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名的抗争及近代化探索限时练

试卷更新日期:2016-04-21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图的雕塑是某地广场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景点。据此判断,与该雕塑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 2.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

    A、割让香港岛 B、赔款白银4.5亿两 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 3. 陈旭麓先生评价鸦片战争时这样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 )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从古代过渡到了近代 C、中国是被迫走进近代历史的 D、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4.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5. 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割台湾”与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6. 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李鸿章
  • 7. 1889年5月,出使美国的清朝政府大臣张荫恒奏请清政府以长方形黄色龙旗为国旗,旗面黄色为满族的代表色,旗上的龙则象征皇帝。这面国旗于1900年在全国开始悬挂,直至清朝灭亡,黄龙旗在全国悬挂之际,正值国家危难之时。这里的“国家危难”是指 ( )

    A、  鸦片战争爆发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 8.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

    A、火烧圆明园 B、痛击阿古柏 C、旅顺大屠杀 D、廊坊阻击战
  • 9.

    右边文字为李明同学关于《辛丑条约》影响所做的课堂笔记。如对其进一步充实,最合适的应是 ( )

    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0.

    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 11. “经过三十年洋跃进,清朝陆军洋枪数量‘甲乎天下’,海军位列‘亚洲第一’”。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 12. 奕在一个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有 ( )

    ①轮船招商局  ②湖北织布局

    ③江南制造总局  ④福州船政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13.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材料来自 ( )

    A、康有为的上书 B、曾国藩的奏折 C、林则徐的文稿 D、陈独秀的文章
  • 14.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里的“政治制度”应理解为 (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 C、在思想领域里开展新文化运动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 15. 1903年,在美国檀香山的一次集会中,演讲者提出“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据此推断演讲者是 ( )

    A、 林则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 16. 1912年1月1日晚,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典礼在南京隆重举行。狮子山炮台鸣放礼炮108响,宣告 ( )

    A、  新中国成立 B、国民政府垮台 C、中华民国成立 D、南京获得解放
  • 17.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 )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8.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 19. 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 20. 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陈洋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绘制了下列表格,你认为此表格的主题是 ( )

    1861年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1898年

    光绪帝

    《定国是诏》

    1915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

    A、军事工业的兴起 B、政治体制的变革 C、民主思想的传播 D、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材料三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夺取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材料四 恩格斯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材料五 


    材料六 “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庚子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

    (备注:庚子是指1900年)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请你辨析表格中的材料,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

    (4)、恩格斯所说的是哪一国家?它从中国夺走了多少土地?

    (5)、请你仔细观察材料五的漫画,判断它的含义是什么。


    (6)、瓦德西在哪一事件中来到中国?他的话反映了列强对哪里的抢劫?

    (7)、这一事件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材料二、三表明,日本一直不曾放弃对中国的侵略。请写出中国古代史上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的抗倭英雄的名字。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的哪一条款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4)、结合以上史料,说说你的感悟。

  • 2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1)、李鸿章认为造成“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原因是什么?

    (2)、基于上述认识,李鸿章等洋务派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不同阶层对产生“变局”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请列举两项这一时期探索救国之路的实践并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