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线上摸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7-0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味澳大桥开通仅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10时许,习近平走上主席台,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__△__。

        开通仪式结束后,习近平等乘车从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发巡览港珠澳大桥。伶何洋上,云开日出,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清风徐来,港珠澳大桥如同一条巨龙飞腾在湛蓝的大海之上。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座凝聚了建造者、设计者付出的多年心血和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的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放眼世界,在规模、技术、工艺等各方面能与港珠澳大桥媲美的大桥___△____。

        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道于一体,为世界首创。(   ),用钢量可修建近60座埃菲尔铁塔。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全长约6.7公里。“海豚”桥塔是高105米、重3000吨的巨型钢塔,整体吊装在海内外___△___。

        香港特区立法会旅游界议员姚思荣说,不仅是旅游业期待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物流业更是___△___。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以前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如今只用30分钟,粤港澳三地民众热切期盼的“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正逐渐形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经久不息  寥寥无几  史无前例  翘首以待 B、不绝如缕  寥寥无几  空前绝后  虚席以待 C、经久不息  寥若晨星  史无前例  虚席以待 D、不绝如缕  寥若晨星  空前绝后  翘首以待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 B、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C、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 D、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全长55公里,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座凝聚了多年的设计者、建造者心血的大桥,以先进工艺、创新技术享誉全球,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 B、这座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凝聚了设计者、建造者的多年心血,以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 C、这座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凝聚了建造者、设计者的多年心血。 D、这座以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的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凝聚了设计者、建造者多年的心血付出。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商家不断推出新的电子书阅读器,努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

        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通过缴纳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诸如《傲慢与偏见》《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这些被认为“高冷”的文学经典,通过这一方式收获了大批听众。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开拓出一个巨大的文化和阅读空间。对中国来说,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兴起,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就在于,经过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当代中国社会已经积累了规模庞大的“知识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有着较强的精神诉求。这个数量以千万级计算、以45岁以下年轻人为主体的人群,和知识爆炸的移动互联时代正面遭遇,产生了核爆级的知识需求,构成了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优质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刚需。

        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其实,已经进入经典谱系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通常也和大众有着亲密的关系。简·奥斯汀的作品在成为经典之前和之后,都是很多英国家庭晚饭后的谈资;美国西进运动中的拓荒人,结束一天的伐木后也会读上一幕莎士比亚;对于不少中国人来说,听老人摇着蒲扇讲《三国演义》的情景,又填满了多少个夏日黄昏?正是在大众的口耳相传之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延绵不绝的经典作品。

        因此,我们阅读经典作品,也要以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成就今天的经典。前段时间,美国一杂志网站刊文介绍中国作家金庸。文章称他在中国的文化价值,大约相当于《哈利·波特》加《星球大战》。这一评价,是看中了金庸作品作为大众文化“今典”的价值。当然,“经典化”的过程难免泥沙俱下,大部分风靡一时的流行读物成了泥沙。这就需要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做出引导,让年轻人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以更高质量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精神视野。

        书林新叶催陈叶。移动互联时代,知识正以裂变般的速度更新,人们期待更多经典作品。今天,我们阅读前人经典,更要成就当代“今典”。技术发展赋予我们时代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需要好好把握,善加运用,让久远的经典面目可亲,让优秀的当代作品脱颖而出。

