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7-3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侧漫画表达的主旨应是(   )

    A、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勃勃,妄图控制中国 B、英美等国态度暖昧,按兵不动 C、中国奋起反抗,站在反法西斯斗争的前沿 D、中日战争一触即发
  • 2.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 3. 第一张《新华日报》于民国二十七年创刊,有《蒋委员长告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还有彭德怀撰写的专论,文章从华北抗战的新形势,五个月来抗战的收获,抗战中遭遇严重失利的原因,持久抗战胜利的因素等四个方面论八路军对抗战形势及抗战任务的认识。对上述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认识较为准确的是( )

    A、报纸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战斗中起到推动作用 B、国共双方都强调了全民抗战、持久抗战的决心 C、报纸凸显了抗战中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的精神 D、八路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以牵制日军成为主战场
  • 4.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 5. 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 6.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 7.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 8.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 9. “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对敌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发表这一宣言促进了(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 10.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定都北京,党中央所在地随着革命形势发展而辗转南北。如图所示,党中央所在地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 11. 据统计,直到1946年11月,中国西部的15个省市仍拥有金融机构2045家,占全国总数的38.7%。若以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数计,西部15个省市平均数为136.3家,东部24个省市平均拥有134.5家,西部略高于东部。这反映了()
    A、东西部经济水平具有均衡性 B、东部金融水平稍微低于西部 C、持久抗战影响国家金融分布 D、金融发展与解放战争的关系
  • 12. 1944年11月,美国《皇冠》杂志说:“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缅北战役表现出中国军队忍受无限艰难的伟大,是世界上任何军队都望尘莫及的。”材料中的“缅北战役”( )
    A、重新打通了西南的国际交通线 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使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 13. 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  )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 14. 图8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 15. 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一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答、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持,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已决定是否减相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 16. 它是民国以来至当时,甘肃农业改良与推广最好的时期,各种农业改良与推广机构普遍建立起来,形成了以省农业改进所为中心,农林部和中央农产促进委员会督导,省农业推广委员会领导和县农业推广所具体负责,由农会和合作社与农家相联系,比较缜密的农业改良与推广系统。甘肃农业发展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北洋军阀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 D、新中国成立初期
  • 17.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因为我们是弱国,所以不可求战……但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该讲话表明(    )
    A、抗日战争爆发 B、国民政府主张全民族抗战 C、国民政府对抗日前景乐观 D、国民政府对日作战犹豫不决
  • 18. 1933年,留学德国专修造纸专业的钱子宁和同学一起筹资在苏州创办了“中元造纸厂”,“八一三”事变后,该厂被迫内迁,历尽艰辛,最后于1939年4月落脚水运条件相对较好的四川宜宾。结合所学知识,以下关于“中元造纸厂”及内迁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该厂由专业技术人员创办 B、抗战爆发是其内迁的原因 C、使中国工业布局有所改变 D、因交通四通八达选址宜宾
  • 19. 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 20. 1944年11月,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访问延安后,对外宣称:“国民政府和国民党所秉持的原则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间,即使有所分歧的话,分歧也不是很大。”这主要说明(    )
    A、美国对华推行扶蒋反共政策 B、美苏对峙影响国共两党关系 C、国共关系发展顺应时局需要 D、国共两党既有合作又有斗争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时段)

    “新中国”一词内涵的历史发展脉络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康有为为改变清王朝危机,设想在巴西建立和管理殖民地时首次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希望通过向外移民来挽救民族国家危机;梁启超也提出了“新中国”一词,这源于其对戊戌变法失败的思考。

    1907年

    美籍传教士威廉·蒲鲁士作《新中国在演进》一书,揭示某些洋人活动的殖民性、有害性及其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并从这些冲突中凸显“新中国”出现的必要性。

    1910年

    陆士谔写理想小说《新中国》,该书以幻想形式对未来新中国进行了设计和构建,希望建立一个立宪民主的现代化新中国。

    辛亥革命时期

    《新中国报论自由真理》中提到:“人群之自由者文明也,外国惟文明故人群之自由胜。”

    五四运动前后

    国人纷纷提出建设“新中国”,各种“新中国”构想的呼声覆盖全中国,特别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观的推动下,“新中国”一词的涵义进一步深化,囊括了民族独立的内容。

    1921年后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概念和实践两方面深化了“新中国”的内涵,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新中国”一词的无限能量释放出来。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

    ——摘编自史宏波《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时间(时段)提取信息,围绕“‘新中国’一词的内涵”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四运动期间,吴文藻广泛接触了罗素、杜威、梁启超、孙中山和胡适等人的思想。他于1923年赴美留学,1933年回国担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并在抗战期间南下抗日,兼任蒙藏委员会顾问。其时他对中国民族学和社会学全盘西化的状况感到不满,极力主张“民族学中国化”,“把包括汉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民族学的研究对象,让民族学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学教学和科研体系”。他曾邀请拉德克利夫-布朗等学者来华讲学,提出了“社区研究”的路径和框架,主张“用同一区位的或文化的观点和方法,来分头进行各种地域不同的社会研究”,组织多批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对费孝通、林耀华、李安宅、瞿同祖等后辈影响极大。

    ——摘编自林耀华《吴文藻传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文藻学术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吴文藻的历史贡献。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关抗日战争的不同表述

    观点Ⅰ

    观点Ⅱ

    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

    在相持阶段到来后,正面战场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敌后战场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台湾得以光复。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整个抗战时期正面战场既有辉煌,又有惨败,敌后战场在整个战争中都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的胜利雪洗了民族耻辱,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再次振兴,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七七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新的爆发点,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等

    围绕材料中一处或一处以上有关抗日战争的不同表述,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