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19-2020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7-30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计4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 1. 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 2. 传说中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这里的“他”是指( )
    A、黄帝 B、 C、 D、
  • 3. 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小李同学绘制了一张知识结构图。空白处应填入(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B、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 C、八王之乱造成人口大量死亡 D、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4.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教育的改革作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决定。在春秋时期,孔子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有什么实践(   )
    A、提出“为政以德” B、要求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C、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D、提出“仁”的学说
  • 5. 下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地域辽阔,大口众多 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时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其中的“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代,丝绸之路是(  )
    A、连接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B、沟通中西交流的陆上要道 C、宋代商人出海贸易的交增道 D、清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染
  • 7. 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是指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八糟”是指“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发生在(  )
    A、东汉 B、三国 C、西晋 D、东晋
  • 8. 如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

    序号

    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

    1

    禁原语、胡服

    2

    改鲜卑姓为汉姓

    3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A、推动经济发展 B、促进民族交融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南北统一
  • 9. 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封建王朝,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朝    ②西晋    ③东晋      ④北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10. 唐朝政局可用如图表示,图中的“?”处应为(    )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 11. 唐朝是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其史实不包括(    )

    A、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中国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C、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文化交流 D、玄奘西游,在天竺各地讲学
  • 12. 京剧《铡美案》有句戏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附马爷细听端底……”,其中提到的“开封”即当时北宋的都城(    )
    A、东京 B、南京 C、西京 D、北京
  • 13. 四大发明中,对信息的记录、储存和传播,影响最显著、最久远的是(  )

    A、火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
  • 14.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 15. 《全球通史》载:“郑和的远征确切地表明,中国人拥有控制海洋的技术和财力,但他们却自愿地撤退了……中国人将自己与外世隔绝。放弃了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材料表明,明清时期的中国丧失世界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郑和下西洋的中断 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中国没有冒险精神
  • 16. 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圆明园废墟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的耻辱 B、英法联军的暴行 C、沙俄侵华的罪证 D、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 17. 1926年,胡适在英国进行了三次演讲。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英方所称的“中国文艺复兴”(    )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 18. 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其中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
    A、资本主义道路 B、社会主义道路 C、井冈山道路 D、俄国革命道路
  •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 D、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 20. 195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有了这样广泛的代表性,这个代表大会会议所讨论和决定的一切,就将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这个代表大会”(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 D、明确规定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 21. 从2019年6月开始,中国共产党全党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早出现在下列哪次大会的主题中(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九大
  • 22. 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与英国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C、香港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D、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 2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下列选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 D、求同存异
  • 24. 某部法典的条文共282条,刻在一块巨大石柱上。法典宣扬“君权神授”。它还规定:如果奴隶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这部法律流行于古代哪一地区(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两河流域 D、古代罗马
  • 25.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这个时代具有深远影响的是(   )
    A、农耕文明 B、民主政治 C、外交策略 D、军事技术
  • 26. “按照规定,被封予土地的贵族,必须对封主宣誓效忠,为他们服骑兵役。封臣如不履行义务,封主则有权收回封地。”这样的社会关系存在于(   )
    A、中世纪的欧洲 B、大化革新后的日本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 27. 在古代文明的传播与融合中,架起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是(    )

    A、苏美尔人 B、雅利安人 C、日耳曼人 D、阿拉伯人
  • 28. 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美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着你的情绪转移。”这说明该画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精神(    )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人文主义 D、蒙昧主义
  • 29. 茫茫的大西洋曾见证了“三角贸易”的罪恶活动。“三角贸易”中最具有悲惨性和血腥性的一段贸易航程是( )
    A、欧洲—非洲 B、美洲—非洲 C、美洲—欧洲 D、非洲—美洲
  • 30. 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发表的《常识》中有一句话:“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作辩护,被杀死的人的鲜血和造成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潘恩呼吁“分手”的双方是( )
    A、种植园奴隶主和工业资本家 B、北美殖民地和英国政府 C、美利坚合众国和法国政府 D、第三等级和特权等级
  • 3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段材料反映了拿破仑( )
    A、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B、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 32. 导致下图中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棉纺厂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外国棉纺织品大量涌入
  • 33. 今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以下关于恩格斯革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马克思一起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    B、与马克思一起创作了《共产党宣言》 C、  与马克思一起领导了第一国际的革命斗争 D、亲自参与了巴黎公社的革命活动
  • 34. 以下是《大国崛起》丛书中某册的部分目录。这册书介绍的是(    )