    (摘编自《阅读经典,成就“今典”》)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的扩大是“知识付费”商业模式兴起的一个重要基础。 B、阅读方式的丰富让人们能轻松地接触经典,使得“知识付费”成了互联网最重要的现象。 C、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的阅读载体虽然不断更新,但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不变。 D、中国的文化大众群体数量很大,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很强烈,满足其阅读需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刚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美国一杂志对金庸的评价为例,说明成就“今典”需要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和大众的文化参与。 B、文章以移动互联时代为背景,指出尽管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类对精神世界的守望是永恒的,这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刚需。 C、本文层层递进、深刻论证了经典作品“经典化”的过程,表明作品保持民族和时代精神气质的重要性。 D、文章多角度举例,论述经典作品的永久魅力,把论证不断引向深入,强调当今不但要阅读经典,更要成就“今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高冷”的文学经典通过收听收看知识讲座等收获了大批听众,说明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会让经典更亲切。 B、大众的参与,使阅读不再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而是变成了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 C、如果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能做出正确的引导,“经典化”过程中泥沙俱下的现象就能够避免。 D、知识更新赋予当今时代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这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善加运用,从而阅读经典,成就“今典”。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共同起草制定《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其中提到,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本次出台的征求意见稿与此前的规定相比,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厘清了相关部门、学校、卫生机构的职责,引导我们更加关注孩子眼睛和体质的导向非常正确。”赣东北某县教育局副局长刘华告诉记者,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设立达标数据,还须考虑这个目标可行性,如果超出可实现的范围,很容易导致数据造假。

        “这种刚性的要求会起到一定作用,将体现国家层面对青少年近视率着手进行防控的决心,”眼科专家周行涛对此表示认同。但是,面对所设立的目标,他依然保留个人意见,“近视成因在学术层面还有可供探讨的空间,以此为基础设立的防控方案和目标,应该更加符合科学精神。”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8月23日)

        材料二:

        医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近距离读写时,人眼同时会出现调节紧张、集合现象(双眼内转看清字体)和瞳孔缩小现象,这三种现象同称为近反射,而且是同步产生。如近距离读写时,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变厚,同时左右眼球向中间集合转动注视到书本,长此以往,这种高强度的调节状态将造成人眼功能异常和新陈代谢紊乱,将迫使眼轴拉长,角膜曲率增加,睫状肌望远时出现痉挛,使影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就形成了近视。

        也就是说:调节紧张、集合转动使眼轴变长和角膜曲率增加这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多数学生往往是屈率性近视和轴性近视混合的近视,所以多数近视患者摘掉眼镜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眼球是向外鼓的。解除调节紧张和集合现象是防治近视的关键。

        (摘自《中华康网》2015年9月3日)

        材料三: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岳丽菁表示,青少年如今在做的治疗,比如贴耳朵、针灸、OK镜、滴眼药水等方法,只能减缓近视加深,舒缓眼睛疲劳而已,并不能起到治愈的作用。也有些家长觉得:现在近视手术这么成熟,等孩子成年后做个近视手术就“治好”了,其实是个大误区!做了近视手术之后视力恢复正常了,但并不意味着你就不是近视眼了,也不能就此对眼睛“不管不顾”,如果继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一样有可能重新近视。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斜弱视专科主任医师康瑛建议:一、给孩子建立屈光档案。因为小孩和成年人不同,正常视力达不到1.0,因为在发育阶段会有生理性远视,如果能对孩子眼睛做屈光筛查,可根据屈光发展状态及早预防。二、减少近距离用眼。建议眼与书本(电子产品)能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减少呆在室内的时间,使得眼睛能够远近交替使用,以预防或延缓近视的发生。三、严格控制用眼时间,教会孩子合理用眼,避免过多地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因其容易造成屈光不正等问题。一般用眼30-40分钟后要有10分钟的休息,可通过远眺或闭眼等动作来放松眼睛,多看绿色植物或做眼保健操。四、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据最新研究发现,孩子每天户外活动3小时以上,近视概率大大降低。

    (摘自《羊城晚报》2018年9月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B、《方案》虽然厘清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但是设立达标数据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一旦超出可实现范围,就容易导致数据造假。 C、多数近视患者摘掉眼镜时,他们的眼球是向外鼓的,因为其大多是屈率性近视和轴性近视混合的近视。 D、岳丽菁认为,像贴耳朵、针灸、OK镜、滴眼药水等治疗方法,只能减缓近视加深,舒缓眼睛疲劳,并不能真正“治好”近视眼。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眼科专家周行涛认为,只要考虑近视成因的学术因素,并以此来设立青少年近视防控方案和目标,就会更符合科学精神。 B、学生在近距离读写时,人眼同时会出现调节紧张、集合现象和瞳孔缩小现象,这三种是同步产生的,但是只有前二者会造成近视。 C、目前近视手术已经比较成熟,等孩子成年后做个近视手术就能治愈近视,但是依然要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以免复发。 D、康瑛认为,小孩的正常视力一般在1.0以下,给孩子做屈光筛查及早预防,同时教会孩子合理用眼,能够降低青少年近视率。
    (3)、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防控青少年近视的方法。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舌苔上的记忆

