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遗传的分子基础与规律
试卷更新日期:2020-07-2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某DNA片段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胞嘧啶 B、②表示腺嘌呤 C、③表示葡萄糖 D、④表示氢键2.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活体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不能稳定遗传 B、活体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荚膜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 C、离体转化实验中,蛋白质也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 D、离体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3. 若某哺乳动物毛发颜色由基因De(褐色)、Df(灰色)、d(白色)控制,其中De和Df分别对d完全显性。毛发形状由基因H(卷毛)、h(直毛)控制。控制两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的雌雄个体交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De对Df共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6种表现型 B、若De对Df共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12种表现型 C、若De对Df不完全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9种表现型 D、若De对Df完全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8种表现型4. 某植物的野生型(AABBcc)有成分R,通过诱变等技术获得3个无成分R的稳定遗传突变体(甲、乙和丙)。突变体之间相互杂交,F1均无成分R。然后选其中一组杂交的F1(AaBbCc)作为亲本,分别与3个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
杂交编号
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株数)
Ⅰ
F1×甲
有(199),无(602)
Ⅱ
F1×乙
有(101),无(699)
Ⅲ
F1×丙
无(795)
注:“有”表示有成分R,“无”表示无成分R
用杂交Ⅰ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与杂交Ⅱ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有成分R植株所占比例为( )
A、21/32 B、9/16 C、3/8 D、3/45. 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4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 C、图中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D、该精原细胞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6. 一个基因型为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精细胞,其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见下图。导致该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C、染色体变异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7. 对于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克里克认为要实现碱基序列向氨基酸序列的转换,一定存在一种既能识别碱基序列,又能运载特定氨基酸的分子。该种分子后来被发现是( )A、DNA B、mRNA C、tRNA D、rRNA8. 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 B、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C、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 D、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9.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在生物科学史中,下列科学研究未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A、卡尔文(M. Calvin)等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 B、赫尔希(A.D.Hershey)等利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梅塞尔森(M. Meselson)等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D、温特(F. W. Went)证明胚芽鞘产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10. 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I),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ly表示甘氨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 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 C、tR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mRNA分子由单链组成 D、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11. 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12. 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判断的是( )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13. 遗传信息传递方向可用中心法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劳氏肉瘤病毒的RNA可通过逆转录合成单链DNA B、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通过复制将遗传密码传递给子代 C、果蝇体细胞中核DNA分子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 D、洋葱根尖细胞中DNA聚合酶主要在 期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14. 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和 的基因型不同 C、若 与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5/51 D、若 和 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15. 某研究小组用放射性同位素32P、 35S 分别标记 T2 噬菌体,然后将大肠杆菌和被标记的噬菌体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分别进行搅拌、离心,并检测沉淀物和悬浮液中的放射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组的悬浮液含极少量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但不产生含32P 的子代噬菌体 B、甲组被感染的细菌内含有32P 标记的噬菌体DNA,也可产生不含32P的子代噬菌体 C、乙组的悬浮液含极少量 35S 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也可产生含 35S 的子代噬菌体 D、乙组被感染的细菌内不含 35S 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也不产生含 35S 的子代噬菌体二、双选题
-
16. 有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2n=10)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丙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B、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 C、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 D、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丙→丁
三、综合题
-
17. 某昆虫灰体和黑体、红眼和白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杂交编号及亲体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Ⅰ(红眼♀×白眼♂)
F1
1红眼♂∶1红眼♀∶1白眼♂∶1白眼♀
Ⅱ(黑体红眼♀×灰体白眼♂)
F1
