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五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7-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理量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声音的速度是340m/s B、洗澡水的适宜温度为60℃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水的沸点是100℃2. 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巾,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3.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B、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
雾淞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 D、
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4. 在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A、B、
C、
D、
5.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A、钢笔“错位” B、
茶杯在镜中的“倒影” C、
水中筷子“变弯” D、
屏幕上的“手影”
6. 图甲是小明春游时看到的美景,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A、B、
C、
D、
7. 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始终垂直 B、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C、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不变 D、镜中的像变大8. 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9. 如图所示,小明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靠近书本,透过镜片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A、B、
C、
D、
10. 小华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11.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A、保持在原来位置 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12. 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 )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C、三个方面都相同 D、三个方面都不同二、填空题
-
13. 同学们听到老师说话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焰“跳舞”,说明声波具有;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很大.14.(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光的三原色是。(2)、在图中,图(选填“甲”或“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透镜(选填“凸”或“凹”)。15. 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逝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 仍然保持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由于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现象,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16. 根据表所提供的数据(1 标准大气压下)可知: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1)、水银的熔点是℃;(2)、80℃的酒精是态;(3)、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17. 阳光下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是因为这朵花 (选填“反射”或“吸收”)红光;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则这朵花呈现 色.18. 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 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19. 如图所示,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将一端用半透明薄纸蒙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圆筒的(填“A”或“B”)端是蒙上半透明薄纸。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1)、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甲)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2)、如图乙所示,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光屏移至刻度线10cm处,蜡烛向(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交换,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的实像.三、实验题
-
21. 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传播;(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现象;(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现象.22.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学综合实践活动。(1)、如图甲所示,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 , 此时看见的(选填“是”或“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2)、如图乙所示是分别用易拉罐制作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远处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到倒立的像(选填“虚”或“实”)。23. 如图是两位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装置。(1)、图甲是小明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应先固定A、B中的铁圈;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根据数据及实验现象分析可知,此烧杯中水沸腾时不仅温度要达到℃,同时还必须。
(2)、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小华采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由图像可知, 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选填“继续”或“停止”)。24.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
(1)、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这样做的目的是研究 .(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A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观察纸板B上能不能看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4)、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光在反射时, .25.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26.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3°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 且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 时,折射角等于。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请简要说明理由:。27. 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2)、如图所示,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选填“高”或“低”),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4)、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2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1)、图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2)、图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3)、图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选填“能”或“不能”,下同)承接到像,把光屏放在蜡烛的左侧,移动光屏承接到像。(4)、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 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5)、有同学发现在做图中实验时,风吹烛焰向左晃动,光屏上“烛焰尖部”的像变模糊,则将光屏向移动,“烛焰尖部”的像又会变清晰。四、作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