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6-0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58年开工建设的成昆铁路,所穿越的深谷峻岭被多国专家断言为“筑路禁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位分布之高,世所罕见。然而,筑路大军不怕苦与累,不惧险和难,在技术装备落后的情况下,____________打通了这条西南地区交通大动脉,被联合国列为“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

        岁月流逝,精神不朽。当今天的人们乘坐列车行进在成昆线上,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建设者身上的耀眼精神印记,那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那是在__________环境下挺直起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脊梁。“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这句植物学家钟扬的_________,同样适用于千千万万投身国家建设、奉献社会发展的无私爱国者。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以身许国、陶醉心田的情怀,爱国主义打动灵魂的力量;他们奋斗不息、奉献不止的身影,激励我们昂首阔步的前进。

        万里功名在实干,_____________。今天的中国,(_________) 只要我们以爱国情怀为帆,以实干逐梦为舵,每个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就是伟大祖国的绚丽明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硬是   艰苦卓绝    肺腑之言    百舸争流看今朝 B、依然   艰难竭蹶    肺腑之言    百万雄狮创新潮 C、硬是   艰难竭蹶    金玉良言    百万雄狮创新潮 D、依然   艰苦卓绝    金玉良言    百舸争流看今朝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何处不是干事创业的舞台,大显身手的机遇? B、何处不是干事创业的机遇?何处不是大显身手的舞台? C、何处没有大显身手的机遇?干事创业的舞台? D、何处不是大显身手的舞台,何处不是干事创业的机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以身许国的情怀,陶醉心田、打动灵魂的爱国主义的力量。 B、他们以身许国、打动灵魂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陶醉心田的爱国主义的情怀。 C、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以身许国、打动灵魂的情怀,陶醉心田的爱国主义的力量。 D、他们以身许国的情怀,让我们感受到陶醉心田、打动灵魂的爱国主义的力量。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汉字天覆地载、严谨优美的造型结构,深藏着先民的美学智慧。夸张地讲,了解中国汉字书法中有关的结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中国美学。汉字结构的平中寓奇、险中求胜,汉字笔画的劲健内敛、      , 以及书法布局的计白当黑、虚实相生,都极大强化了汉字书写的内在张力,影响着书法的审美取向。古人书风有千百种,学习时应      , 找到其中不变的精神为我所用。书法风格是书法的艺术语言,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之上。(    )书法审美情感,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感性审美情感,另一种是理性审美情感。通常书法临习中的“      ”“不求甚解”处于书法感性审美情感阶段;而书法创作中的“乐此不疲”“不知有魏晋”则处于书法理性审美情感阶段。两种情感之间呈递进和互相深化的关系,没有感性审美情感阶段就没有理性审美情感阶段,没有理性审美情感阶段就无法创作出有高度的作品。由初始对书法的兴趣进而步入到对书法的理性把握,是一个      的过程。如果要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则非尽毕生精力与功夫不可。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夸张地讲,了解中国书法中有关汉字的结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中国美学。 B、不夸张地讲,了解中国书法中有关汉字的结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中国美学。 C、夸张地讲,了解中国汉字书法中有关的结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中国美学。 D、不夸张地讲,了解中国汉字书法中有关的结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中国美学。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声情并茂  抽丝剥茧  浮光掠影  按部就班 B、刚柔相济  顺藤摸瓜  浅尝辄止  按部就班 C、声情并茂  顺藤摸瓜  浮光掠影  循序渐进 D、刚柔相济  抽丝剥茧  浅尝辄止  循序渐进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进一步加深对书法审美情感的认识,还需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 B、想要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还需进一步加深对书法审美情感的认识。 C、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还需加深对书法审美情感的认识。 D、想要加深对书法审美情感的认识,还需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
  • 3. 下列对联的内容与括号内的说明,不契合一项是(   )
    A、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除夕) B、柳枝袅袅报春意,杏花团团念祖恩。  (清明) C、话旧他乡曾作客,登高佳节倍思亲。  (中秋) D、千载招魂悲楚仕,万人抚卷叹离骚。  (端午)
  • 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是考研还是就业,毕业季的我思考了很久,我的家人也来信、来电话奉劝我三思后再做决定。 B、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说:“最后,感谢嘉宾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综艺之友俱乐部!” C、今天远大购物商场举行店庆活动,商场将对购物额满五千元的顾客惠赠购物券三张、精美礼品一份。 D、朋友的老父亲去世了,我给他发了一条内容为“令尊仙逝,万分悲悼,请节哀!”的短信。
  • 5. 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①花谢后,叶子不再谦逊。