    雷抒雁

        在人类所有的记忆里,我以为以味觉的记忆最为深刻,最为顽固。

        那是在你饥饿时,或者在你的成长期里,某种饮食以它独特的滋味突然地闯入,或者是经常性的光顾,刻写在你的舌苔上,濡染了你的味蕾,使你有了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记忆。此后,随着年岁的增长,环境的迁易,也许有过无数次更美妙的食物冲洗、覆盖过你的舌苔,那种特殊口味的记忆却生机勃勃地清醒着,牵动着你一生的神经。

        有些口味缘地域而形成群体,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

        居京的陕西乡党,每每有机会聚会,必到“蓝花花”、“老孙家”什么的陕西馆子里去,饱餐一次“土得掉渣”的陕西食品。那时的快乐,肯定是舌头挑起的。吃着酸酸辣辣、油油汪汪的油泼面,或来一碗掰的细细的、煮的烂烂的、肉肥汤醇的羊肉泡馍。一时之间,只听见吸吸溜溜、呼呼噜噜的进食声。

        只有吃陕西这种合口味的饭, 老陕们才有这种旁若无人, 汪洋恣肆的场面。三碗下肚,打个饱嗝,用厚厚的掌心抹一把油嘴;然后,几双豹眼,吃傻了一般,呆呆地相互望着, 半响嘣一句重重的陕西话:“美!”这叫“解馋”。只有在这种场合,那些学了多年的、半生不熟的普通话,才会一概扔掉,显出西北语言凝重、朴拙的本色。

    一位目睹了这场面的外省人, 惊得连连摇头: “要真正认识陕西人,你得看陕西人吃陕西饭!”口味, 就是这样让你变得原始,甚至恢复野性。

        陕西乡党到一起,说文学,论世事,多有见仁见智, 惟在这吃食上,意见一致得惊人。凭着那一口辣、一口酸,让撸起袖子去拼命,也都值得。

    我的老母亲,已是八十高龄,总惦记家乡县城钟楼巷里那家卖馄饨的。说那馄饨皮薄,馅香,煮馄饨的汤,是老母鸡炖的。还有家乡的蜂蜜与凉粽子,甜、软、香。老太太说起这些时,总会蠕动嘴唇,还要不时用手擦擦嘴。北京有的是馄饨,有的是凉粽子。不行,吃了后,说不是味, 不如家乡的好。我和老娘开玩笑说有位皇帝想吃“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逗得老太太直乐,说:“也怪,这口味一旦有了,硬是改不了!”

    说改不了,也真是。日前回西安小住几日,朋友安排我在一家豪华饭店里。一上餐桌,打开菜谱,溜一眼: 川、粤、潮州,生猛海鲜,应有尽有,惟独没有魂牵梦绕的陕西地方食品。朋友热情,珍馐满桌; 我却淡然,难以下箸。

        第二天早上起来, 穿街过巷,只在味觉记忆的顽强指引下,寻那早年让我恋恋难去,又常因无钱而空回的地摊食。

    先来一碗胡辣汤。中国饮食,说全了,色、香、味、器、形、意, 字字得到。可这种街头传统食品,重的只在一宇: 味! 若看那色,黑糊糊一锅浓汤,没少倒酱油,少打淀粉; 里边若隐若现些白菜、粉条、肉丸之类。很像旧时的木匠师傅做活时,熬下的一锅皮胶,腾腾冒着热气。要是外省人看了, 怕要呕出胃来。可咱要的,就是那一口“味”儿!

