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7-3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甲午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    )

    ①邱逢甲    ②徐骧    ③刘永福    ④丁日昌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 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战胜俄国,给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动。朝野上下普遍将这场战争的胜负与国家政体联系在一起,认为日本以立宪而胜,俄国以专制而败,“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非小国能战胜于大国,实立宪能战胜于专制”。据此可以推知(   )
    A、清政府酝酿实行政治改革 B、君主立宪制是最适合中国的政体 C、证明当时沙俄与清政府同等落后 D、直接导致了俄国“二月革命”
  • 3.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下列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策略的应该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4.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举国沸腾,国人在茶余饭后谈论的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①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②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辽东、台湾都割走了

    ③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

    ④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5. 如图为甲午战争期间中国民间商家画师所绘的年面,根据材料及所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占有一定优势 B、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军舰望风而逃 C、都分商家迎合民众盲目自大心理 D、甲午战败后此类年画将销路不畅
  • 6. 如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 7. 1909年上海万国禁烟会议期间,中国禁烟专员唐国安谈到:“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国际问题,因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严重地受到这个问题的影响……凡是对这个问题有过较深研究的人,没有人会怀疑,吸鸦片恶习和鸦片交易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进入新关系并产生谅解的一种严重威胁……”。这表明,清政府(   )
    A、以国际视野维护主权 B、以道德力量捍卫利益 C、以民族意识促进禁烟 D、以经济实力保障禁烟
  • 8. 1910年9月,资政院正式成立。职权是议定国家出入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制定法规、弹劾大臣等。根据资政院院章,资政院总裁出自钦定,清廷视之为控制资政院的工具。资政院第一任总裁溥伦,主张凡事“先交资政院参议”,他与度支部(主管财政)大臣载泽常因政务问题发生争论。以上材料(   )
    A、体现“分权与制衡”的色彩 B、表明资政院是最高决策机构 C、表明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 D、加剧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分歧
  • 9. 图是水下考古图片,这表明(    )

    A、军舰官兵的生活受西方影响 B、市民阶层接受新事物较快 C、通商口岸出现西式餐饮 D、军舰官兵的日常生活已经全盘西化
  • 10. 19世纪后半叶遇有重大外交事务时,外国文书通常经天津北洋大臣处转发总署,重大条约的签订也多以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代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大臣位高权重 B、洋务运动的推动 C、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中央集权的弱化
  • 11. 观察下图,与此场景有关的是签订()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二十一条” D、《九国公约》
  • 12. 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 13.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 14. 某次战争后,英国外交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发表演说:“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制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该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该战争应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5. 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16. 1895年4月以后,《申报》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中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这反映了(   )
    A、国人对洋务运动的反思 B、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管控 C、民众开始关注日本文化 D、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
  • 17. 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的热潮。后来清政府发现有不少留学生思想日益激进,走上“排满反清”的道路,于是在1906年,于驻日使馆内设游学监督处,加强对留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管理。这说明(    )
    A、留学教育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清朝专制统治的基础出现动摇 C、明治维新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D、留日学生受到清廷的有效管理
  • 18. 《万国公报》是由英美传教士主办的教会刊物。甲午战争前后,该报系统报道战争全程,并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抨击清政府腐朽无能、宣扬变法。1896年,其发行量迅速增加,“购阅者大都达官贵介名士商绅”。材料表明当时(    )
    A、外媒报道相对客观公正 B、民众爱国意识迅速觉醒 C、教会左右清廷政治变革 D、民族危机推动西学东渐
  • 19. 北京一次会试期间,台湾举人汪春源上书朝廷沉痛指出:“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则天下人心必将瓦解,此后谁肯为皇上出力乎!”此上书的历史背景是(    )
    A、《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B、《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C、《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20. 下列所引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对我国民族工业冲击最大、影响最深的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4年8月1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相互宣战。

    朝鲜为我大清藩属……我朝抚绥藩服,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日本与朝鲜立约,系属与国(注:与国指友邦),更无以重兵欺压强令革政之理。各国公论,皆以日本师出无名,不合情理,劝令撤兵,和平商办。乃竟悍然不顾,迄无成说,反更陆续添兵……乘我不备,在牙山口外海面,开炮轰击,伤我运船……该国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

    ——《大清光绪皇帝宣战谕旨》(摘录)

    朕以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先告清国,以协同从事,清国反设辞拒绝……清国之计,惟在使朝鲜治安之基无所归……以损害帝国之权利利益,使东洋平和永无保障……事既至此,朕虽始终与平和相终始,以宣扬帝国之光荣于中外,亦不得不公然宣战,赖汝有众之忠实武勇,而期速克平和于永远,以全帝国之光荣。

    ——《对清国宣战诏书》(摘录)

    比较两则材料,指出一处不同,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所指出的不同之处应明确清楚,说明需史论结合,合理充分)。

  • 22. 材料一:1904-1905年,在中国的东北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日俄战争。据统计,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无辜死难者达2万人,损失财产价值银6900万两,战后双方和谈,更是置中国的损失于不顾。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立宪的东洋小国打败专制的中华帝国;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行立宪的日本又打败了专制的沙皇俄国,这两件事绝对不是历史的巧合,有心的中国人开始反思。尤其是日俄战争在中国爆发,使中国民众的危机感日益加深,从而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丁大武《浅论日俄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1904年发生日俄战争,这一时代的历史学家勇敢地记录到,该事件标志着日本进入国际大家庭。而这真正标志的是中国的觉醒而中国的觉醒给了其众多人民不只是自由,而且是无限制地获得劳动的机会,也获得了最高级之科学机械劳动力的权利。返老还童的中国,这只是中国复兴的第一步。

    ——摘编自肖杰克・伦敦《黄祸》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台湾建省后,刘铭传在“抚番”、清赋、交通和文教等方面展开工作。光绪十二年(1886)四月,他在淡水东南的大嵙崁地方设立全台抚垦总局,下设大嵙崁、恒春、番薯寮等七个抚垦局,采取剿抚并用,开山抚番。仅台北府地区,垦辟新旧荒地多达7万余亩。刘铭传积极推广茶叶种植,在1871-1896年的26年间,台湾茶叶出口增长近12倍。刘铭传还派人到江、浙、皖等省学习植桑技术,从上海和广州引进优良蚕种,大力扶植台湾蚕桑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刘铭传还尽力在煤矿开采、樟脑出口等方面促进台湾经济发展。

    文教方面,刘铭传在台北府设立番学,招纳当地士著头目弟子20人,聘请3名教员讲授汉文、算学、官话、台湾话和礼仪等内容。光绪十二年(1886),刘铭传在大稻埕设电报学堂,培养电报人才。1887年,他延请英国人布茂林为教习,教授西学;聘汉文教师教授中国经史文学。1888年,刘铭传又拟请老师教授图算、测量、制造之学。他在台湾建立大学与中小学。建省后的台湾文教事业有较大发展。

    ——摘编自陈跃《晚清新疆与台湾建省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对台湾开发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台湾设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