    ②我们之间已经隔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③如将文学比作药,也只供内服,不可外敷。

    ④孩子静静玩,青年悄悄话,老人脉脉相对。

    ⑤晾在绳索上的衣裳们,一起从午后谈到傍晚。

    ⑥年轻人的步姿摇啊摇,总是因为时间银行里存款多。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⑥

二、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些年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上很多人否定教育惩戒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近日,江苏一学校20多名学生家长联名举报一位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随后当地教育局对此展开调查并认定为变相体罚,进行了通报批评。

        记者了解到,曾有老师因为学生课堂上顶撞自己,就把该学生带到办公室扇了两个耳光,用脚踢了几下,又将该学生带到班级,让班上学生每人打他一巴掌。

        滥用惩戒权导致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重建家校信任,打破“猜疑链”,双方必须就能否实施惩戒、由谁来实施惩戒、惩戒的形式和程度这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教师惩戒权有理可循,但是尚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教育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明确与规范。

        教育本身含有“惩戒”之意,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存在隐患。给予教师惩戒权立法足够的重视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选自2018年5月7日《半月谈》)

    材料二:

        记者采访了杭城10位小学校长,每一个人都表达了这样一个相同的观点: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缺一不可。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对教育惩戒望而却步,在管理学生上采取不作为的做法。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惩戒方式,让教育的这种手段能在老师、家长之间达成共识,这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采访中,多位受访校长、教师反映,长期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严禁教师体罚等规定三令五申,而对力挺教师适度行使惩戒权却“缄口不言”。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形成“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的氛围。

        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戒这种教育手段,家长的一些做法是主要原因。

        “你们整个学校都在欺负我孙子!”前不久,一位老人情绪激动冲进了孙子所在学校的校长办公室。因为其孙子在学校上课不听讲考试不答题,班主任严肃批评了他。孩子回家告诉了爷爷,爷爷一气之下冲进了校长办公室。

        从一些新闻中可见端倪:老师批评学生只考3分,被家长暴打致住院;孩子座位被调整,家长投诉要求换班主任;老师通报孩子成绩,被“后进生”家长要求登门道歉;孩子犯错被叫家长,家长带着律师和录音笔来校对峙……

        一小学生家长曹林说:“适度惩戒当然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我对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持保留态度。”他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老师们对“度”的把握很难统一,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如果惩戒不当,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认为,社会上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导致老师因为担心“惹事”而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这是无奈的自我保护。

        (摘编自2018年12月10日《钱江晚报》)

    材料三: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22日。

        《规则》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支持教师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制止有害于学生或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言行。同时,还对教育惩戒的实施原则适用情形以及教育惩戒的方式作出规定。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申素平认为:“它给了教师一份指引,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你这么做没问题,批评、留校、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都无可指摘。同时,《规则》也能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知道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对与错,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犯错时被教师教育惩戒也能心服口服,从而能够主动约束自己,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另外,《规则》也为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实施的教育惩戒,给予申诉的权利。”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认为,国际趋势促使我国必须健全教育惩戒的法律法规,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教育惩戒权的明确规定,比如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了对学生惩戒方式包括罚站、增加值日次数、放学后罚留教室、警告、退学等;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等;而英国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教师的惩戒方法还包括:室外立正反思、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等。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 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其父母还将面临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在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新加坡,则保留了“鞭挞”等方式。

    (选自2019年11月29日人民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滥用惩戒权现象的发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随时存在隐患。 B、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导致执纪和维权的失衡。 C、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是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成这种教育手段的主要原因。 D、很多发达国家通过立法,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明确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多种方式,有的国家还允许罚款和责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通过教师滥用惩戒权的现象阐明给教师惩戒权立法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的迫切性。 B、材料二引述一些新闻中的报道意在证明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 C、有的家长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老师们对“度”的把握很难统一,如果惩戒不当,将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D、《规则》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教师应当用批评、留校、罚站、适当的体育训练四种方式,进行惩戒。
    (3)、促使《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出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喝晃汤

    江岸

        无论如何,大过年的,总得让老婆、孩子高高兴兴吃上一顿猪肉,一家人总得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包一次饺子!