        拿起汤匙细品那碗糊辣汤,几十年前的种种记忆,裹了一些人和事,都一勺勺,或酸或甜地随它灌进肚子去。吃罢,那辣、那粘、那香,似乎跨越岁月,和生长在记忆中的口味衔接在了一起,舌齿之间,久久难去。虽说只是一碗俗常饭食,此时,冲击情感, 竟如面晤久违亲朋,或者徜徉于友人书信的墨香之中。

        在西安的日子,天天如在梦里,有时驱车十里八里,也就为吃一碗开胃的“歧山臊子面”或者一块干硬的乾州“锅盔”。

        往事、乡情。我是用舌头一点一点贪婪地品尝它的滋味。

        前些年,我去了趟台湾,偏偏台北就有一家羊肉泡馍馆子。入座,老板操一口地道陕西乡音迎上,只三、五句交谈,便一见如故。把所有陕西饭食,都一一端了上来。只可惜,名实相去甚远,大大走了口味。想想也是, 几十年的阻隔,那水、那土、那用料,全不是故乡的了,连食客的口味,也变得失去辨别力。可是,环顾左右,那些客居的陕西乡党,吃得却是津津有味。其实来这里的人,吃的也只是那食品的名字,以及由此引起的乡思。满足的也不过是深深打上故乡烙印的味觉怀旧。如果某一日,能回到陕西,真真切切地触摸一下折磨了他们几十年的味觉记忆,怕会未曾举箸泪先落了。

        舌苔上的记忆,是渗入血肉和生命同在的东西。那根,深深扎在故乡情思的厚土里!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独句成段,总领全文,以“深刻”“顽固”突出了味觉记忆的无比独特和难以改变,点明主题,吸引读者兴趣。 B、文中写外省人对老陕们进食场面的惊叹后,又写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富有生活情趣,凸显了故乡美食的独特魅力。 C、作者以具体事例从“群体”和“个体”两方面印证“舌苔记忆”的深刻,其中作者老母亲的口味属于“个体”方面。 D、作者不惜笔墨写自己细品胡辣汤,既是为了弥补早年留恋却无钱品尝的遗憾,也是为了强调故乡胡辣汤味道的正宗。
    (2)、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精妙之处。
    (3)、有人认为本文至倒数第三段已可作结,最后两段内容多余。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仁浦字道济,卫州汲人。幼孤贫,母为假黄缣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叹曰为人子不克供养乃使慈母求贷以衣我我能安乎辞母诣洛阳济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贵达不复渡此 晋末,隶枢密院为小史,任职端谨,侪辈不能及。契丹入中原,仁浦随众北迁。魏帅杜重威素知仁浦,欲留补牙职。仁浦以重威降将,不愿事之,遂遁去。汉祖起太原,次巩县,仁浦迎谒道左,即补旧职。乾祐末,汉隐帝密诏澶帅李洪义杀骑将王殷,令郭崇害周祖。洪义知事不济,与殷谋,遣副使陈光穗赍诏示周祖。周祖惧,召仁浦入计,且示以诏。仁浦曰:“侍中握强兵临重镇,有功朝廷,君上信谗,虽欲割心自明,奚可得也。今诏始下,外无知者,莫若易诏以尽诛将士为名,激其怒心,可自免。”周祖纳其言,易诏书以示诸将。众惧且怒,遂长驱渡河。及即位,以仁浦为枢密副承旨。周祖尝问仁浦诸州屯兵之数及将校名氏,令检薄视之。仁浦曰:“臣能记之。”遂手疏于纸,校薄无差,周祖尤倚重焉。世宗即位,欲命仁浦为相,议者以其不由科第 , 世宗决意用之。宋初,进位右仆射。开宝二年春宴,太祖密谓仁浦曰:“朕欲亲征太原,如何?”仁浦曰:“欲速不达,惟陛下慎之。”从征太原,中途遇疾。还,至梁侯驿卒,年五十九,侍中。仁浦性宽厚,务以德报怨。汉隐帝宠作坊使贾延徽,延徽欲并其第,屡谮仁浦,几至不测。及周祖入汴,有擒延徽授仁浦者,仁浦谢曰:“因兵戈以报怨,不忍为也。”力保全之。当时称其长者。世宗朝近侍有忤上至死者,仁浦力教之,全活者众