    A、法国 B、美国 C、俄国 D、日本
  • 35. 下图所反映出的科学观点的创立者是( )

    A、牛顿 B、李时珍 C、达尔文 D、爱迪生
  • 36.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关于这次战争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②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同盟国集团作战  
    ③凡尔登战役是战争的转折点   ④1918年德国投降,标志着大战的结束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37. “力量不是来自身体上的,而是来自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圣雄”甘地的名言。甘地被尊称为印度的“国父”,其主要功绩是( )
    A、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B、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拒绝印巴分治 D、参加万隆会议
  • 38. 《安妮日记》中记载:“从1940年开始,犹太人被禁止‘拥有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去电影院……’直到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被禁止‘活下去’。”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
    A、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B、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 C、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D、协约国的暴行
  • 3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于是欧洲政治家们决定采取的举措是(   )
    A、接受马歇尔计划 B、成立欧洲共同体 C、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成立欧洲联盟
  • 40. 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从古至今,一个强国领头的‘联盟’,不过是另外一个形式的霸权而已”。可以作为例证的联盟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共体 D、世界贸易组织

二、材料解析题(共4题,41题8分,42题10分,43题10分,44题12分)

  • 41. 因统治政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的差异,导致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秦始皇和汉武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和儒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们还通过诸如……等措施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四  清朝前期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表:

    年份

    耕地面积(顷)

    1661年

    5493576

    1685年

    6078430

    1724年

    6837914

    1766年

    7414495

    (1)、据材料一回答,商鞅变法在农业领域采取了怎样的改革措施?对当时的秦国来说有何积极意义?
    (2)、请你分别写出一条秦始皇和汉武帝“实现经济集中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材料四中,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42. 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和文学艺术的演进是我们认识时代嬗变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复曾经对废除科举制做过这样的评价: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材料二  革命的谣言传到了村子里,引起了村里的不安,阿Q看过革命党被杀,觉得自己也成了革命党,村子人也开始讨好阿Q这个“革命党”。阿Q相信革命党一定会来找他,他做着抢到好多东西的美梦睡过去了。

    ——鲁迅《阿Q正传》

    材料三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黄河大合唱》

    材料四  以下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1)、科举制始创于我国哪个朝代?废除科举制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2)、《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而创作的。从材料二中你能认识到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3)、《黄河大合唱》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
    (4)、漫画中的“刘邓”代表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教育、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 43. 对本国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探索是每一个国家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也会对本国甚至世界产生必然的影响。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光荣革命而产生的主权在议会的体制,形成了对本国产权、经济活动、信仰自由以及个人自由的政治保护,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取资源,这种历史安排便产生了一个强国。

    ——杨光斌《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

    材料二  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这些都成为滋生日本军国主义好战性的温床,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给亚洲尤其是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吴乃华《论武士与日本的近代化》

    材料三  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中国前外长钱其琛答《世界知识》杂志社问

    材料四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移植嫁接他国的道路和模式。中国特色之“特”,……在于守正创新。在坚持发展道路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立足国情世情、感知时代脉搏;在战略决断上,以不变应万变;在策略方法上,以不断自我革命应对新的挑战。

    ——习近平《坚定道路自信 走好中国道路》

    (1)、材料一中的“体制”是指什么政治体制?这种体制的确立使英国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根本性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近代化道路的选择所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这些事情”指的是什么?材料三认为“这些事情”发生的根源是什么?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谁最早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5)、综合上述内容,你对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有何认识?
  • 44.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明朝前期有一首军歌这样唱道“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抱天子兮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材料二  请观察以下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三  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1)、与这首军歌有关的民族英雄是谁?你从军歌中能够得出对这支军队怎样的认识?
    (2)、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人民在什么时期的斗争?你能举出这个时期的一位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吗?
    (3)、对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谁?你认为“两弹一星”精神主要是一种什么精神?
    (4)、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铿锵前行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不胜枚举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英雄业绩和献身精神值得我们世代敬仰并接力传承。请你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以“致敬——民族英雄”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史论结合,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