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教学质量检测)

试卷更新日期:2020-07-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合理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m B、人步行的速度是10m/s 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 D、一支未用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30cm
  • 2. 下列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
    A、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外壳出现水珠 B、秋天室外结霜 C、放在碗中的冰棍化了 D、早晨大雾迷漫
  • 3. 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所示: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相对静止 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 4. 有一体积为 20cm3 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 8g/cm3 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会变小 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 4×103kg/m3
  • 5. 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00m,他去上学时,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1m/s,为了不迟到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3m/s,他上学的整个路程平均速度为(    )
    A、2m/s B、1.5m/s C、1.6m/s D、1.8m/s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一定越大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无关
  • 7. 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诗句中曾写道“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下列对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钟振动得越快,响度越大 B、在真空中钟声传播得更快 C、诗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D、钟体不振动也能听到钟声
  • 8.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地震时,利用仪器接收超声波来确定地震的位置 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声 C、从高音喇叭里传出来的歌曲一定不是噪声 D、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9. 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对其所形成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 鹤的倒影是由于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形成的 B、 插在水中的筷子出现弯折是由于光的反射所形成的 C、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 照镜子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
  • 10. 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二、填空题

  • 11. 科学家对飞机进行结冰实验,飞机表面结冰是由于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碰到机体后(填物态变化过程)而形成的,也可以由水蒸气在机体表面(填物态变化过程)而形成,上述两个过程都需要热。
  • 12. 冬日,城市公园的腊梅如期盛开了,看到腊梅花呈红色,是因为腊梅(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红色的光;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光在大银幕上发生的是反射,使坐在不同位置的人都能看到;小明在公园的河里看到一条鱼,人眼看到的鱼是(选填“实像”或“虚像”)。
  • 13. 一束阳光照射到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是25°,入射角是 ,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是

  • 14. 合唱时,“低音声部”和“高音声部”中的“低”和“高”是指。“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指的是。(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15. 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该声呐系统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 16. 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物体A比B迟s才开始运动,5s末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填“相遇”或“速度相等”)。A做运动,B物体的速度是m/s。

三、作图题

  • 17. 按要求作图。
    (1)、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如图所示,护林员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向山洞中P点,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四、综合题

  • 18. 按要求回答问题。

                

    (1)、如图甲,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该选择刻度尺。(填字母序号)
    (2)、如图乙,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探究音调和的关系。
    (3)、如图丙,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密封玻璃罩中,接通抽气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重新沸腾起来,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如图丁是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生现象。

五、实验题

  • 19. 小强同学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取了适量的这种液体的样品倒入烧杯中,进行下列实验。

    (1)、实验前,小强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处。横梁静止后,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错误之处是
    (3)、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

    a.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该液体的总质量为72.0g;

    b.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乙所示)。测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V;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底部。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横梁平衡时,托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如图丙所示,则读数为g。

    (4)、计算得到液体的密度为 kg/m3
    (5)、在两次测量质量时,小强发现都使用了同一个磨损了的砝码,则对测量液体密度的结果(选填“会”或“不会”)产生影响。
  • 20. 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色的方格纸,玻璃板与桌面垂直,两个相同的电池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白纸上,以A电池为成像物体。

    (1)、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好处是。平面镜成像遵循定律(填“折射”或“反射”)。使用两个相同的电池的目的是
    (2)、将A电池固定,小心地移动B电池,直到与A电池的像为止,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移去电池B,并在此位置放光屏,则在光屏上(选填“会”或“不会”)出现电池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3)、进一步观察A、B两个电池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如果将电池A向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则发现它的像玻璃板(填“靠近”或“远离”),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六、计算题

  • 21. 如图所示,有一捆质量为7.9kg,横截面积为 2×105m2 粗细均匀的金属丝。这捆金属丝的长度为50m,求:

    (1)、这捆金属丝的密度。
    (2)、如果截取一段这种金属丝,测得其体积为 2×104m3 ,求截取的这段金属丝的质量。
  • 22. 一列动车08:22从甲地始发,经过4小时到达终点站乙站,已知甲、乙两站间里程为800km,求:
    (1)、该动车在甲站到乙站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途中动车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穿过长度为2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