1灰体红眼♂∶1灰体红眼♀∶1灰体白眼♂∶1灰体白眼♀
F2
6灰体红眼♂∶12灰体红眼♀∶18灰体白眼♂∶9
灰体白眼♀∶2黑体红眼♂∶4黑体红眼♀∶6黑体白眼♂∶3黑体白眼♀
注:F2由杂交Ⅱ中的F1随机交配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杂交Ⅰ的F1中选择红眼雌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红眼♀∶白眼♂=1:1:1。该子代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不为3:1的原因是 , 同时也可推知白眼由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2)、杂交Ⅱ中的雌性亲本基因型为。若F2灰体红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3有种表现型,F3中灰体红眼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从杂交Ⅱ的F2中选择合适个体,用简便方法验证杂交Ⅱ的F1中的灰体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18. 小麦的面筋强度是影响面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制作优质面包需强筋面粉,制作优质饼干需弱筋面粉等。小麦有三对等位基因(A/a,B1/B2 , D1/D2)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合成不同类型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从而影响面筋强度。科研人员以两种纯合小麦品种为亲本杂交得F1 , F1自交得F2 , 以期选育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品种。相关信息见下表。基因
基因的表达
产物(HMW)
亲本
F1
育种目标
小偃6号
安农91168
强筋小麦
弱筋小麦
A
甲
+
+
+
+
-
B1
乙
-
+
+
-
+
B2
丙
+
-
+
+
-
D1
丁
+
-
+
-
+
D2
戊
-
+
+
+
-
注:“+”表示有相应表达产物;“-”表示无相应表达产物
据表回答:
(1)、三对基因的表达产物对小麦面筋强度的影响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在F1植株上所结的F2种子中,符合强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 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3)、为获得纯合弱筋小麦品种,可选择F2中只含产物的种子,采用等育种手段,选育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纯合品种。19. Ⅰ型糖尿病是因免疫系统将自身胰岛素作为抗原识别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小肠黏膜长期少量吸收胰岛素抗原,能诱导免疫系统识别该抗原后应答减弱,从而缓解症状。科研人员利用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进行动物实验,使乳酸菌在小鼠肠道内持续产生人胰岛素抗原,为此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技术路线如下。据图回答:
(1)、为使人胰岛素在乳酸菌中高效表达,需改造其编码序列。下图是改造前后人胰岛素B链编码序列的起始30个核苷酸序列。据图分析,转录形成的mRNA中,该段序列所对应的片段内存在碱基替换的密码子数有个。(2)、在人胰岛素A、B肽链编码序列间引入一段短肽编码序列,确保等比例表达A、B肽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A、引入短肽编码序列不能含终止子序列 B、引入短肽编码序列不能含终止密码子编码序列 C、引入短肽不能改变A链氨基酸序列 D、引入短肽不能改变原人胰岛素抗原性(3)、在重组表达载体中,SacⅠ和XbaⅠ限制酶仅有图示的酶切位点。用这两种酶充分酶切重组表达载体,可形成种DNA片段。(4)、检测转化的乳酸菌发现,信号肽-重组人胰岛素分布在细胞壁上。由此推测,信号肽的合成和运输所经历的细胞结构依次是。(5)、用转化的乳酸菌饲喂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一段时间后,小鼠体内出现人胰岛素抗原,能够特异性识别它的免疫细胞有________。A、B细胞 B、T细胞 C、吞噬细胞 D、浆细胞20. 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答出2点即可)。(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答出1点即可)。(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21. 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表现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和。(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为。(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22. 大豆蛋白在人体内经消化道中酶的作用后,可形成小肽(短的肽链)。回答下列问题:(1)、在大豆细胞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时,除mRNA外还需要其他种类的核酸分子参与,它们是、。(2)、大豆细胞中大多数mRNA和RNA聚合酶从合成部位到执行功能部位需要经过核孔。就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两个部位来说,作为mRNA合成部位的是 , 作为mRNA执行功能部位的是;作为RNA聚合酶合成部位的是 , 作为RNA聚合酶执行功能部位的是。(3)、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如表所示。若来自大豆的某小肽对应的编码序列为UACGAACAUUGG,则该小肽的氨基酸序列是。若该小肽对应的DNA序列有3处碱基发生了替换,但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此时编码小肽的RNA序列为。氨基酸
密码子
色氨酸
UGG
谷氨酸
GAA
GAG
酪氨酸
UAC
UAU
组氨酸
CAU
CAC
23. 已知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正常株)植物,基因t纯合导致雄性不育而成为雌株,宽叶与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将宽叶雌株与窄叶正常株进行杂交实验,其F1全为宽叶正常株。F1自交产生F2 , F2的表现型及数量:宽叶雌株749株、窄叶雌株251株、宽叶正常株2250株、窄叶正常株753株。回答下列问题:(1)、与正常株相比,选用雄性不育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时操作更简便,不需进行处理。授粉后需套袋,其目的是。(2)、为什么F2会出现上述表现型及数量?。(3)、若取F2中纯合宽叶雌株与杂合窄叶正常株杂交,则其子代(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F3群体随机授粉,F4中窄叶雌株所占的比例为。(4)、选择F2中的植株,设计杂交实验以验证F1植株的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24.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
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
(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 , 实验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 (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 (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若将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 (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 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频率为 , 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种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25. 已知黑腹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偶然出现的XXY个体为雌性可育。黑腹果蝇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现有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实验①与实验②的主要目的是验证。(2)、理论上预期实验①的F2基因型共有种,其中雌性个体中表现上图甲性状的概率为 , 雄性个体中表现上图乙性状的概率为。(3)、实验②F1中出现了1只例外的白眼雌蝇,请分析:Ⅰ.若该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该蝇的基因型为。
Ⅱ.若该蝇是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则该蝇产生的配子为。
Ⅲ.检验该蝇产生的原因可用表现型为的果蝇与其杂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