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九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5-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 1. 某次会议的最后一天,来自清华大学的张奚若教授等代表提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名字太长,不如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好,有了“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据以上信息判断该次会议应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2.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 2016年2月2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由刘源领誓.宪法宣誓体现了我国(  )

    A、科教兴国战略 B、依法治国方略 C、人人平等原则 D、有法必依原则
  • 4. 如图是农民在土地确权工作中获得的新的权利,它开启了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闸门”,而60多年前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权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地国有为地主所有 B、土地国有为农民所有 C、农民所有为国家所有 D、地主所有为农民所有
  • 5.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属于这些措施的是(    )

    ①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②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6. 从“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是(   )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

    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7. 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

    A、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
  • 8. 下图是2018年3月29日第19届深圳国际制造工业展览会(SIMM)部分参展企业的标识,这些企业中与“一五计划”无关的是(    )
    A、 B、 C、 D、
  • 9.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李克强总理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    )
    A、我国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李克强总理对代表们很尊重 D、国家所有事务均由全国人大代表审议表决
  • 10. 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其记录的相关事件发生最早的是(   )
    A、家里的锅都归了公社,说是要炼钢铁 B、回家后,看到村里一下子已大变样,成了红卫兵的世界 C、当看到合作社成员名单中有自己时,禁不住热泪满面 D、生产队在我家门口开会,通过表决,全体到会的都同意实行“大包干”
  • 11. “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段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高指标、瞎指挥严重泛滥 ②浮夸风、“共产风”盛行 ③全国陷入动乱,生产遭破坏 ④人们充满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 12.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

    建国初期

    “人大”“政协”“三大政选”

     探索时期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两个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3. “魂飞万里,盘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随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前倾澄碧.”习近平总书记这首词作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B、“铁人”王进喜 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 14. 从1956年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

    ①完成了农村的土地改革

    ②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③基本实现石油的自给

    ④形成了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5. 老师出示了下面的一幅课件,同学们由此应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

    A、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 B、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意义深远的伟大转折 C、经济体制改革在广大的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D、我国逐步建立起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6.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 17.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伟大的三个30年的探索发展之路,其中1919、1949和1979年的主题先后是(   )
    A、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觉醒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
  •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制度与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法制建设与建国初期相比较,突出特点是(  )

    A、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颁布和实施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9. “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B、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 C、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者 D、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
  • 20. 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亮光。”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开始了改革开放 B、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建立了经济特区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1.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中③所标示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 22. 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是(   )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3. 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话提出应该是在(   )
    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C、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 D、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
  • 24.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______、协调、绿色、开放、______的五大发展理念。(   )
    A、创新 包容 B、共赢 可持续 C、创新 共享 D、改革   共赢
  • 25.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决定把习近平新时代    写入党章。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最新成果。空格处应填(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
  • 26. 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 27.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民族自治地区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

    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8.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29. 《大国脚印》网友心中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件事评选中,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成为1981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
    A、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的 B、是邓小平的创造性构想 C、是为解决西藏、新疆等民族问题而提出的 D、为实现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 30.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两岸关系的发展 D、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二、解答题(共2小题)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中国的问题,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距今已过去150年;当代中国问题的解决,要在50年之后的21世纪中叶。两者相加,一共是200年的时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100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材料一中“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于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有什么意义?
    (3)、请你谈谈如何才能实现“两个100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两方面即可)
  •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
    (2)、材料一这一时期取得很多成就,请列举出工业和交通方面成就各一例。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后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怎样的“严重失误”?
    (4)、针对材料二制定后,党中央发动的运动你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