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6-05-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我学会了

  • 1. 中间厚、边缘薄,这类透镜叫做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 ,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f)。中间薄、边缘厚,这类透镜叫做透镜。而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 2. 如用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f表示焦距,则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表示为:

    (1)、当u>2f 时,在光屏上可得到 像。

    (2)、当u=2f 时,在光屏上可得到 像。

    (3)、当 f <u <2f 时,在光屏上可得到 像。

    (4)、当u< f 时,可透过凸透镜看到 像。

  • 3. 放大镜是一种焦距较小的透镜。它就是利用u < f 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成 像的原理制成的。数码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数码照相机就是利用将景物放在离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时,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一个清晰、像的原理制成的。

  • 4. 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来自该物体的光线经过角膜、和玻璃体,最后到达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像。

  • 5. 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或晶状体曲度过。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使物像模糊不清。近视眼可佩戴镜矫正。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或晶状体曲度过 , 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的后面。要矫正远视,可配戴镜矫正。

二、我理解了

  • 6.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厘米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厘米处,则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 7. 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强注意到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50厘米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0厘米 B、40厘米 C、30厘米 D、20厘米
  • 8. 我们通常所说的蓝眼睛是指人的眼球中( )

    A、角膜是蓝色的 B、虹膜是蓝色的 C、晶状体是蓝色的 D、玻璃体是蓝色的
  • 9.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60厘米 B、40厘米 C、20厘米 D、10厘米
  • 10. 照相机成像原理与眼睛成像原理相似,照相机的镜头、光圈、胶卷分别相当于眼睛的 ( )


    A、晶状体 瞳孔 视网膜 B、晶状体 虹膜 脉络膜           C、玻璃体 瞳孔 角膜 D、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 11. 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 12.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像,她常常要做的是( )

    A、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点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点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点 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点
  • 13. 摄影师给全班同学照合影时,从取景框中发现靠边的两位同学没有在框内,则摄影师应将照相机( )

    A、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 B、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 C、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 D、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
  • 14. 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成的,其中心厚度只有0.05毫米,则近视眼患者配戴的该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 )

    A、小于0.05毫米 B、等于0.05毫米 C、大于0.05毫米 D、任意值
  • 15. 对于老花眼而言,看近处的物体所成像的位置和采取的矫正方式是( )

    A、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 1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

    A、在光屏上不能成像 B、在光屏上能成像,像的大小是原来的1/2 C、在光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比原来暗 D、要把光屏向前或向后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 17.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厘米。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移动。

  • 18. 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厘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根据上文:

    (1)、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A、0到10厘米 B、10到25厘米 C、25厘米到极远处 D、10厘米到极远处
    (2)、

    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物体的光成像于视网膜(选填“前”或“后”);矫正时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如图(选填“甲”或“乙”)中的透镜,就能使光会聚到视网膜上。

  • 19.

    如图是“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请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1)、模拟实验中左边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中的 , 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

    (2)、在实验中,如果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那么蜡烛应向移动,才能使纸板上的像清晰。

    (3)、该实验说明:正常人的眼球是通过调节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如果有人患了远视眼,那么应该配戴装有透镜的眼镜来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