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0-06-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
1. 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火药 ②活字印刷术 ③司南 ④造纸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2. 元世祖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大都。元朝海运的出发地是( )A、刘家港 B、杭州 C、扬州 D、泉州3. 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的先进性不包括( )A、经济 B、省时 C、省力 D、效率低4. 玄奘大师曾大量印刷普贤菩萨像,散施四方。这种印刷方式应是( )A、拓石 B、活字印刷 C、雕版印刷 D、激光印刷5. 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A、造纸术和火药 B、指南针和造纸术 C、指南针和火药 D、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6.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7. 被誉为“水手的助手”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发明?(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8. 中国的指南针、火药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请问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A、罗马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人9. 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出现在哪一时期( )A、唐朝 B、战国 C、两晋 D、两宋10.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A、沈括 B、李春 C、蔡伦 D、毕昇11. 繁体“戰”字,在印制书籍时不小心印成“”。中国发明这一技术是在( )
A、东汉 B、北宋 C、南宋 D、元朝12. 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书籍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窦娥冤》13. 在下列历史场景的叙述中,你认为与事实相符合的一项是( )A、西汉时,大臣们用“蔡侯纸”上书汉武帝要求施行“推恩令” B、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火炮打败了曹军 C、唐朝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论语》 D、宋代人们用罗盘针航海14. 北宋著名作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他的代表作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清明上河图》 D、《秋郊饮马图》15. 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A、经济发达但文化并不繁荣 B、军事强大但科技并不先进 C、科技发达但军事并不强大 D、军事强大但经济并不发达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
16. 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1)、培根所说的“三种东西”分别是什么?(2)、第二种对欧洲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7. 古代思想文化科技的创新对我国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意指天下有才能的人为他所用。
材料二:“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梦溪笔谈》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可载五六百人,……风雨晦暝时,惟凭针盘而行。----《梦粱录,江海船舰》(1)
材料三: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了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
(1)、材料中一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优点)?(2)、材料二中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于哪个朝代?分别是指什么?(3)、材料三概括了哪一篇明代小说?于它成书同一时期的另外两本小说是什么?18. 改错题(1)、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的是元代著名科学家毕昇。错误:
订正:
(2)、北宋初期,指南针被装入刻有度数的圆盘中,凭此人们可以更准确地判定方位。错误:
订正:
19.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舟师(指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白天)则观日,阴晦(指阴天)则观指南针。﹣﹣北宋朱彧《萍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谨慎),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你从材料一、二中可以分别获得什么信息?(2)、指南针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