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20年高考文综历史第一次诊断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5-26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据史料记载,周人把天奉为有意志的人格化的至上神,“周天子”是受了“天命”取代商来统治天下的。与此同时,周人又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縻常”,“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既而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这表明周人注重( )A、重天敬神 B、君权神授 C、敬德保民 D、民贵君轻2. 《考工记》认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这是对( )A、工匠精神的绝佳阐释 B、社会产业分工的准确描述 C、地域经济的准确记载 D、产品制作所需条件的阐述3. 钱穆《国史大纲》中写道:“自唐代镇兵拥立留后,积习相沿,直至五代,造成国擅于将、将擅于兵的局面。……由不断的兵变产生出来的王室,终于觉悟军人操政之危势,遂有所谓‘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自此节度使把持地方政权之弊遂革。”这说明宋代早期政治变革的王要意图是( )A、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B、革除唐末以来的藩镇积弊 C、提升官员队伍的专业素质 D、加强对各级武将的行政监督4. 明末清初,男性文人笔下出现了一大批勇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渴望爱情大胆追求,或山河巨变誓死守节。同时,女性作家亦显露出不同以往的平等意识、自我关怀乃至优于男性的家国情怀。这一现象( )A、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B、体现了男女平权的发展 C、得益于女性经济的独立 D、反映出自我意识的觉醒5. 表1引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表1 1873—1930年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情况(注:出口合计100)( )
年份
生产资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产品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
机制
手工
机制
1873
2.6
——
不及0.05
37.4
——
58.3
1.7
1893
15.6
——
——
28.4
0.1
53.4
2.5
1910
39.1
0.2
0.5
13.1
11.9
28.3
6.8
1930
45.1
1.2
3.4
3.4
12.2
27.1
7.4
A、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B、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丧失 C、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D、丝茶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弱6. 1919年5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与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陈箓举行会谈时,不断询问何时重启“西藏问题”的谈判,陈箓答复“因青岛问题,已引起国人对领土问题注意,西藏事务,恐难办理。”此后北洋当局以“政府无权变更领土”一再拒绝了英人的无理要求。这表明( )A、五四运动激发了爱国热情 B、尊重民意成为朝野共识 C、群众运动影响了外交决策 D、政府坚持捍卫国家利益7. 图4、图5为某一时期香烟和火柴盒上的一组图案。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图4 香烟盒图案 图5 火柴盒图案
A、知识界揭露日本灭亡中国野心 B、经销商发布广告促销产品 C、企业家唤起民众抗日救亡意识 D、共产党广泛进行抗日宣传8. 金碚在《大国筋骨》中说:“如果从1992年正式明确走向市场经济道路算起,那么,仅仅经过了短短的5年时间,中国就基本上消除了伴随计划经济30年的普遍‘短缺’现象,越来越多的产品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甚至出现了生产过剩以及市场需求约束经济增长这种典型的市场经济现象。”这表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A、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没有发挥任何积极作用 C、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D、与市场经济体制并行不悖9. 自然法是制订法的对称,自然法精神源自古希腊。罗马的法学家认为它是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一切制订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可见,自然法( )A、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 B、移植了古代希腊法律体系 C、与习惯法的特征相同 D、推动罗马法趋向公平正义10. 图6为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裁定的“教皇子午线”,旨在解决因哥伦布和达·伽马的地理大发现提出的关于新发现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由此推知“教皇子午线”( )图6 教皇子午线
A、打上了大国安排世界格局的印记 B、缓和了西、葡两国日益尖锐的矛盾 C、奠定了世界政治版图的基本格局 D、开启近代殖民强权瓜分世界的先河11.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中写道:“大多数美国人认为,18世纪后期宪法通过后就有民主了。但在1787年,选举权仍有严重限制,之后才逐步开放给无产白人、非裔美国人和妇女,直到1920年第十九条修正案的批准才彻底放开。实际上,对南部黑人投票的各种设限意味着,充分选举权还要等到1965年《选举权法》的通过。”由此可见( )A、民主必须通过法治进行保障 B、美国民主一直具有很强的阶级性 C、美国的民主之路遥远漫长 D、分权制衡是美国民主的本质特征12. 十月革命的对象是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所代表的剥削阶级,临时政府既然代表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这就把两个阶级同时推到十月革命对象的位置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十月革命是( )A、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B、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 C、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D、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典籍中,“革命”一词是指顺承“天命”的朝代更易之意。及至20世纪初年,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用西学中“革命”(Revolution)一词的含义取代经典阐释并附以自己的理解,公开打出“政治革命”的旗帜以号召国人变革或推翻专制皇权。
