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7-3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2. 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 )A、同苏联关系缓和 B、与西欧竞争加剧 C、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D、国家实力相对衰弱3. 有学者指出,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共向欧洲提供了131.5亿美元的拨款,达到了它预期的政治目的。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马歇尔计划( )A、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B、导致了欧洲对峙的出现 C、奠定了欧洲一体化的基础 D、推动了美国的霸权进程4.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教育和文化相互交流法案》。法案在维持原有的对外文化交流基础上,增加了图书翻译、展览、美国研究等项目方面的活动,并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B、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发展 C、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 D、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5. 1945年11月4日,美国总统顾问艾奇逊在讲话中含沙射影攻击苏联,被人们嘘下了台。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后,美国纽约市区百老汇大街贴满了反对丘吉尔的标语,群众还举行了抗议示威。这说明( )A、英美对苏政策摇摆不定 B、英美的遏制政策最终失败 C、各国民众反战情绪高涨 D、敌视苏联政策没有得到普遍支持6. 1947年3月2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颁布9835号总统令,即“忠诚调查令”。对200万联邦政府官员展开忠诚调查,要求他们必须宣誓效忠政府同时授权司法部长提供被定名为:“集权主义者法西斯分子、共产主义分子”的组织或社团名单。这反映出( )A、政府利用法律重塑国家精神 B、两极格局形成激化国内矛盾 C、意识形态斗争影响政府政策 D、阶级斗争加剧总统权力扩张7. 1955年,苏联《外国文学》发表了美国作家厄斯金·考德威尔的小说《男人群》,其内容包括美国企业的无赖行径、黑人的贫困与自暴自弃。苏联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揭露黑奴制度的罪恶历史 B、借助文化交流宣扬和平共处 C、服务国内改革的实际需要 D、在美苏对抗中占据舆论优势8. 1945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在给同事的私人信函中指出:“因此,在大西洋海洋国家和心怀戒备的欧亚大陆国家的利益之间,一场根本性冲突正在欧洲展开。欧洲需要维持活跃而独立的政治生活,而苏联总是追求向西扩张,而且根据它自己的安全观,恐怕要一直扩张到大西洋。”乔治·凯南意在说明( )A、美苏冷战对抗已经开始,美国需早作准备 B、两大阵营根本利益不同,两极格局已形成 C、追求扩张是苏联的本性,美国需面对现实 D、美国政府认为苏联已成其实现霸权的障碍9. 《冷战的起源与终结》中写道:“美苏干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育其中。”材料表明美苏冷战( )A、推行霸权主义造成世界局势紧张 B、在客观上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兴起 C、支援了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D、阻碍了亚非拉国家的进步与发展10.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11. 1947 年 2 月,英国政府给美国国务院发了一份电报,声称:“从 4 月起,英国不能再承受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负担。”这实际上等于向美国说,英国正准备撤离地中海,如果他们不去填补这个缺口,它就要被俄国人填补。据此可知( )A、英国挑唆是美苏关系破裂的根源 B、英国撤离地中海维护了地区和平 C、美国政府被迫接受了英国的请求 D、希土危机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12. 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宣布取消将德国变成“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摩根索计划,取而代之的是“目的应该是恢复有效运作的全球经济,营造自由机构能够出现的政治和社会条件”的政策,这一政策( )A、客观上有利于西欧国家走向联合 B、根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发展 C、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冷战”局面 D、以维护“世界和平”为政治目标13.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将可携带核弹头的“朱庇特”导弹部署在土耳其。但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决定撤走“朱庇特”导弹来换取苏联撒走古巴导弹,引起土耳其的不满。这反映了( )A、超级大国主导世界格局 B、美苏矛盾趋于尖锐化 C、“北约”集团开始分化 D、核战争威胁世界和平14. 《全球通史》称:“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处于稳固地位。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C、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 D、世界多极化的形成15. 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斯拉夫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英国打算通过它拉拢美国,牵制法、德。这反映了冷战后( )A、欧洲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进程加速 B、美国加紧争夺全球霸权 C、西方主要国家对欧洲主导权的争夺 D、资本主义阵营矛盾激化16. 