        可是,有一年,快过年了,周全明还没有想好,怎样弄到过年要吃的那几斤猪肉。有十多年了吧,他家就没有杀过年猪。黄泥湾这十几户人家,虽然不是家家户户每年都杀年猪,但多数家隔个三年两载也要杀一头。整个湾子十多年没杀过年猪的,只有周全明一家。他上有偏瘫老娘,下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他和老婆两人在生产队挣工分,粮食都不够吃,还能吃猪肉?他家年年向集体借粮,才不至于挨饿。

        好在黄泥湾有一个老辈子传下来的习惯,没有杀年猪的人家,可以向杀年猪的人家赊一块肉来吃,等到自己家杀年猪了,再还上就是了。每一年,周全明点头哈腰地从别人手里接过称好的猪肉,满面笑容地说,今年吃你家的,明年吃我家的。这句话,被他重复说了十多年。后来,他再开口赊肉的时候,要么热脸贴了人家凉屁股,人家干脆不理睬他,要么他赊五斤,人家只肯给三斤,而且还是猪后裆处的囊囊膪

        周全明几乎欠了整个湾子所有人家的猪肉,今年找谁借呢?找谁借,都难以启齿。他到姐姐家串门,他姐不忍心,悄悄塞给他五元钱,对他说,你到公社食品站去买几斤猪肉,给娘和孩子们过年吃吧。

        周全明攥紧五元钱,手心里汗津津的,走到食品站的时候,竟将一张钞票都捂湿了。食品站却排着一个长龙似的买肉的队伍,他只好站在队尾,焦急地看着案板上的半扇猪肉被一点点肢解,一点点被人买走。

        突然,一个年轻人径直走到肉案前,也不言语,卖肉的赵师傅却挥刀砍下一一大块好肉,递给年轻人。

        我们排半天队了,凭什么他不排队?

        还讲不讲先来后到……

        人群里响起纷乱的抗议声。

        赵师傅叭一声把刀砍在肉案上,双手往腰间围裙上一叉,傲慢地说,他是我儿子。谁喊我一声爹,我也给他砍一块肉!

        大家顿时沉默下来。

        周全明慢慢走到肉案前,对着赵师傅响亮地喊了一声,爹!

        赵师傅愣了,所有等待买肉的人都愣了。

        周全明不由分说,从肉案上拔起刀,砍下一块好肉,拎起来,大步流星地走了。

        分田到户那一年,周全明家田地分得多,打下的粮食堆积如山。他家不仅能吃饱饭了,而且过年要杀年猪了!还要请众乡邻喝晃汤。

        黄泥湾人把猪血叫做猪晃子,杀了年猪,往往要开一两桌席面,把每家家长请来坐席,俗称喝晃汤,席上的主菜就是猪肉、猪肠、猪心肺、猪血放在一起的乱炖,就是晃汤。另外还要给每家每户送一海碗炖好的晃汤。这种杂烩为什么不叫别的名字,而叫晃汤,可能和猪血最廉价有关。这应该是一个乡间的谦词。

        喝晃汤这天,周全明家少有地热闹起来。

        酒至半酣,有人笑道,老周,你家的猪拱进萝卜地里了吗?

        还有一个更促狭的人,竟然踢了一脚桌下抢吃骨头的狗,对着席面说,睁开你的狗眼看看,够不够人吃的?你们还想抢?

        虽然是开玩笑,但是周全明的脸立马红到了耳根。他讪笑着,吱吱唔唔地说,俺家欠大伙儿十多年的肉账呢,还清以后,一头猪就剩下头蹄和下水了。明年一定让大家吃个痛快,保证一块萝卜不兑,全炖好肉。

        你还让我们等到明年?我看见你家厨房里还挂着一块好肉呢,怎么不炖上?肯定是留到过年自己吃吧!有人不依不饶。

        周全明解释道:这块肉,是留下来还给公社食品站卖肉的赵师傅的。

        赵师傅已经退休了。

        当周全明敲开他家大门时,他问,你找谁?有事吗?

        周全明毕恭毕敬地说,我就找您,今天专门过来还几年前借您的猪肉。说着,双手递过猪肉,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走了。

        赵师傅接过沉甸甸的猪肉,死活想不起来周全明是谁,更想不起来自己何时借给他这么一大块猪肉。

    (选自《2017中国年度作品微小说》,有删改。)

    [注]①囊囊膪[口语nāngnāngchuài]猪胸腹部肥而松的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融入民俗、民风,过年赊肉、杀年猪后请“喝晃汤”的传统,体现出了黄泥湾独有的乡土气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B、周全明还清了肉账,还请乡亲们喝晃汤,却因为汤里肉少萝卜多,被乡亲开玩笑而很不好意思,他还是没有拿出厨房的那块好肉。 C、小说具有很强的时代感,食品站排着长龙似的买肉队伍,人们争购猪肉的场面真实反映了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特点。 D、结尾“沉甸甸的肉”照应了前文“砍下一块好肉”,意味深长,此时“沉甸甸”的不仅仅是猪肉,更是为了突出周全明的感激之情。
    (2)、小说中的周全明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喝晃汤”的情节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出现,作者却以此为题,请结合作品分析其原因。

