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16-05-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我学会了

  • 1.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说话时,在振动;琴声瑟瑟,在振动。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 2. 声音的传播依靠一定的。声音在中都能传播,在中不能传播声音。

  • 3. 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有广泛的用途,如科学家用声波来探测海水的 等。

  • 4. 声音在不同的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声音在中传播最慢,在中传播最快。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米。

  • 5. 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会回来,叫回声。从发出声音到能听见回声的时间间隔在秒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 

二、我理解了

  • 6.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 B、有振动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只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B、上课时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回声,是因为教室太小,不会产生回声 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必须用无线电交谈
  • 8. 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被多次反射 C、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得传播速度不同
  • 9. 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会消失,这是因为( )

    A、手与锣面之间形成真空,无法传声 B、锣声通过手掌后消失 C、锣面停止振动,不能发声 D、以上原因都有可能
  • 10. 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 1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 12.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B、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D、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 13.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 14. 人对着山崖喊话,经过2秒听到回声,喊话人到山崖的距离是(声速为340米/秒)( )

    A、680米 B、340米 C、170米 D、17米
  • 15. 一般来说,影院、剧院的四周墙壁都做得凹凸不平,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加声音响度 D、使墙壁更美丽
  • 1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得出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声速将变小
  • 17. “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 18. 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的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密度的路径。

    (2)、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填“上”或“下”)拐弯了。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填“上”或“下”)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4)、1921年5月9日,莫斯科近郊发生一次大爆炸,距爆炸点70千米范围内,清楚地听到爆炸声,70~160千米的范围内听不到,但160~300千米的范围内又能听到。分析原因是因为70~160范围内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