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5月模拟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5-2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鞭炮爆炸发声 B、蜡烛燃烧发光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电水壶通电放热2.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元素的核电荷数 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3. 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4.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C、物质甲为甲醛,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5:35.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食盐水除水垢 C、用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 D、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6.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称取氯化钠 B、测溶液酸碱性 C、移开蒸发皿 D、稀释浓硫酸7. 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A、化学与生活: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方法软化硬水 B、化学与环境: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化学与安全:冬天用煤炉取暖需保证室内通风 D、化学与健康: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夜盲症8.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醋酸中,溶液呈红色 C、黄铜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划痕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有大量白烟产生9.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B、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没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不是中和反应 C、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10.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降温等方法 C、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 D、将15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可析出30g a物质11. 已知生活用品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清洁剂的pH=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 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C、两者混合使用能提高清洁效果 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12.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该反应的信息是(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C、反应条件 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13. 澳大利亚华裔中学生曾成功破解抗艾滋病药物,药物的关键成分叫乙胺嘧啶,其化学式为C12H13ClN4。下列有关乙胺嘧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12H13ClN4中含有2个氮分子 B、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13 C、乙胺嘧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乙胺嘧啶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14. 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15. 下列试剂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A、Na2CO3溶液 B、MgCl2溶液 C、Ba(OH)2溶液 D、酚酞溶液16. 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错误的一组是( )
A
保护环境的措施
B
物质与分类
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雾霾
生活污水限排——减少水污染
垃圾分类回收——减少固体废弃物
N2、C60——单质
空气、生铁——混合物
甲烷、乙醇——有机物
C
日常物质的区别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酱油和醋——闻气味
铜芯导线和铝芯导线——观察颜色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A、A B、B C、C D、D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包括6小题,共30分)
-
17. 用化学用语填空。(1)、两个氢原子;(2)、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的离子;(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4)、有毒且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18.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在食品工业上, (填序号)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A、食醋 B、小苏打 C、菜籽油 D、食盐(2)、日常生活中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3)、某水果蛋糕的制作原料主要有:鸡蛋、面粉、白砂糖、牛奶、橄榄油、猕猴桃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4)、下列材料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填序号)A、不锈钢 B、玻璃 C、塑料 D、棉花19. 氢气是使用较为广泛的气体,从人类的最初接触到现在的广泛应用,经历了科学家们两百多年的努力探索。(1)、氢气的发现。16世纪,瑞士医生帕拉塞斯发现铁屑与硫酸接触产生一种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发现这种气体和空气混合后会产生猛烈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需要 , 他将这种气体命名为“可燃性气体”,并发现其充入动物膀胱后,动物膀胱会慢慢升空。这些研究引起了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的关注,他将氢气和空气混合,用电火花引爆,发现生成了水。(2)、氢元素的发现。拉瓦锡深入研究了前人的研究后,将这种气体命名为氢气,将对应元素命名为氢元素,并就此创立氧化学说。
电解水实验。英国科学家卡里斯尔等用伏打电池电解水获得成功,进一步证明了拉瓦锡的结论。我们利用霍夫曼水电解器(如图所示)研究水的组成。
①a端产生的气体为。
②电解水的实验结论为。
③若想研究水分子中的氢、氧原子个数比,还需提供的数据是。
20.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1869年俄国化学家 (填“道尔顿”“门捷列夫”“阿伏加德罗”或“居里”)列出了第一张有代表性的元素周期表;(2)、请从上表中查出硅元素的一条信息 ;(3)、已知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微粒的符号为;(4)、根据表中内容,可总结出的一条规律是。21.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探究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实验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3)、图甲中第①个酒精灯上网罩的作用是 , 实验时应先点燃第个酒精灯;(4)、图乙与图甲相比,它的主要优点是。22. 某废水中含有AgNO3、Ca(NO3)2、Fe(NO3)2、Cu(NO3)2、NaNO3几种物质,为了回收金属,同时得到较纯的硝酸钠,并保护环境,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处理该废水的实验方案,流程如下:[查阅资料]白色的Fe(OH)2沉淀在潮湿空气中会迅速转化为红褐色的Fe(OH)3。
(1)、操作X的名称是;(2)、操作中加入过量金属Fe可以除去废水中的和 , 用铁粉末比铁片更好,其原因是。(3)、溶液C中含有的阴离子有 ;(4)、化学兴趣小组对以上流程得到的NaNO3溶液进行检测, 分析后可知得到的NaNO3溶液不纯,含有杂质,则最后得到的NaNO3溶液所含的杂质有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
23.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将E和F装置连接,可以测量氧气的体积,氧气应从(填“a”或“b”)口通入。24.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下图甲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判断A实验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2)、B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是。(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哪些呢?
[作出猜想]
猜想一:废液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NaOH;
猜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
猜想三:废液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Ca(OH)2。
(4)、[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结论]分析图像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变红的物质一定是;
(5)、[拓展提升]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
25. 对销售的化肥,国家有明确的质量要求。某兴趣小组对市售的某钾肥进行了检测,称取2.0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后,逐滴加入10%的B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BaCl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已知:K2SO4+BaCl2=BaSO4↓+2KCl) 。(1)、20.8gBaCl2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g。(2)、通过计算,判断该钾肥中K2SO4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包装说明?(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