——摘编自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材料二 长期以来,在对待传统政治制度问题上,曾存在绝对化的倾向。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历史经验:其一是有发达的政治分工和悠久的权力制衡观念;其二是积累了一整套比较科学的人事管理的经验。现实政治制度的优点与缺点,往往与传统政治制度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逐步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据何毅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历程和成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与现代学者对待传统政治制度的态度有何差异,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特征及意义。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具体而言,中华传统文明至少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一是以农耕文明为主轴,以草原游牧文明与山林农牧文明为两翼,并借助商业和手工业予以维系的复合型文明。
二是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以血缘网络与地缘网络为两翼,并借助众多经济共同体及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大一统文明。
三是尊德性,崇礼义,重教化,尚君子,以伦理为本位的泛道德主义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三大文明特征的长期存在支撑和保障了千年中华帝国的有效治理和体系的存续。
——摘编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或结论),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不能照抄材料原文,要做到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论从史出。)
15.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随着“一五”计划的执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全国高等学校从1952年起,在大规模进行院系调整的同时,全面地、系统地开展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专业教育”的本科教育培养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大学本科教育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改革。19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与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大学本科教育越来越重视社会急需的实际应用人才的培养,对过去培养目标过高、专业设置过窄的情况进行了调整,本科职业教育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传统的“专业教育”的弊端已经充分地被人们认识到,本科教育的专业口径进一步拓宽,国家专业目录种数大幅度减少,本科教育强调基础宽厚,更加注重做事与做人教育的统一。
——摘编自康全礼《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阶段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背景。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法并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法国总统戴高乐上台后提出要建立独立的“核打击”力量和在北约内同美英平起平坐,遭到美国反对。于是法国迫使美国撤走驻在领土上的战略轰炸机,拒绝将自己的空防系统纳入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当中。法国后又断然否定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申请,并同西德签订《法德友好合作条约》。美法在这一系列问题上的矛盾冲突,成为法国发展对华关系的动力。1962年6月前后,戴高乐开始把承认中国问题提上日程。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也把法国当作“对第二中间地带开展工作”的突破口,酝酿改变对法政策。1962年因法国侵略而引起的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后,中法建交的另一大障碍消除了。经过多次接触和四次正式谈判,中法最终在1964年达成了建交协议。
——摘编自姚百慧《论美国与中法建交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建交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法建交的意义。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李珣,五代前蜀人,古代著名药学家,是定居于中国的波斯商人后裔。魏晋以来的本草学著作都是将外来药物与本土药物混杂收载,查找极为不便;再加上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对海外药物的产地、形态、功效、性味、泡制、使用、禁忌等方面的记载还很简略,甚至错误百出。到了唐末五代,距唐初颁行国家药典《新修本草》已有近三百年,正是海外贸易大发展时期,大量海外药物经由外商传入中国。李珣以个人之力量广泛汇辑百余种海外药物,上百次地引用四十余种前人著作,并在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深化所著的《海药本草》一书,在中国古代药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被称作古代本草学高峰的《本草纲目》中,引用《海药》达百余处;有些海外药物,在《海药》收载后,直到现在仍为中药中的常用药。
——摘编自王棣《唐代海外药物的传入与李殉<海药本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李珣编著《海药本草》的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珣对药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