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试卷更新日期:2020-05-1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基础

  • 1.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xūn)     日(yì)      恿(sǒng)     堂大笑(hōng) B、( zhàng)  山(jiàn)     羁(bàn)      自出心(cái) C、弱(léi)      修(qì)       泣(chuò)    百折不(náo) D、(fèn)     热(zhěn)     瓦(lì)       词夺理( qiǎng)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愧怍    琥珀    随声附和    巧夺天工 B、阔绰    镂空    光彩熠熠    陈词烂调 C、秀颀    蜕变    飘泊不定    明察秋毫 D、悖缪    趿拉    原形毕露    为富不仁
  • 3. 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了。 B、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 , 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 , 历历在目。 D、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B、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 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 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 5.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 6. 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领如来法旨,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的路上,先后收服沙悟净、猪悟能、小白龙、孙悟空,为唐僧取经路上陆续收徒埋下了伏笔。 B、《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因嫌弃祥子是个臭拉车的,并且怀疑祥子是因为贪图他的钱财而娶虎妞,在寿诞之日与虎妞争吵至闹翻。 C、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极度困难条件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品塑造的保尔·柯察金这个青年英雄形象,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向善向美。 D、《童年》中,专横而残暴的外祖母,经常辱骂和毒打孩子们。如阿廖沙在表哥的怂恿下把桌布染上颜色,被她用树枝抽打得失去了知觉。
    (2)、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林冲这个人物时说他是个“狠角色”,也有人认为林冲“忍”字当头性格懦弱。请结合两个故事情节说说林冲性格中懦弱和忍让的表现。
  • 7.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近日,在某地铁站附近十字路口,市民过马路闯红灯,交警按规定处罚,责其现场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当地交警还对处罚方式进行了创新:违规者如果赶时间,可以选择发微信朋友圈,说明自己因闯红灯受处罚,只要集齐20个“赞”就可被放行。

        这种“集‘赞’放行”的做法,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

        赞成方:赞成。通过发朋友圈“自曝家丑”,不仅惩戒了本人,而且①          , 让大家以后都不闯红灯,比单纯处罚一个人效果更好。

        反对方:反对。②         

    (1)、在①处补齐赞成方的理由,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2)、在②处从不同角度为反对方补写理由。要求:语言简明,理由充分,言之成理。
  • 8. 根据要求填空
    (1)、 ,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3)、《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4)、优秀的人才常常需要识才的慧眼去发现,韩愈曾发出人才常有而发现人才的人不常有的感叹:
    (5)、《使至塞上》中诗人借两种景物自况,写出了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二、古诗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绍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2)、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于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软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目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河,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心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军曰               军中闻将军 B、细柳                 上自劳 C、其将可袭而虏也       汝心之 , 固不可彻 D、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子动              宫室器皿 B、天子至              年九十 C、已而细柳军          文帝后六年 D、使使持节诏将军   不知有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②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B、选文开头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的情况,为下文写文帝在细柳军遭遇到的情况作铺垫。 C、文帝到霸上和棘门两处军营时均可长驱直人,而到细柳军却是两次不得人,直至天子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可细柳军军纪严明,可见将士目中无人。 D、选文末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进一步村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5)、最后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你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

  • 11. 说明文阅读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同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

        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表”和“圭”说起。

        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

        ④“圭”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

    ⑤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

        ⑥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来解释,地球轨道投影到太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将这个坐标系的横轴, 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

        ⑦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气;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

        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古人用圭和表测量土地的长度,从而推算出二十四节气的长短。 B、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观星台,是历史上最早记录节气变化的天文台。 C、春分和秋分,其实就是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几天。 D、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
    (2)、下科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②段说明了中国节气文化的特征。 B、第④段通过下定义和举例子来说明节气。 C、第⑦段“各历时15天左右”中的“各”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有改变。 D、第⑧段具体阐述了节气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3)、请根据上文有关节气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①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②农访:冬至吃了面,一天长(cháng)一线。

    ①请写出秋季里的第三个节气。

    ②请说说农谚中“一天长一线”的意思。

  • 12. 议论文阅读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人工智能时代以疾风暴雨之势降临人间,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演化的规则,颠覆了人们衣食住行用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严峻地冲击着人们传统阅读书籍的习惯。如今,在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和电脑的情况下,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也许正是阅读让他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有重量的"阅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B、是无功利性、无预期的自发性阅读。 C、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式阅读。 D、是各取所需、立竿见影的快餐式阅读。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阅读能使人们快速、便捷地获得大量信息,但人们也由此产生了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B、“无用”的阅读不为生计,令人心境解放,容易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温暖和自身的价值。 C、文章除了运用举例、对比的论证方法外,还运用了比喻论证,如第①段的“疾风暴雨之势”“细嚼慢咽似的”等。 D、文章通过准确、通俗朴实的语言将“有重量的精神运动”这个抽象的内容阐述得清楚明了。
    (3)、第⑤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 1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司马祠

        ①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攀登。

    ③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④“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⑤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良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理在这高岗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⑥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草。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 C、在作者看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人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哀。 D、类似于褚遂良的梦,本文的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写作风格。 E、文章融历史想象与现实感怀为一体,为这篇游记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与文化内涵。
    (2)、第②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
    (4)、文章最后一段的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四、写作

  • 14. 写作。

    走向田野,看蝶舞花飞,你会发现自然是幅充满诗意的画卷。停下脚步,听虫吟鸟鸣,你会发觉生命像一首流淌诗意的乐曲; 独坐书房,与书对晤,你会感受到阅读如一趟语意的文字旅行;手捧香若、细细品尝,你会咀嚼出岁月有一缕诗意的苦涩清香……

    请以“               , 让生活充满诗意”为题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要有真情实感;③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④用规范汉字书写;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