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素质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5-11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朗(shū)        身(fén)    归(xǐnɡ)    奋(kànɡ) B、(sài)        严(jùn)    乡(shēn)    仁(tónɡ) C、色(tuì)        羁(pàn)    争(sònɡ)    怅(wǎnɡ) D、子(méi)        咐(zhǔ)    礴(pánɡ)    杂(lǒnɡ)
  • 2.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擀旋  恬静  暖融融  不甚了然 B、震憾  点缀  马前卒  人情世故 C、怠慢  燎原  熙熙然  垂珠联珑 D、屹立  好歹  破落户  大砌大悟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随着管理人员的一声吆喝,热闹的讨价还价声戛然而止 B、国庆节当天,由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客运段担当乘务的G1226次列车张灯结彩 , 一片欢声笑语。 C、《人民日报》对于黄渤的《一出好戏》给出了“知难而上,值得深思,潸然泪下,精彩”这14个字的评价,可谓意味深长 D、2018年10月11~1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拿马城,飓风“迈克尔”席卷当地,大秀威力,街头一片狼藉,令人叹为观止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珠海交警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大队实施24小时勤务模式,全力维护交通安全畅通。 B、《西安市控制吸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及相关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将禁止全面吸烟。 C、随着留学生人数的逐年攀升和国内吸引人才政策的不断推出,使我们相信,海外学子归国潮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 D、“新业态赋能新时代——2018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论坛”在苏州相城高铁新城举行,“人民网”总裁叶蓁蓁致辞并出席。
  • 5.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B、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比喻、排比) C、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拟人) D、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拟人、对比)
  • 6. 仔细阅读下列语段,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

    回望来时的路,我整颗心都会波澜不惊,原来,宁静是那么美好;;回望来时的路,我整颗心都会意气风发,原来,梦想是那么重要。

  • 7. 名著阅读。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傅雷一生翻译的法国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B、《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至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次子傅敏)的家信。 C、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D、在1954年3月24日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
    (2)、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每次接读来信,总是说不出的兴奋、激动、喜悦、感慨、惆怅!最近报告美澳演出的两信,我看了在屋内屋外尽兜圈子,多少的感触使我定不下心来。人吃人的残酷和丑恶的把戏多可怕!你辛苦了四五个月落得两手空空,我们想到就心痛。固然你不以求利为目的,做父母的也从不希望你发什么洋财,——而且还一向鄙视这种思想;可是那些中间人凭什么来霸占艺术家的劳动所得呢!眼看孩子被人剥削到这个地步,像你小时候被强暴欺凌一样,使我们对你又疼又怜惜,对那些吸血鬼又气又恼,恨得牙痒痒的!相信早晚你能从魔掌之下挣脱出来,不再做鱼肉。巴尔扎克说得好:社会踩不死你,就跪在你面前。在西方世界,不经过天翻地覆的革命,这种丑剧还得演下去呢。当然四个月的巡回演出在艺术上你得益不少,你对许多作品又有了新的体会,深入下一步。可见唯有艺术和学问从来不辜负人:花多少劳力,用多少苦功,拿出多少忠诚和热情,就得到多少收获与进步。写到这儿,想起你对新出的莫扎特唱片的自我批评,真是高兴。一个人停滞不前才会永远对自己的成绩满意。

    ①傅雷接到儿子的来信既高兴又惆怅,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②结合上下文,品味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 8. 综合性学习。

        盐淮中学八(2)班级开展以“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下列是同学们搜集的节日对联,请写出对应的传统节日。

    ①银花火树开佳节;紫气丹光拥玉台。

    ②三径归时秋菊在;满城近日雨风多。

    (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重阳节赏菊习俗形成的原因。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3)、端午节的中午,家人团聚,—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低头玩手机。爸爸妈妈批评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起吃粽子,有什么意思,还不如玩手机呢!”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二、阅读与理解(44分)

  • 9. 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1)、选文写了“我”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这两种情绪及形成原因。
    (2)、选文写了“我”看戏前遇到的波折和转机,按要求填写下表。

    波折

    转机

    没船

    写包票

    (3)、分析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②……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4)、下列成语是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①好事多磨  ②熟能生巧  ③少年老成

    (5)、选文中的“双喜”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析。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美乡戏

