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桂林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6-04-2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石头雕像 C、海水晒盐 D、冰雪融化
  • 2. 可作为焊接保护气和制成多种颜色光源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稀有气体
  • 3.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滴加液体 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 D、放置洗净的试管
  • 4. 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为凉开水中几乎不含下列微粒中的(  )

    (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A、 B、 C、 D、
  • 5.

    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如图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 6.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能够溶解所有的物质 B、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C、水与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均可通过化学变化产生氧气 D、过滤可降低水的硬度
  • 7.

    如图中的实验,是为了检测石墨电极芯的(  )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吸附性 D、可燃性
  • 8. 氧元素和硫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9.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常见的净水方法:沉淀法、过滤法、电解法 B、常见的黑色固体: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C、常见的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白磷、甲烷 D、常见的氧化物:氧化镁、高锰酸钾、二氧化碳
  • 10. 面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等理念应运而生,这里的“碳”是指(  )

    A、 B、石油 C、天然气 D、二氧化碳
  • 11.

    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12. 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验证不同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C、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 13.

    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5O2 4CO2+4H2O,试推测X的化学式为(  )

    A、C2H5O2 B、C2H4O C、C2H5O D、CH5
  • 14.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红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 15. 生活中的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白醋 C、泥水 D、牛奶
  • 16. 医用热敷袋使用时要轻揉,袋内的反应可看作是铁粉在空气中发生反应,产生氢氧化亚铁,最终转化为氢氧化铁,上述含铁物质中铁元素没有出现的化合价是(  )

    A、0 B、+2 C、+3 D、+6
  • 17.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氢气 B、天然气 C、煤气 D、液化石油气
  • 18. 下列用途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盐酸除去水垢 C、用酒精配制碘酒 D、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 19. 将6g碳放在盛有10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的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3:2 B、3:4 C、3:5 D、3:8
  • 20. 以下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等质量的Zn、Mg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B、将铁皮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C、电解水生成两种气体 D、在密闭容器中,甲烷完全燃烧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22分)

  • 21. 请用化学用语完成下列各题.

    两个铜原子;两个氢分子;三个硫酸根离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

  • 22.

    如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反应条件部分省略),请回答:




    (1)、写出物质②中的阳离子符号

    (2)、固态物质③俗称

    (3)、点燃条件下生成的物质④化学式是

    (4)、如图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5)、实验室用物质①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3.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火灾中,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

    (2)、电解水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填序号).

    A、有特殊气味 B、支持燃烧 C、能够燃烧 D、易溶于水
    (3)、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固体分别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4)、桂林七星岩洞以雄伟、宽广、曲折深邃著称,冻馁石灰岩发有完全、变幻莫测、溶洞中存在的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 , 属于(选填“化合”、“分解”、“置换”)反应.

    (5)、物质的三态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

    (6)、铁粉常用作保鲜剂,它利用了铁生锈的原理,所以又称“双吸剂”,这里的“双吸”是吸收空气中的

  • 24. “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岩石中发现了曾被认为是太阳宝石的铁橄榄石,铁橄榄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2SiO4 , Fe2SiO4中含有种元素,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 25.

    同学们为证明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了如下部分实验:

    (1)、各实验中都可观察到溶液颜色为

    (2)、通过实验①②的对比,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若要证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固体颗粒大小有关,需增加实验④与实验③进行对比,实验④的烧杯中需加入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12分)

  • 26.

    如图中六种物质均为初中常见物质,A、B、C、D、E中都含有碳元素,A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D为单质,E为酸性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部分物质的化学式:D;E;F

    (2)、写出B→A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

    (4)、若在E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27.

    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放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固体的溶液.

    (2)、图乙中一定为不饱和溶液的是固体的溶液;

    (3)、图丙中,M表示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4)、当溶液由20℃升温至50℃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四、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共19分)

  • 28.

    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考虑的两种因素有

    (2)、图1中一起①的名称是 ,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不可能选择图1中的(填序号)装置.

    (3)、若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速度过快不易收集气体,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便于收集,你认为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图1中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填序号).

    (4)、干燥后的二氧化碳就可用图2中将正确的导气管长度补充完整,验证该装置中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什么?

    (5)、实验室用E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装置中的金属丝应选择(选填“铜丝”或“铁丝”),若错选另一种金属丝,可能的后果是 , 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29.

    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图1装置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高温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对气体成分和剩余固体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图1装置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2)、【观察与问题】该过程中无色气体a是什么?

    【假设与预测】猜想1:无色气体a 是CO2

    猜想2:无色气体a是

    (3)、【实验与事实】

    ①在点燃图1装置的酒精喷灯前,需先通一氧化碳一段时间,目的是

    ②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小雅设计图2装置验证猜想(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CO2气体,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水分),实验中观察到 , 由此小雅得出结论;猜想2成立.

    (4)、【交流与讨论】反应一段时间后,图1装置的剩余固体中可能出现的单质是 . 若将16gFe2O3高温反应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2.8g,通过计算可确定,此时无气色气体a中一定含有g的气体.

五、计算题(共7分)

  • 30. 现取氯化钙和碳酸钙混合物样品进行实验,将150mL的稀盐酸分三次加入装有15g样品的烧杯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不考虑实验消耗).

    实验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量/mL

    50

    50

    5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2

    m

    0.4

    试求:

    (1)、m的值是 g.

    (2)、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氯化钙的质量(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