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20年地理高考模拟试卷(文)
试卷更新日期:2020-05-21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 分。
-
1. 中国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特点对中国当今与未来的社会、经济会产生巨大影响。图1为中国2000-2100年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包括预测)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由图可知,2000~2100年期间我国( )A、人口总数缓慢增加 B、自然增长率缓慢下降,并接近0 C、2000年净增人口数最多 D、2050年出生人口数量约为2000年的一半(2)、针对我国出生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①实施国家优惠政策,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接纳国际移民,缓解劳动力不足状况 ④提高生产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2. 近年来,武汉加快高速铁路建设,多条动车高铁的相继开通,使武汉进入全国六大高铁枢纽性客运中心行列,奠定了其中部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新枢纽地位。下图示意武汉高铁线路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武汉发展成为高速铁路枢纽的区位优势是( )A、连接南北、扼控东西、九省通衢 B、社会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 C、位于两江沿岸,连接长江航线 D、地处平原、地势开阔、沟通内外(2)、武汉高速铁路建设能够带动的产业是( )A、钢铁、水泥、建筑 B、餐饮、旅游、商贸 C、机械、化工、纺织 D、电力、服装、机车(3)、高铁客运中心的建立,给武汉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武汉居民出行地域扩大 B、提高武汉行政服务等级 C、吸引高端科技人才集聚 D、向外扩散优质生产要素3. 下图示意非洲西北部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甲地和乙地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大气环流(2)、热带荒漠带在内陆地区向北扩展,其主要原因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范围扩大 B、水热组合状况均一 C、深居大陆中心地带 D、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内陆(3)、图示自然带的分布反映该地区地形特点是( )A、以地势低平的平原为主 B、以起伏平缓的地形为主 C、地形多样,地势起伏较大 D、地形单一,风积地貌广布4. 下图为澳大利亚某年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日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与③地相比,当日②地的天气特点是( )A、海风习习,气温偏低 B、天气凉爽,出现逆温 C、细雨连绵,阴云密布 D、大气静稳,无风少云(3)、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反气旋中心滞留于海洋上,其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差异小 B、陆地气温回升快 C、沿岸流经寒流 D、海域平静浩瀚二、非选择题:。
-
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是世界汽车制造强国,中国是世界汽车消费大国,对于德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而言,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德国汽车工业31%的销量来自中国市场、40% 的营业额来自中国客户。中国的汽车市场在经历了近30年的快速发展后,2018年销量开始下滑。与此同时,中国多家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却加速在德国尤其是德国的北威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设立研发中心和工厂,通过不断地投入资产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北威州被称为欧洲“最佳汽车工业基地”。下图示意北威州位置。
(1)、说明德国成为汽车制造强国的优势区位条件。(2)、分析中国是德国最重要汽车市场的原因。(3)、阐释德国北威州对中国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吸引力较大的主要原因。(4)、简述收购德国汽车企业并实现在德国的研发生产,对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不丹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山地占总面积的95%以上,平原面积小,多山的地形造就了多样的气候。不丹森林覆盖率约占国土面积的72%,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下图示意不丹地形与水系分布。
(1)、概括不丹的地形、地势特点。(2)、分析不丹地形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3)、说明影响不丹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空间分布差异。(4)、简述在不丹常见的河流地貌类型。三、选考题:
-
7.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近年来,我国各地生态旅游渐趋升温,以生态旅游为名义的景区开发空前高涨, 并成为一些地方招揽游客的“金字招牌”。但调查显示,由于旅游人数的增加,目前有20%的自然保护区被破坏,40%以上的自然保护区存在环境污染。有关专家呼吁要警惕“生态旅游”潜藏“生态危机”。
分析生态旅游景区过度开发和游客人数增加带来的生态危机。
8.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野生扬子鳄原生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沼泽、水塘中。但近百年来,扬子鳄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直至20世纪70年代,野生扬子鳄数量和栖息地都在减少,生存空间被压迫至苏皖浙交界的狭小地带。
分析扬子鳄数量和栖息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扬子鳄的保护提出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