    苏美玲

        ①自记事起,就知道乡下时兴请戏班子。常常是春秋季的农闲或者春节时候,或者谁家发了大财、老人过大寿、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就会请戏班子来村子里唱上几天。

        ②戏台子就设在村子里的土台子上或地段开阔处,很是简陋。由四根木柱撑起,上搭白色帆布篷,再用几条鲜艳的各色布条点缀,这样,戏台子就成型了。

        ③还未开始唱,哪个村子来了戏班子的消息就已经在附近几个村庄里传开了,常常是大家奔走相告,相邀在白天或者晚上听戏去。于是就拿了小板凳小马扎,看戏去。路上熙熙攘攘的人,像赶年集一般热闹。

        ④台上,装扮新鲜的演员在尽情演绎着一出出故事;台下,人头攒动,卖瓜子、糖球、玉米、酥果等的小商贩在人群里来回小声吆喝着。来听戏的人中,老辈人和妇女最多,他们爱听戏,听得如痴如醉。小孩子也多,孩子们大多听不懂戏词,看不懂戏情,但不妨碍他们去听戏,他们可以看热闹或者缠住大人们给买点零吃。因为在看戏时,大人们是慷慨的,面对着那么多听戏的乡亲们,是不好意思驳了孩子的要求或者打骂孩子的。

        ⑤那时候,听得最多的是“山东梆子”“河南豫剧”,这两个戏曲的曲调,多豪放嘹亮,唱词念白直爽,不似昆曲那样温婉清愁,也不像京剧那样精致讲究。所以,很合乡村人的口味。

        ⑥大人们看得痴迷,常会随着演员的表情动作而变化着神色。当台上演员手执马鞭子做骑马状态的时候,台下的人儿,也会把身体前倾,口中也吆喝着“驾驾”的声音,会引来身边人的注目。那赞许的,是因为的确也有同感,那投来白眼的,则是嫌弃那个人扰了自己看戏。

        ⑦小孩子,是在台下待不了几分钟的,趁着大人不注意,常常就偷偷跑到戏台柱子边上了,专门趴在戏台边看演员的一招一式。离得那么近,可能会影响到戏台上的表演,就会有管事的人,把小孩子轻轻撵下去。也有的小孩子会跑到后台去,看演员化妆卸妆。

        ⑧8岁那年,我迷恋上了乡戏,常常会在台下看呆。台上的一颦一笑,让我为之倾倒。我想象着自己是铁面无私的包公,断清人间不平事;我是英姿飒爽的穆桂英,带领杨家女将征战沙场;我是那美丽痴情的王宝钏,为生命里的那一个叫薛平贵的男子在寒窑苦守18年;我是那灵巧剔透的红娘,为我家莺莺小姐把终身大事争,全不顾执拗的老夫人如何拷打……那飘逸的戏服、美丽的刺绣、翻飞的水袖、金灿灿的凤冠、俊美的扮相,深深牵引我心。

    (1)、体会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还未开始唱,哪个村子来了戏班子的消息就已经在附近几个村庄里传开了,常常是大家奔走相告,相邀在白天或者晚上听戏去。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中画线的部分。

    当台上演员手执马鞭子做骑马状态的时候,台下的人儿,也会把身体前倾,口中也吆喝着“驾驾”的声音。

    (3)、第⑤段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⑧段写“我”幻想自己就是戏文中的人物,有何用意?
    (5)、文章以“醉美乡戏”为题,有何妙处?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长杆大碗唢呐震天响

    张亚宁

        一声长号,穿出沟壑,越过山梁,在空旷无边的陕北高原上激昂回荡。大碗唢呐音色明亮,粗犷悍实。厚铜圆板锤打而成的锣面正中凸出馒头状,低音浑厚,高音挺拔。小巧玲珑的棍子敲打着小扁鼓,高低快慢,铿锵有力。一对锃亮的小镲,毫不落后,有节有奏。

