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大学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
试卷更新日期:2020-04-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
1. 春秋时期,臣弑君、子弑父和“下克上”之风行于世。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率弟子周游列国,派弟子子夏访求周史,据此删削,著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焉。这说明孔子( )A、认为分封制已经崩溃 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C、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 D、融治国思想于《春秋》2.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两汉时期农业就达到精耕细作水平,在此起关键作用的是农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这些“发明和改进”包括( )
①出现曲柄锄和耧车
②发明了铁铲和铁锄
③从耦犁到一牛挽犁
④从直辕犁到曲辕犁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④3. 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玄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材料表明,张玄素( )A、揭示隋王朝亡于暴政 B、反对君主独断专行 C、主张加强控制地方 D、建议扩大选官范围4. 金初用辽、宋旧钱。海陵王时,为适应流通需要,制造了交钞(纸币),后又铸造“正隆通宝”“大定通宝”“永安宝货”,与钞参行。这说明商业的发展( )A、使纸币正式取代通宝 B、促进北方人口增加 C、使货币使用情况混乱 D、引起货币流通扩大5. 《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 )A、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B、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 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D、阐明了儒学的发展历程6. 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这主要体现了( )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 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 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7. “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说明了(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C、欧洲出现“商业革命”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8. 公元前5世纪雅典人阿里斯托芬在《阿卡奈人》中提到,公民狄开俄波利斯不愿意错过每一次公民大会,家又住得远,只得早早地赶来参会。但每次到了开会时间,会场上往往还没几个人,大家也就放放屁,伸伸懒腰,转过来转过去,拔拔鼻毛。这史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D、公民时间观念淡薄9. 罗马史专家罗斯托夫采夫指出:“罗马社会的分化,一方面罗马世家大族与一般百姓之间的隔绝;另一方面由于罗马世界的都市文化,有城乡之间的对立。终于,以城市文化为基础的罗马,被底层文化拉垮了。”作者认为西罗马衰亡的原因在于( )A、世家大族垄断一切官职 B、城乡文化的隔绝分裂 C、落后的外来文化的入侵 D、社会与经济发展失衡10. “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其中使个人“从人的权威下获得解放”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近代科学的兴起 C、启蒙运动 D、第一次工业革命11. 下面是1700~1800年英国国内工业品消费占整个工业品消费比重变化情况统计图(单 位:%)。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B、资本积累引起消费水平下降 C、工业产值略有滑坡 D、经济危机导致产品严重滞销12. 1930年,美国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引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战。这一现象( )①摆脱经济危机的尝试
②扰乱了世界经济秩序
③加剧世界性经济危机
④自由放任政策的放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2分)
-
13.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在中国古代,“家”(家族、宗族)与“国”(国家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材料一:西周制度示意图:(图1)
材料二:《左传•桓公二年》:“天子立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材料三:《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四: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图 2)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在“家”“国”关系上有何特点?(2)、在“家”“国”关系上,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延续性和变化?分析以上变化的原因?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古代
烽火传军情;驿站送信;“飞鸽传书”;“击鼓通信”。
近代早期
大量灯塔建造,保障海上行船安全。
1850年前后
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20世纪初
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创造了一个世界更加密切联系的新时代。
20世纪中叶以来
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移动通信迅速发展,取代电缆,成为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的主要手段。
21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通讯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交友方式。2017年8月,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通信。
﹣﹣摘编自刘以林《通讯技术》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里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