    (选自《宋史·魏仁浦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母为假黄/缣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叹曰/为人子不克供养/乃使慈母求贷以衣我/我能安乎辞/母诣洛阳/济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贵达不复渡此/ B、母为假黄缣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叹曰/为人子不克/供养乃使慈母求贷以衣我/我能安乎辞母诣洛阳/ 济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贵达不复渡此/ C、母为假黄/缣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叹曰/为人子不克/供养乃使慈母求贷以衣我/我能安乎/辞母诣洛阳/济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贵达/不复渡此/ D、母为假黄缣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叹曰/为人子不克供养/乃使慈母求贷以衣我/我能安乎/辞母诣洛阳/济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贵达/不复渡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枢密院,古代官署名,掌管军国机务、兵防、边备等,宋朝时为最高军事机构。 B、科第,科举考试。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始现于汉武帝时期。 C、太祖,古代帝王庙号,常见于开国皇帝,多为创基业者,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D、赠,即“追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给已死大臣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仁浦为人正直,不肯侍奉降将。他在晋末做小史时正直谨慎无人能比,契丹进入中原时魏帅杜重威想留他任职,他因重威是降将而连夜逃走投奔汉祖。 B、魏仁浦足智多谋,助周太祖成事。在汉隐帝欲杀害周太祖时,他建议周太祖修改诏书,以激起将士们的愤怒,免去灾祸,周太祖听从了建议,取得了成功。 C、魏仁浦熟习政务,牢记将名兵数。周太祖曾问他各州屯兵的数量和将校姓名,他提笔即在纸上写成奏疏,核对名册竟没有一点差错,周太祖特别倚重他。 D、魏仁浦宽容仁厚,以德报怨被赞。汉隐帝宠臣贾延徽曾多次诬陷他,险些使他遭遇不测,然而当贾延徽被擒后他不仅不报私怨,还保全贾延徽,被赞为长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洪义知事不济,与殷谋,遣副使陈光穗赍诏示周祖。

    ②世宗朝近侍有忤上至死者,仁浦力救之,全活者众。

四、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注)邀往城外寻春

    苏  轼

    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

    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

    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中。

    曲栏出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

    【注释】述古: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山中鸟儿殷勤招唤诗人,门前水池里的冰融化后生出小鱼,描绘出早春时节鸟儿清脆啼鸣、池塘冰消水动的画面。 B、诗中“红裙”一词所用的修辞手法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红巾翠袖”不同。 C、“惊”字写出诗人发现新增白发的震惊,“空”写出诗人面对年华老去的无力和无奈。 D、虽仍卧病在床,但听到友人邀约寻春的鼓角声便毅然起身,可见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2)、诗歌的尾联有什么作用?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先秦诸子选读》第四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子所说的“”自勉。
    (2)、《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 , 自然之理也。”
    (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以一个“夫”字领起,抒发个人“人生短暂,韶光易逝”的感慨的句子是:“”。

六、语言表达

  • 8. 下面这则邀请函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朱先生:

        您好!

        我校第21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定于2018年11月15日晚6点开幕,特鼎力邀请您前来观赏。届时,您会欣赏到花的绽放、舞的优雅,您会聆听琴的悠扬、歌的奔放。望您抽空参加,我们恭候您的惠顾!

        感谢您在贵校成长、发展历程中的真诚陪伴!

    ××中学

    2018年11月13日

  • 9. 请描述下面一幅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90字),并写出它的寓意(不超过30字)。

    【注】图中左上角的文字是“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七、话题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公孙丑上》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一定会有很多联想和感慨,请你就其中一点或者几点,以“做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