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0年中考历史冲刺试卷(四)

试卷更新日期:2020-05-2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 1. 在已出土的秦朝文物中,一块“秦砖”的砖文(如图)有这样记载: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解读、分析该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从中我们所能获得的最主要信息是:历史上的秦朝(  )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政权统一,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赋税繁重 D、交通发达,文字统一
  • 2.

    如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分别与什么现象有关?(    )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 3. 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 4. 唐太宗统治时期著名的谏臣是(  )
    A、长孙无忌 B、杜如晦 C、狄仁杰 D、魏征
  • 5.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该内容出自(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北京条约》
  • 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A、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声势震动全国 B、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兵力歼敌 C、把革命火种撒到西部,扩大根据地 D、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战略转移
  • 7. 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是(  )
    A、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C、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D、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司法独立
  • 8. 在电影《西安事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恩来与蒋介石见面时,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他们相互这样称呼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D、北伐战争的胜利
  • 9. 对下面两幅图片中的措施所体现的共同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迅速推进了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 10. 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经济特区的代表;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坡,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坡”“创客之城”等美誉。“它”是指(    )
    A、汕头 B、厦门 C、海南 D、深圳
  • 11. 下列属于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是(  )

    ①拜占庭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③罗马帝国  ④亚历山大帝国  ⑤查理曼帝国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 12.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阐述“两个学说”的是(  )
    A、《神曲》、《哈姆雷特》       B、《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C、《物种起源》、《共产党宣言》   D、相对论、《美国的悲剧》
  • 13. 著名历史学家、世界中古史权威专家马克垚先生在《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一书中,把西欧某一组织“视为封建西欧农业生产中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这一组织是(   )
    A、基督教会 B、庄园 C、城市 D、大学
  • 14. “一方面,他保留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是新秩序的保卫者;另一方面,他忽略主权在民而行绝对君权。这里的“他”是(  )
    A、查理一世 B、华盛顿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 15. 一学者认为:“巴黎公社是一次悲壮的失败,失败的原因很多,根本的原因就一条,就是生产方式,尤其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没有发展到足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样一个程度。”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资本主义制度优越       C、无产阶级经验不足 D、生产力发展不充分
  • 16. 17世纪,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亲自出国考察,回国后推行强军强国治国方略的是(   )
    A、尼古拉一世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二世 D、亚历山大
  • 17. 1853年,率先打开日本闭关锁国大门的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 18. 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历史事件是(   )

    A、巴黎公社的成立 B、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苏联的成立
  • 19. 2013年12月3日,中国商务部正式通过某国际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起诉美国商务部过去数年间对中国产品发起的13起反倾销措施。请判断该国际组织是(  )
    A、联合国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盟 D、世界贸易组织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

  • 20. 根据下列三幅漫画及所学知识,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漫画一中逝者的一系列荣誉称号都是在三大改造时期获得的。
    (2)、漫画二中被施以绞刑的人物指的是林彪、江青。
    (3)、漫画一、二所反映的事件说明我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上并非一帆风顺。
    (4)、在漫画三中“解放思想”引领下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5)、三则漫画反映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 21. 史料研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辨析文字史料】历史事实与历史当事人的言论有时一致,有时因为种种原因与当事人的言论并不一致。历史学习中需要我们辨析。

    材料一:

    ①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皇威廉二世表示“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积极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②一战爆发后,俄国快速动员部队,首先攻入东普鲁士。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了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猛增,而与同盟国的贸易猛跌,几近于无。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同土耳其政府在巴黎签订和约,将原属于土耳其的中东地区划给英国、法国实行殖民“委任统治”,土耳其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土被希腊和意大利瓜分。

    【解读文字史料】

    材料二: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法国思想家、历史学家,1835年到访英国的曼彻斯特,他写到:在这里你不可能看到人们悠闲的漫步在城市的街道,或者在郊区寻找简单的快乐。交叉的道路川流不息,这些看起来是抽象的,其内容却粗鲁并让人感到忧郁。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边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也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对比文字史料】

    材料三:批评家往往说罗斯福是个独裁者,是个革命家,是会彻底推翻美国现行政治制度的,有的人把他比作希特勒、墨索里尼,右派的人说他是社会主义者,是个共产党,而左派的说他是投机家,是伪君子。

    ﹣﹣《美国新政成绩之总检讨》

    材料四:新政所表现出来的是联邦集权趋势的加速进展,但我们不能说联邦集权已经削弱了各州和地方政府的地位,甚至说美国脱离民主政治而倾向独裁,有人说罗斯福是个独裁者,这正如过去有人说杰斐逊、林肯、威尔逊都是独裁者一样,简直不值一笑。

    ﹣﹣《居中偏左一点﹣﹣罗斯福新政12年》

    (1)、请从上述材料中选择能够揭穿下列政治家谎言(或体现真实目的)的史实,对号入座,注:在答题卡中将序号依次排列即可。

    国家

    当时西方部分政治家的言论

    序号

    俄国

    沙皇尼古拉二世说我们“做了一切努力来促进和平谈判”

    德国

    威廉二世说“我们并未受征服欲的驱使”,德国所进行的是一场“防御战争”

    英国

    首相阿斯奎斯说英国“不能听任强国不顾国际信义蹂躏弱小国家”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全面理解。
    (3)、对比材料三、四,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自己的理由。
    (4)、你认为出现不同评价的因素有哪些?(2点即可)
  • 22. 在科技进步、文化交流、政治互信、经济发展、和平稳定等多种因素的促进下,人类社会逐渐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乘飞机旅游不再是梦想

    ②铁路运输日益繁忙

    ③电脑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

    ④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⑤运用克隆技术繁殖母羊“多莉”

    ⑥解决机器大生产的动力问题

    材料二:

     时间

     国家

                        事件

    1941年6月22日

    英国

    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

    1941年7月3日

    苏联

    表明苏联的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

    1941年8月14日

    美、英

    发表《大西洋宪章》,表达了共同反对纳粹暴政重建和平的决心。

    1941年9月29日

    苏、美、英

    签订了英、美向苏联提供飞机坦克等军用物资和贷款以及苏联向英美提供原料的协议。

    1941年12月8日

    美国

    正式参战,中国也向德、意、日宣战,其他一些国家也向轴心国家宣战。

    1941年12月22日

    美、英

    倡议所有对轴心国家作战的国家签署一项同盟宣言,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经与英、苏磋商修改后,用急电发给各盟国。

    1942年1月1日

    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26个国家

    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共同签署《A     》,标志着

     B     的形成。

    材料三: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节选自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四: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对处理重大争端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可以深刻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所以,只有通过大国之间的协商合作,走“大国协作”、“共同安全”的道路,才是解决全球安全问题的现实途径。“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道义和正义是大国气象的体现。大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政治上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经济上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国际事务中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只有各个大国“义”字当头,齐心协力,才能有效处理重大争端,才能在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一个普遍、高效、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模式。

    ﹣﹣节选自2016年“习近平在伊朗核问题六国机制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1)、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请你把上述事件分别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内。(只填序号)

    序号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2)、据材料二和所学,写出表格中AB两处的内容。概括1942年初美、苏、中等26国联合的原因。
    (3)、材料三中所说的人类社会的“大变革大调整”,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
    (4)、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谈谈你认为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大国应该怎么做?
  • 23. 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绵不绝,成就辉煌,是整个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请填写隋朝至清朝朝代更替示意图。(按序号填写朝代或政权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