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2 区域地理

试卷更新日期:2020-07-30 类型:二轮复习

一、综合题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 , 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水文站

    马西纳

    迪雷

    尼亚美

    洛科贾

    奥尼查

    年径流量(km3

    41

    30

    27

    73

    182

    年输沙量(万吨)

    177

    100

    350

    1290

    5800

    (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
    (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


    (4)、简析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二位;多年平均输沙量5570万吨/年,居全国第三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17年梧州站输沙量减少至2500万吨/年。图一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二为梧州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南宁市降水量年内占比统计图。

    材料二 目前,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省区。下表为2000年至2017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和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

    (1)、说出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
    (2)、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3)、简析广西主产区甘蔗种植的土地资源优势。从生产角度,说出2000年来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 3.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伊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近年来,中伊两国合作领域日益广泛。

    交通运输业在伊朗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国计划在现有铁路网络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建设和改造。

    (1)、说明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对促进该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中伊两国签订了渔业协议,共同开发伊朗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实现了互惠共赢。

    (2)、中伊开展渔业合作,说明两国各自有哪些优势条件。

    甲湖和乙湖所在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两湖都是内流湖,且湖面海拔相近,但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

    (3)、分析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的原因。
  • 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下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与鄱阳湖之间存在径流相互补给的季节变化。下图1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季节变化示意图,图2为长江与鄱阳湖相互补给频率的年内分布图(频率越高一般表示径流量补给越大)。

     

    (1)、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副热带高压脊位于(填甲或乙)位置,分析形成这种径流补给的原因。
    (2)、华北春旱严重的年份,往往副热带高压脊停留在 (填甲或乙)位置的时间较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时,长江补给鄱阳湖频率较 (填高或低),试从减灾角度提出农业抗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