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遵化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4-2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每小题2分,将正确答案填在本题后面的表格内。)

  • 1. 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广 B、杨勇 C、杨业 D、杨坚
  • 2. 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    )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 3. 假如你是一位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大运河进京赶考。你不可能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邗沟 D、通济渠
  • 4.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  实现了南水北调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有利于运载南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
  • 5. 唐太宗轻徭薄赋,虚心纳谏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隋亡之鉴 B、有自知之明    C、爱民如子  D、想树立威信
  • 6. “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时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 7. 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8. 如果你生活在唐代,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你所穿的丝织品技术高超这一特点的是(    )
    A、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样(   ) B、身穿五件丝绸衣服,仍能清楚看见胸口的黑痣 C、唐朝丝织品数量多 D、唐朝的丝织品颜色丰富
  • 9. 下图城市平面图反映的是(   )

    A、唐朝都城长安 B、北宋都城东京 C、元朝都城大都 D、明朝都城北京
  • 10. 自称是唐朝皇帝外甥的少数民族首领是下列哪个民族?(   )

      

    A、吐蕃 B、回鹘 C、突厥 D、南诏        
  • 11. 抗击新冠状病毒期间,日本向湖北高校捐赠物资的包装箱外,附上了一句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这句诗来源于哪一历史事件(   )
    A、玄奘西行天竺 B、张骞出使西域 C、郑和下西洋 D、鉴真东渡
  • 12. 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
    A、《资治通鉴》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史记》
  • 13. 唐朝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勾画庐山瀑布壮丽图景的诗人是被人们称为“诗仙”的(   )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李春
  • 14. 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   )
    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葵丘会盟
  • 15. 宋代实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这表明当时(   )
    A、文武并轻 B、重武轻文 C、文武并重 D、重文轻武 
  • 16. “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 17. 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
    A、寇准 B、文天祥 C、岳飞 D、秦桧
  • 18.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哪项属于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民族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南移
  • 19. 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长江而下去江南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   )
    A、茶树、烟草 B、棉花、大豆 C、棉花、茶树 D、棉花、玉米
  • 20. 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南北朝时期 B、随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 21. 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B、大运河贯通南北 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 22. 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 23.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的是马可·波罗在中国元代的所见所闻。元代在图中的位置是( )

    A、 B、 C、 D、
  • 24. 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 25. 对西藏加强管辖,并使之成为正式行政区的是(    )

    A、汉朝政府 B、唐朝政府 C、宋朝政府 D、元朝政府

二、非选择题(50分)

  • 26. 读图学史


    (1)、请填上图相应的物名

    A是  ;   B是   ; C是  。

    (2)、上图中促进农业发展的发明成果是;属于商业繁荣表现的是 
  • 27. 补全内容,梳理线索。

    请你按表格要求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表中“主要贡献”一栏合适的空格内,并补全表格其他栏目要求填写的空缺。完成“科举制度创立发展及影响”的网络知识

    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影响

    主要贡献(填序号即可)

    作出贡献的皇帝

    科举制度的诞生

    科举制度的完善

    科举制度的废除

    (写出朝代即可)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的影响

    ①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②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人数

    ③丰富考试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④开始殿试并创设武举

    ⑤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 28. 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各个领域的建树熠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

    材料三: “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

    ——摘编自郑师渠《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1)、材料一中的“此河”指的是古代哪一重大工程?
    (2)、材料二描绘了唐朝历史上的哪一盛世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回答这一兴盛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请写出一个“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并据此说出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4)、材料二诗歌的作者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标志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唐朝灭亡后,中国再度出现政权分立的局面,这一时期史称什么?
  • 29.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课上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历史名人”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活动一

    国号

    建立时间

    都城

    民族

    建立者

    10世纪初

    上京

    耶律阿保机

    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兴庆

    元昊

    1115年

    会宁

    女真族

    活动二 朝阳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诗歌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诗歌二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以上是小明同学收集并制作的一个表格,请你完成上面所缺内容。

        ②     ③    ④

    (2)、诗歌一提到了五位帝王,写出与宋元时期有关的两位帝王。
    (3)、“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匈奴指的是哪个少数民族?这一时期民族交往频繁,有战有和,但和是主流。从战与和两个角度,各举一例说明南宋与金的关系。
    (4)、以上历史名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位人物?说说你喜欢他(她)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