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6-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10题,每小题1分;第11—17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 1. 某导演准备拍摄一部反映1949年共和国诞生的纪录片。其中,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可选的画面是(    )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开国大典 D、中国共产党诞生
  • 2. “它标志着西藏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中华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统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它是指(    )
    A、设置驻藏大臣 B、和平解放西藏 C、西藏民主改革 D、修建青藏铁路
  • 3. 彭德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有力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抗美援朝的胜利
  • 4.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5. 为了感受艰苦创业年代的民族精神,我们获得焦裕禄、王进喜等英雄人物相关资料不可能(    )
    A、查阅报刊 B、采访英雄本人 C、访谈长辈 D、参观纪念馆
  • 6. 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映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

    A、黄浦江上建新桥 B、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 C、粉碎林彪集团 D、粉碎“四人帮”
  • 7.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思想 D、科学发展观
  • 8. 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这里“抓纲”的含义是(    )
    A、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文化繁荣为中心 D、以党的建设为中心
  • 9.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10.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如:钱红卫、孙建国、李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孙建国、周跃进、李援朝、钱红卫 B、李援朝、钱红卫、孙建国、周跃进 C、钱红卫、周跃进、李援朝、孙建国 D、孙建国、李援朝、周跃进、钱红卫
  • 11. 我国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部宪法的特点是(    )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 12. 毛泽东说“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以下能支持这一论断的有(    )

    ①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③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④我国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3. “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们的事迹出现在(    )

    A、新中国成立时期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4. 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在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 15. 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主持人拟一份发言

    提纲。王明同学所拟提纲中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D、实行改革开放
  • 16. 某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下列哪幅图片展示了“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    )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 17. 下列关于我国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二、非选择题。(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36分。)

  • 1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根据材料一,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主要改变了什么?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随后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 19. 2020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99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走向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国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

    ——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1)、标志着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巨大成就。请举两例证明。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四中,“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与哪一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5)、纵观共产党90多年的光辉历程,你一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走向辉煌的历程有所感悟。请你将自己心中的感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 20. 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就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加

    重视农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53年12月,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明引导个体农民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合作化的发展道路。

    材料二:下图为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数据。

    ——中国三农信息网

    材料三: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俗话说的好:“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最后一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据材料二写出,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的变化情况及发生该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3)、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