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年中考历史冲刺训练卷三

试卷更新日期:2020-05-1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据《史记》记载,周公灭掉了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分封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于是成王就把唐地封给了叔虞。此则故事反映出西周时期(   )
    A、诸侯之间经常爆发争霸兼并战争 B、叔虞要向成王进献贡物、服从调兵 C、分封诸侯须用桐叶作为象征信物 D、天子分封诸侯是整个诸侯国授予的
  • 2. “现代考古在战国时期的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镢、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 (   )
    A、生铁铸造由秦、魏两国垄断经营 B、铁制农具在战国已经比较成熟 C、铁制农具在战国是陪葬必需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 3.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的一次大碰撞,也是中国少见的思想繁荣时期。下列战国时期思想家的思想,最受君主们支持的是(   )
    A、孟子——主张“仁政” B、韩非子——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C、庄子——顺应自然 D、墨子——“兼爱”“非攻”
  • 4.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乐器、歌舞等传到中原。”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汉朝的生产技术水平要高于西域 B、丝绸之路是在张骞通西域后开通的 C、西域已经正式归属于汉朝管理 D、阿拉伯人起了很重要的桥梁作用
  • 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在208年所写的《龟虽寿》中的诗句。下列对诗中的“壮心”的分析,最恰当的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政治主动 B、消灭关中的割据势力,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C、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D、打败南方的孙权、刘备,统一全国
  • 6. “……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所述的农业工具是(   )
    A、翻车 B、筒车 C、曲辕犁 D、水碓磨
  • 7. 下列史料中涉及宋代官制的是(   )
    A、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 B、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C、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D、方镇太重……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 8. 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郑和小名“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爪哇有“三宝庙”“三宝洞”,新加坡有“三宝山”。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推断出最合理的结论是(  )
    A、这些国家和地区对郑和充满着爱戴和敬意 B、郑和威名远播致四方拜服,对其奉若神明 C、郑和下西洋最远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落后,特别喜欢宝藏
  • 9.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这是1555年一代抗倭名将视察山东文登营时留下的著名诗篇。该名将和生活的时代分别是( )
    A、文天祥、南宋后期 B、郑成功、明末清初 C、戚继光、明朝前期 D、戚继光、明朝中期
  • 10. “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在广州的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仅是座位习惯之争 B、表明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完全消除 C、反映了清廷官员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 D、英国的坚持是源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 11.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在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企业 C、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 D、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
  • 12. “袁世凯实际上已经取得了和皇帝同样的权力……袁世凯通过收买和武力威胁,使地方军阀表示服从和效忠。但实际上,不仅非北洋系的地方军阀,而且他的嫡系将领们在各自占得一块地盘后,也相互倾轧,极力发展自己的势力。”材料反映了(   )
    A、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独裁专制 B、袁世凯统治时期已经埋下军阀割据隐患 C、袁世凯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D、袁世凯只是得到北洋系军阀的实际拥护
  • 13. 有人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 14.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
    A、《国闻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时务报》
  • 15.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材料可以推断出该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 16. “1938年9月17日,日军为策应武汉会战,下达了对广州的攻击令。10月,国民政府派遣中国第4战区部队在广州湾地区与日本第21军进行会战。”材料反映了广州会战是(  )
    A、中国正面战场的抗战 B、以我军的失败而告终 C、我军主动出击的会战 D、武汉会战结束后开始
  • 17.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所述事件对农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  )
    A、  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B、消灭了地主阶级和剥削制度 C、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使人民政权更加稳固
  • 18. 以下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在这种数据对比下,中国提出的应对方案是(   )
    项目中国(1952年)印度(1950年)美国(1950年)
    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
    A、  实行“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建立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提出“大跃进”,实行全民大炼钢 D、  建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和技术
  • 19. 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句话是指中国哪一种农业生产制度?(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  人民公社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集体农庄
  • 20.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在这样的困境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仍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以下建设成就属于该时期的是(  )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C、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正式投产 D、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并使用
  • 21. 《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些规定所反映的古巴比伦的社会特征是(  )
    A、奴隶制度的残酷无情 B、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C、男性家长的绝对权威 D、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 22.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市民政治权利的获得。这里的“政治权利”主要是指(   )
    A、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B、市民获得了人身自由权 C、商人得到了特许经营权 D、手工工匠拥有了生产资料
  • 23. “据统计,16世纪,英国贵族(庄园领主)从他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租地农场主)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是1∶10。”材料主要是反映了(   )
    A、庄园领主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B、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得最早,也最为典型 C、出现从分散的手工工场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主成为农业工人劳动的实际剥削者
  • 24. “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同时期的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材料记录了亚洲和非洲劳动力的情况 B、印第安人身体的抵抗力普遍很弱 C、三角贸易补充了当地的劳动力 D、欧洲的殖民者普遍带有很多疾病
  • 25. 下面两幅图片呈现的是18世纪时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关于二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一机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 
    ②图二场景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体现 
    ③两个机构中君主都具有最高决策权 
    ④两个机构都维护了国家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6.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材料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中央集权 B、“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C、改革机构,裁撤冗官 D、裁减绿营,编练新军
  • 27. “新经济政策允许农民将土地当成是自家所有来使用,也允许他们根据市场价格进行产品交易……一些商人的商店在内战期间被国有化,他们现在可以重新管理商店,且政府允许开展小规模的私人制造产业。”材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重要特点是(   )
    A、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人民当家作主 B、巩固工农联盟,促进了经济恢复 C、把社会主义同市场、资本主义联系起来 D、没有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
  • 28. “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这次行动”是(   )
    A、凡尔登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敦刻尔克撤退 D、攻克柏林
  • 29. 有这样一则笑话:苏联三位领导人一起坐火车旅行,还没到达目的地,铁轨就已经到了尽头。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轨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勃列日涅夫挥舞着双手说:“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戈尔巴乔夫沉思道:“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笑话中折射出的内容是(   )
    A、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最有颠覆性和针对性的,但效果不理想 B、社会主义在当时世界根本不可能成功,因为道路已走到尽头 C、苏联三位领导人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弊端 D、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他要负最主要责任
  • 30. “冷战结束后,美国妄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材料中的省略号应该包括的对象有(   )

