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5-09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

  • 1.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 2. 有人把春秋战国某些学派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体现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兼爱的反战派”“主张关爱他人为政以德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 3. 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一郡地方官吏。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这一制度(  )
    A、削弱了地方权力 B、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
  • 4. 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    )
    A、始终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 B、长期战争导致经济衰落 C、国家的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D、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动荡
  • 5.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许多历史著作都突出地加重了对南方社会发展进程的记载。《晋书》记载有关江南水利兴修之事,《宋书》各载北方人口南迁和侨立州郡的情况,《隋书》极言扬州之盛,称丹阳“埒于二京,人杂五方”,《通典》记载了江南漕运对于关中的重要性。这说明(   )
    A、北人南迁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B、江南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 C、历史著作带有对代特点的印记 D、历史撰述越多越接近历史真相
  • 6. 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唐代的“过官”制度(    )
    A、削弱了皇帝权力 B、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降低了决策机制的效率
  • 7. 唐朝的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记录在《全唐诗》里流传于世。上官仪、房玄龄、杜如晦、沈佺期、贺知章、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李贺、杜牧等,也有书法作品传世。这反映了唐朝(   )
    A、书法与诗歌得到同步发展 B、部分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 C、中原文化带动全国文艺进步 D、是文人画派形成的奠基时期
  • 8. 宋代城市居民的消费选择丰富多样,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在于(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商业政策的调整 D、文学艺术的发展
  • 9. 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历代皇帝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宋代(    )
    A、确立了“以文治国”的统治方略 B、结束了“重文轻武”的五代风尚 C、形成了“以儒立国”的正统思想 D、出现了“积弱积贫”的社会状况
  • 10. 南宋时期,著名的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己不仅是瓷器的集散地,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据此可知当时(   )
    A、沿海地区瓷业发展远远超过内陆 B、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海外贸易 C、海外贸易刺激沿海瓷业迅速发展 D、瓷器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 11. 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摩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 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
  • 12. 宋书版刻风格多样,浙本多用欧体,蜀本多用颜体,江西刻本则欧、柳兼具。清末民初,西冷印社仿刻宋版字体、拼版印刷,是为“仿宋体”的由来。据此可知(   )
    A、宋代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 B、宋代书法崇尚唐楷法度 C、宋体是书法和雕版技术的产物 D、仿宋体具有多种字体字形
  • 13. 明太祖废永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知,明初(   )
    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 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 14.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处的设立(   )
    A、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 B、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 C、导致政治决策走向封闭 D、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15. 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 )
    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 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 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
  • 16.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 B、中国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国家立场影响战争的性质 D、都抹杀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实质
  • 17. “清廷的藩属丧失殆尽”“中国作为传统东亚秩序中心的角色进一步瓦解”“中国有志之士认识到要使中国强大起来,就必须在政治体制上改弦更张”。以上评论针对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B、中法战争的影响 C、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 18.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实际上经历了“西化”、“反西化”、“近代化”三个交叉的探索过程。下列各项中,符合“反西化”和“近代化”内容的是(   )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 19. 1908年8月27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岁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1911年11月3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取得重大成果 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C、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 D、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
  • 20. “要以民主与科学的标准挑战中国的政治与思想传统……所有习俗、制度、风俗、圣贤教训都应重新被评估。”提出上述主张的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D、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
  • 21. 据统计,全国职业教育学校在民国十年有719所,民国十一年822所,民国十二年1194所,民国十三年1548所,民国十四年1666所,民国十五年1695所。职业教育在当时(   )
    A、提高了全体国民文化素养 B、顺应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求 C、体现了政府引领教育革新 D、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 22. 1924﹣1927年间,表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席卷全国。这说明(   )
    A、工农运动推动大革命发展 B、政党联合产生了巨大力量 C、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成果 D、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成功
  • 23.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其意在说明(   )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 B、民众需要得到有效的动员组织 C、中共坚持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 D、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
  • 24. 全面抗战爆发地后,在极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商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行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为迁都重庆作了全方面准备 B、粉碎了日本掠夺资源的企图 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D、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 25. 193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向中共满洲省委发出《关于满洲士兵工作的指示》,指出要“抓住有利时机,建立游击队和开辟游击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积极组织抗日活动 C、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 26. 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毛泽东如此界定抗日战争(   )
    A、意在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B、有利于推动重庆谈判的进行 C、忽视了国民党对抗战的贡献 D、利于完整还原抗战历史过程
  • 27. 1950年,新中国政府先后开展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其主要目的是(   )
    A、消灭私有制 B、稳定全国物价 C、建立公有制 D、克服财政困难
  • 28. 以铁的事实表明国际社会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亚洲局势拥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胜利召开 D、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 29.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 30. 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   )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材料题(31题20分,32题20分)

  • 31. 唐朝与前朝相比,各种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姚崇、宋璟都是玄宗时的良相。玄宗总揽政务之后,宰相从4人进一步减为2人。另外,由宰相担任的高级职务空缺的现象变得普遍了。714﹣724年,无尚书仆射。这一情况导致门下省和中书省职能的逐步合并。他们渐渐变成一个协调的组织,既负责制定和起草政策,又负责法律的审查和复审。还充当与皇帝一起负责重大决策的秘书处的少数重臣。总之,权力稳步地集中于宰相们,特别是集中在德高望重的宰相之手。

    ﹣﹣摘编自【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第316﹣317页

    材料二:唐朝御史台组织机构完备,长官为御史大夫,其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完全独立于三省六部等行政机构,可以对中央和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其次是监察机构法定化,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该法详细规定了御史台的员额、品级、权限及其与其他机关的关系。同时集传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使御史弹劾过程有法可依。御史制度加上谏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己诏”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与权臣的专横,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性和稳定性。

    ﹣﹣摘编自余钊飞《“整肃纲纪、察举百官”的唐代御史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玄宗时期相权发生的变化。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的御史台有哪些功能与特点?
    (2)、皇权专制最大的困境就是难以纠错,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是如何防止政策失误的?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是国际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而非统治者和掠夺者。

    ﹣﹣摘编自韩舁《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等

    材料二: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年,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使英。甲午惨败,清廷被迫承认朝鲜为自主之国。庚子国变后,清廷广兴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摘编自何新华《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政府的应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