三、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广利,中山人。女弟李夫人有宠于上。太初元年,以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大宛),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既西过盐水,当道小国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士才有数千,皆饥罢。攻郁成城,郁成距之,所杀伤甚众。贰师将军与东右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西还往来二岁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

        其夏,汉亡浞野之兵二万余于匈奴,公卿议者皆愿罢宛军,专力攻胡。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 , 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轮台易苦汉使,为外国笑。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而发天下七科适 , 及载糒给贰师,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而拜习马者二人为执驱马校尉,备破宛择取其善马云。

        于是贰师后复行,兵多,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至轮台,轮台不下,攻数日,屠之。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兵到者三万。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兵走入保其城。贰师欲攻郁成城,恐留行而令宛益生诈,乃先至宛。宛城中无井,汲城外流水,于是遣水工徙其城下水。决其水原,移之,则宛固已忧困。围其城,攻之四十余日,宛贵人谋曰:“王毋寡匿善马,杀汉使,今杀王而出善马,汉兵宜解,即不,乃力战而死,未晚也。”宛贵人皆以为然,共杀王。相与谋曰:“汉所为攻宛,以王毋寡。”持其头,遣人使贰师,约曰:“汉无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汉军食。”贰师闻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许宛之约。宛乃出其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选自《汉书·张骞李广利传》,有删改)

    [注]①七科适:西汉有战争时征派至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②糒:干粮。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贰师将军与左右/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而还/往来二岁/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 B、贰师将军与左右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而还/往来二岁/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 C、贰师将军与左右/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而还往来/二岁/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 D、贰师将军与左右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而还往来/二岁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元年:我国旧时以人君即位的第一年为元年。建元指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改元意味着更换了君主。 B、郡国:郡和国的并称。汉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 C、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本文代指高官。 D、拜:指通过某种仪式来授予官职,常用为泛指授予官职、任命。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利身负重任,但当初出师不利。他承担为汉军选取良马的重任而出行,但是行至郁成,士卒已损失惨重。 B、汉朝在军事安排上意见有分歧。公卿们都认为汉军已经消灭了许多匈奴兵,可以停战了,而邓光等人认为应攻打宛。 C、李广利带兵打仗机智灵活。他根据宛城城中无井要汲取城外流水的情况,断绝了宛城的水源,宛城坚守者因此困苦不堪。 D、宛国国王行为失当,上下失和。国王毋寡隐藏好马,杀害汉朝使者,使宛陷人困境,引起手下人的不满,以致身首异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

    ②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四、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笼鹰词(节选)

    柳宗元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注]①本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柳州之时。②清商:秋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一句以一个特写镜头,便将苍鹰浴血奋战的情景刻画得如在眼前。 B、诗中以“炎风溽暑忽然至”写出季节更替,指出苍鹰处境发生极大变化。 C、狸鼠在草中肆意为害,但遇到困窘的苍鹰,狸鼠却备受惊吓,夜夜难安。 D、此诗感情深沉,寓意深刻,诗中苍鹰之形象与百鸟、狸鼠形成鲜明对比。
    (2)、此诗托物言志,言在此而意在彼,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

五、情景默写

  •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自居易《琵琶行》中“”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2)、荀子在《劝学》中说的“”与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似,借“行路”来强调从点滴做起、逐步积累的重要性。
    (3)、《师说》中,韩愈对那些为了孩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的人,做出的深刻评价是:“”。
    (4)、李白的《蜀道难》中,引用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典故写蜀道的开通,运用这个典故的诗句是“”。

六、材料作文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明人黄凤池辑有画谱《梅竹兰菊四谱》,画谱小引中说:“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四君子各有其特色。梅,雪中吐蕊;竹,山间伴月;兰,谷底播芳;菊,野外凌霜。今天,人们对梅竹兰菊的感受,总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称梅竹兰菊为“四君子”,用来标榜君子的美好德行,或喻其高洁,或赞其谦逊,或美其清雅,或称其飘逸,“四君子”之美之贤而全无世俗之态。

    也许你喜爱“四君子”,也许更喜爱其中一种,为什么呢?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