    ①和平崛起的中国  ②复兴的俄罗斯  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发展中国家形成的新兴力量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军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广场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28年的光辉历程。随后,盛大的阅兵式开始。

    材料二   201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阅兵中接受检阅的导弹方队,已经是包括地空导弹、岸舰导弹、舰舰/潜舰导弹、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核导弹等多种导弹在内的装备方队了。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中国首次举行胜利日大阅兵,宣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正义立场,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引起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强烈共鸣。

    材料四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彰显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雄心壮志。人民军队以改革重塑后的全新面貌接受习主席检阅,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彰显了维护核心、听从指挥的坚定决心,展示了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强大实力。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盛大的阅兵式”是出自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28年的光辉历程”中的典型事件。
    (2)、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阅兵中,导弹方队令世人瞩目。我国的导弹部队在1966年组建,当时的名字是什么?2015年,该部队更名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胜利日大阅兵”要传达的核心精神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4)、  材料四中提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该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中关于领导中华民族“站起来”和“富起来”的国家领导核心分别是谁?
    (5)、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我国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共举行了15次国庆阅兵。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阅兵”意义的理解。
  • 32.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它吸收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形成和建立】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英文是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实践和实现】

    材料二   列宁始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忠实最彻底的学生,他是完完全全以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依据的。但是列宁不仅仅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实行者,同时还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继承者。

    ——[苏]斯大林

    【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材料三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论新阶段》材料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结合材料一判断,材料中的省略号应该补充的内容是什么?“19世纪40年代”中的哪一事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具体思想与列宁的革命行动的关联性,谈谈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斯大林称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实行者”与“继承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你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在中国革命及建设中,有哪些学习过的思想理论成果与之相符,请列举三个。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时期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 33. 大国关系是利益与矛盾的反映,大国博弈是力量与智慧的角逐。二战后美苏关系的变化,不但决定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走向,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做“冷战”。

    ——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与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战略针锋相对,迎头相撞。……杜鲁门则声称美国是“经济世界的巨人” ,“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苏联在战后的战略核心是保障苏联的国家安全。战后的苏联,以保卫国家安全特别是其西部边界的安全作为第一要务 。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强加在自由民族头上的极权政治,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因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

    ——[美]杜鲁门《国情咨文》

    材料四   第五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

    ——1949年4月4日签署于华盛顿特区的某公约条文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冷战”政策是针对哪个对象提出的?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渗透”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美国与苏联的战略矛盾是什么?请列举一个“冷战”时期关于美苏对欧洲激烈争夺的例子。
    (3)、结合材料三指出,当时“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它的出台标志着什么?
    (4)、根据材料四判断,该条文是出自于哪一个公约?为了应对美国相关组织的挑战,苏联也成立了哪一个组织来应对,从而促使怎样的世界格局形成?
    (5)、冷战是二战后的时代产物,它到底是维护了世界的和平,还是成为了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