        这就是让你听着如痴如醉终生难忘的子长唢呐。欢快时如火如荼,悲凉时如诉如泣。

        有时,整个村子都披上彩色的喜装。迎人的送人的喜气满面,前奔后窜的小孩子,拄拐杖的老婆老汉,闪着大花眼的靓婆姨,俏皮的帅气后生,羞羞答答的俊囡囡,都来看热闹沾喜气。长号仰天长啸,鞭炮齐鸣。鼓手奋力地打着红边牛皮鼓,双镲激情相拥,铜锣一锤穿过人心,这时的唢呐手忘记了一切,两腮忽凸忽陷,突如高山之巅,突如万丈深渊。喜气的曲子吹红了新嫁娘的脸,吹笑了二不愣后生。

        陕北的正月天热闹非凡。几百个唢呐手组合成一个巨大的方阵,声音宏大,气势壮观。不论婀娜多姿、柔情似水的女子们,还是豪放不羁、激情万丈的男人们都被奔放的舞步、旷达的歌喉、震天的唢呐吸引,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唢呐手放手流失常年劳动的艰辛,双手紧握长杆唢呐,手指如跳跃的珠子,在用于唢呐调音的木杆上灵活舞蹈。他们用一声声震耳欲聋的调子吹出率性豪放的笑脸,用一曲曲欢快委婉的曲子驱走高原亘古的苍凉,用一股股节奏鲜明的声音奏出农家人鲜亮美好的日子。

        有时,唢呐人围在一起吹奏,周围来的人去的人潸然泪下。唢呐手是那最后的歌手。一连三四天,唢呐声断断续续,把往日浓浓幸福的小院吹打得凄凉无比。太阳的光线越发黑暗,树杈上的飞鸟,菜畦的鸡鸭,圈舍里的牛羊一一顿然屏息,直到把逝者埋葬在深厚的黄土地里。邻居们不觉期待几天后唢呐的最后一声长号,把所有的悲伤吹响在空旷的天空,慢慢散去,直至无影无踪。

        红皮鼓一敲,唢呐手紧随吹起。几十个壮实汉子光着膀子,吹奏着唢呐上山下沟,似乎把心底最大的愿望通过清脆的唢呐声传给远在天境的玉皇大帝。楼轿跑到哪儿,唢呐手紧跟着奔跑吹打,那种叫人叫绝的呐喊声不变。这种独树一帜的祈雨方式在陕北的其他县区难得一见。那种委婉、怜悯的哀求,一声声牵人心肠的声音把上天的风雨雷电神圣一一感动,把恩赐献给这块贫瘠而肥沃的土地,降下甘露,滋润这里最可亲可敬的人们。

        枯焦苍凉的陕北大地,如果没有唢呐声的滋养,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何以繁衍生息?在这种看似散漫且集聚的唢呐声中,融汇和聚集了一代又一代的子长人的心声,其实无论沧海桑田,子长唢呐的纯声总是婉转动听,绵绵延长,它把生活的赞歌吹奏到灿烂多彩的星空,激起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愿望。

        魅力无限的子长唢呐,谁听谁醉,谁看谁迷。在陕北浓厚的文化画卷中,子长唢呐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过去,吹奏唢呐只是谋生的一门行当,被人瞧不起,生活中不与唢呐艺人同席,嫁女不嫁唢呐手。如今,已是受人们青睐的香饽饽。唢呐艺人有着更高的文化水平,唢呐吹奏者由原来的一百余人发展到几千人。唢呐艺人在过去传统的演奏形式上融入了现代舞蹈、西洋乐器,使子长唢呐更加活跃。就是这种烙印着浓厚的民族色彩的乐器吹了几个世纪,吹响了陕北,吹出了国门,像一朵盛开在陕北洼地里最为鲜艳的山丹丹。

    (1)、“子长唢呐”有何特征?请简要概括。
    (2)、下列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唢呐手放手流失常年劳动的艰辛,双手紧握长杆唢呐,手指如跳跃的珠子,在用于唢呐调音的木杆上灵活舞蹈。

    (3)、请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太阳的光线越发黑暗,树杈上的飞鸟,菜畦的鸡鸭,圈舍里的牛羊一一顿然屏息。

    (4)、“这种独树一帜的祈雨方式在陕北的其他县区难得一见”中的“这种独树一帜的祈雨方式”具体指什么?
    (5)、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写“过去,吹奏唢呐只是谋生的一门行当,被人瞧不起,生活中不与唢呐艺人同席,嫁女不嫁唢呐手?”

三、写作(50分)

  • 12. 请以“家乡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在横线处填写家乡的某种风物,补全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