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试卷更新日期:2020-06-0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下古代政权与其建立民族匹配正确的是(    )
    A、元—蒙古 B、清—契丹 C、西夏—女真 D、唐—吐蕃
  • 2. 《竹枝词》中出现“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景象的城市是(    )
    A、上海 B、厦门 C、天津 D、广州
  • 3. 徐家汇是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它得名于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下列史实与他相关的是(    )
    A、编写《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B、总结了我国古代医药学成就,丰富我国医药学宝库 C、和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部分内容 D、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4. 17、18世纪时,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C、各从所好 各聘所长 D、八股取士
  • 5. 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    )

    ①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④平定准噶尔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 明清时期,承古出新。在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是(    )
    A、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B、小说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文学主流 C、江南地区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D、沿海实行严厉海禁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 7. 下图为某八年级同学在探究西方近代史时绘制的思维导图,据此判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思想解放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   C、推翻封建制度 D、工业革命浪潮
  • 8. “中世纪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
    A、倾销商品的迫切 B、商业利益的诱惑  C、侵略扩张的野心 D、传播文明的需要
  • 9. 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在其作品《神曲》中,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留了一个位置;而最后引导他走出罪恶森林、走向天堂的导师是智者维吉尔。这反映了但丁(    )

    ①追求知识与美德 ②宣扬理性的力量 ③抨击教会的腐朽 ④宣扬现世的享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0. 读下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航海时间比甲早了近100年           B、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C、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扩张掠夺财富           D、都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文明交流
  • 11. 有学者认为,“1500年左右,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来看,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对材料中“灾难”理解正确的是(    )
    A、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近代列强的殖民掠夺由此开始 D、各洲之间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

二、非选择题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图1找出明朝统治者在改革中央机构的措施。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2是哪一机构及其最初设立目的。
    (3)、图3与明清时期的哪一措施有关?综合上述材料,总结明清政治发展趋势。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人拉法耶特被称为“两个世界的英雄”,他20岁时志愿参加了北美独立战争,成为华盛顿的好友;1789年,他在《独立宣言》起草者杰斐逊的帮助下起草了《人权宣言》并制定三色国旗。

    材料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

    (1)、材料一中提及的两部文献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分析拉法耶特被称为“两个世界的英雄”的原因
    (3)、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石门刻石:“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李斯

    材料二:直到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出现很大的相似性,但正是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

    ——彭慕兰《大分流》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
    (2)、根据所学知识找出18世纪中叶中国与英国的“相似性”。
    (3)、结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二中东西方出现大分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