二战后初期,为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美国在纽约建立了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它采用现代主义建筑的自由风格,目的是向全球人们宣传美国的自由观,以此来抵御社会主义文化的侵袭并展示美国文化的纯熟,以增强美国在全球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由此可见( )A、“冷战”思维影响美国城市建设 B、美国重视对外文化艺术交流 C、美国尚未处于世界霸主地位 D、现代主义风格影响城市开发17. 1973年9月,第四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经济宣言》单列出“发展中世界的经济情况”条款,并指出“各国人民要有从一切形式的外国统治下解放自己、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推动国际社会详细制定各项旨在建立一种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政策”。这表明不结盟运动已认识到( )A、发展中国家联合政治斗争的力量 B、民族独立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意义 C、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D、国际经济秩序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18. 1958年7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巴黎。他与戴高乐的会谈围绕东西方关系、法国大国地位、北约、法国发展核武器、黎巴嫩问题、最高级会谈、欧洲等众多话题展开,但总的基调是分歧大于一致。这一状况的出现反映出( )A、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B、法国利用强大的欧盟作后盾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D、欧洲已成为美苏争霸的重点19. 1959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收回北约对法国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同年6月,他迫使美国将运载核导弹的战斗机撤往美国在英、德的基地。1966年,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法国的这些做法意在( )A、顺应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B、缓和西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 C、加强西欧国家间的军事合作 D、提升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20. 杜鲁门在继任演说中建议:订立一个“大胆的计划来使我们的科学进步和工业发展能够有益于不发达地区的改善和发展”,即著名的“第四点计划”。这一计划的王要目的是( )A、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B、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遏制共产主义在亚非拉扩张二、材料分析题
-
21. 材料 1947年,杜鲁门主义发表后,苏联组织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进行对抗,美国认为必须组建一个军事政治集团才能压制共产主义的“攻势”。而西欧国家特别是英、法而言,也有组织军事政治集团的愿望。它们刚刚挣脱法西斯灾难,既怕德国东山再起,又担心关苏在欧洲心脏地区的严重对抗会危及它们的安全。所以对抗共产主义成为它们的“共识”,但是它们都各有各的打算。比如英国便以苏联威胁增大为由,利用西欧各国的不安全感,加快了西欧联合的步伐。1948年1月,英国外相贝文发表演说,正式提出西欧联盟的建议。法、比、荷、卢4国表示响应。3月5日,英、法、比、荷、卢5国代表在布鲁塞尔举行缔约谈判;17日,5国外长签署《布鲁塞尔条约》。该条约组织的最高领导机构是外长协商委员会。此外还设立西欧联盟防务委员会、西方联盟参谋部和西方联盟司令官委员会。
在布鲁塞尔条约的形成过程中,美国政府不仅积极鼓励,而且还表示将着手向西欧提供军事保护和军事援助。布鲁塞尔条约组织的建立是北大西洋军事联盟形成的前奏。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英、法三国组织军事政治集团的各自打算。(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布鲁塞尔条约》。22. 国家实力与国际关系材料一:有美国学者根据相关数据,制作了1872年和1950年世界主要大国的经济和军事分配(百分比)柱状图如下: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日本大量引进欧美先进技术并加工综合、改造提高,创造出适合日本需要的新技术。197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苏。80年代初,日本进一步提出“科技立国”的口号。1989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达60多亿美元,物美价廉的日本产品对美国市场造成巨大冲击。1990年,反映美国官方态度和立场的《外交》季刊提出“从遏制苏联转向遏制日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年世界主要大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美国“从遏制苏联转向遏制日本”的原因。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麦卡锡,1946年当选威斯康星州参议员。当时美国正处于通货膨胀、战后经济困难时期。1950年初,麦卡锡声称“我手上有一份205人的清单,他们都是图谋颠覆政体的共产党人。尽管我们的国务卿知道他们的身份,但他们仍在草拟和制定着我们的对外政策”。这在美国朝野上下引发了剧烈震动。此后,杜鲁门政府实行“忠诚调查”,总共有2000多万美国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审查。美国的社会舆论也急剧右转,教授社会科学的教师如果不在课堂上大骂苏联和共产主义就会被解雇,甚至参加角逐美国小姐的候选人也必须陈述对马克思的看法。美国司法部以“偷窃政府绝密文件”的罪名,逮捕了曾在美军驻中国共产党根据地观察组长期工作的部分官员
——摘编自《麦卡锡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麦卡锡主义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麦卡锡主义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