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七上1.3.1《认识自己》同步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7-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小学时小风各方面都很优秀,是班级的“牛娃”。进入初中后,小风发现以前的优越感没有了,成绩排名也靠后,他变得很自卑。对于小风的问题,你会告诉他(    )
    A、初中学习太辛苦了,成绩不好是正常现象 B、考试成绩是判断我们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C、天生我材必有用,另辟蹊径闯出人生天地 D、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不断调整学习方法
  • 2.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体现的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是( )
    A、通过集体认识自己 B、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C、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 D、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自己
  • 3. 有句谚语:“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这句话警示我们(     )
    A、要养护身体,搞好个人卫生 B、要悦纳自己,包容自己短处 C、要完善自我,做更好的自己 D、要全面分析,发现自己不足
  • 4.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下列行为与该俗语所体现的认识自我的途径相一致的有( )

    ① 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眉眼却看不见” ②“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③“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 ④“吾日三省吾身”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 5. 寒假期间,小李认真听取了爸妈的建议,下定决心寒假改掉睡懒觉、沉溺游戏的坏习惯,决定好好复习以迎中考。下列行为与小李认识自己的途径相一致的有(   )

    ①小红经常请同学帮助她改正缺点    ②演讲前,小玲对着镜子演练、规范动作

    ③小玉每天坚持自我反省,完善自己   ④在老师的眼中,小文是勤奇好学的学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 下列名言警句与认识自己的方式相匹配的是(    )

    序号

    名言警句

    认识自己的方式

    吾日三省吾身

    心理方面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他人评价

    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

    自我评价

    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

    在群体中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 球星姚明在篮球场上可谓星光四射,但如果让他练体操或举重的话,恐怕并不一定理想。说明(    )

    ①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②每个人的潜能都是单一固定的
    ③我们要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
    ④天生我材必有用,成功之路不尽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8. 女演员徐静蕾在其博客中写道:“我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自我认识,很多人失败不是因为不优秀,而是对自己认识不正确,没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优势,而我却知道自己适合做导演。”徐静蕾博客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A、正确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状态,就会走向成功(   ) B、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C、不断变换自己的社会角色,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D、名人都能做到正确认识自己
  • 9. 国内知名的说唱团体 Higher brothers,由四个有梦想的大男孩因为对说唱的热爱而走到一起,从2016开始了属于他们的逐梦之旅。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从中国走向世界,取得了巨大成功。近日,某新闻媒体以“从默默无闻到全世界,不仅仅需要的是掌声,还需要做更好的自己”为标题,报道了他们成长的事迹。可见要取得成功,做更好的自己,关键就要(   )
    A、做好自己的事,走向世界 B、克服困难,埋头苦干 C、正确认识自己,发挥优势 D、接受挑战,鼓励自己
  • 10. 有人说:“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他人评价是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

    ②要重视他人评价,完全听取他人意见

    ③对自己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

    ④他人评价有助于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 如图漫画启示我们要( )

    ①勇于揭露他人的缺点和不足

    ②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③敢于挑战他人的权威

    ④全面客观的评价他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 下列态度中,能体现“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这一要求的是(    )
    A、“经常反省,我一定会进步的” B、“自知者明,要全面认识自己” C、“人无完人,有点缺点没关系” D、“相信自己,我才是最优秀的”
  • 13.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下列选项中,做到“自知”的途径有(    )

    ①自我观察和评价

    ②通过比较来了解

    ③欣赏自己

    ④他人的态度和评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4. 玫瑰香,却浑身长满了扎人的刺;种子虽小,却有让大力士瞠目的力量。这启示我们(    )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③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④每个人都有缺点,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在意自己的缺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5. 要想真正知道“我是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不同人的眼里,“我”是各不相同的。面对他人的不同评价,我们要(    )

    ①理性对待不忽视                                ②用心聆听,全部接受

    ③既要重视,也要客观分析,既不盲从,也不忽视    ④用心聆听,勇于面对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多选题

  • 16.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作为奔跑在追梦路上的中学生,我们应该( )
    A、脚踏实地,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B、理智对待学习压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C、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完善自己 D、青春飞扬,虚度时光
  • 17.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下列行为与该俗语所体现的认识自我的途径相一致的有(    )
    A、小红经常请同桌帮助她改正缺点 B、演讲前,小玲对着镜子训练,规范动作 C、小玉每天坚持自我反省,完善自己 D、在老师的眼中,小文是勤奋好学的学生
  • 18. 《咏梅》中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诗句,这句诗对我们个人成长的启示是(  )
    A、要看到梅与雪的差距 B、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C、要看到梅与雪的共性 D、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 19. 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古人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全面认识自己(  )
    A、只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而不管内在素质 B、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 C、只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不要在乎自己的缺点 D、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 20.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能取天下也。”刘邦的话启迪我们(    )
    A、正确认识自己可促进发展 B、要以人为镜反省自我 C、要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 D、要多把尺子衡量自己

三、问答题

  • 21. 阅读材料:

    材料:在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七年级(1)班学生对徐亮能否当选产生了分歧。班上大多数同学认为徐亮符合当选条件,但个别同学不同意。甲同学认为,期中考试徐亮总成绩比自己少了10分;乙同学认为,体育测试100米他比徐亮跑得快;丙同学说,他的书法在区里得过奖,而徐亮没有。对此,徐亮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确实不行。

    甲、乙、丙同学对徐亮同学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 22. 幼狮通过对羚羊的观察,认为羚羊的耐力与吃草有关,为了增强耐力,便效仿羚羊吃草,终因营养严重缺乏而奄奄一息。母狮教育它,狮子之所以成为草原之王,不是因为没有缺点,而是因为有突出的优点。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 23. 七年级某班准备召开“做更好自己,展青春风采”的主题班会,该班同学们分组完成下列任务,请你参与完成下列要求。
    (1)、第一小组:调查同学们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少。请你设计活动形式,并总结出同学们是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的。
    (2)、第二小组:采访老师,了解同学们有哪些优点和长处,有哪些缺点和不足。
    (3)、第三小组:为配合本次班会,宣传委员需要出一期“如何做更好的自己?”的黑板报,请你帮助设计出黑板报的小标题。
  • 24. 阅读材料:

    材料一:当今社会,“看脸”正在成为一种社会风气,“颜值”成为衡量美貌度的指标。有人为了找一份好工作频繁整容,有人是看周围人整形后变漂亮了,便想搭上整形美容这趟时髦车……选择整容的人越来越多。

    材料二:美容热了之后迅速引发网友的热评,下面是两名网友的评论:

    评论一:无论天生丽质,还是后天整容,与良好修养、正直人品、出色才干、丰厚学识相比,前者更易得,后者更难求。

    评论二:有些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人就算别人多么赞美他们的外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坏脾气”…“坏习惯”一定会遭人讨厌。内外兼修才是关键。

    综合上述观点,请谈谈你是怎样看待通过“整容”提升“颜值”这一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