。由此,拉开了美国众多新闻记者赴身“红区”的序幕。
——摘编自曹培鑫《书写“红色圣地”:世界新闻史上的“中国时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个史实,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75年1月,中日就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举行谈判。中方以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为基础提出包括反对霸权等内容的条约方案。日方对此提出异议。……在中国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复出,着手推动中国的对外政策朝着既服务于消除现实威胁,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又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和维护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一大目标进行重大调整。在日本,福田赳夫组阁,在政界和财界都对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对恢复谈判表示出积极姿态。当时,美国卡特政府规劝日本在中日缔约问题上积极行动。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正式签署。条约中的“反霸条款”最后表述为:“缔约双方表明,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摘编自陶永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的历史意义。3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他把自己看做反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他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他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他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冷战时期尼克松政府做出哪些具体政策调整。(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中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观点。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时间
中美关系
20世纪初
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与美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解放战争时期
美国推行反攻战略,支持蒋介石集团打内战,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条约》
20世纪50,60年代
中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1972年
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签署了《上海公报》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
20世纪80年代
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然而,中美关系在这一时期并非风平浪静,双方在台湾、贸易、知识产权和其它一些问题上斗争不断。
20世纪90年代
在90年代的初期、中期和末期,中美关系又经历了三次大落大起,但依然在跌宕起伏中稳步向前。
——摘编自陶文钊著《中美关系史》等
材料展示了20世纪中美关系发展历程,蕴含了发展外交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