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4-15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

  •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在人类的发展lì chéng中,科学技术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古代科技的发明,将人类由yě mán带入文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产业技术革命的 (xīng  xìng)起,使人类从农业文明社会迈入工业文明社会。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城市景观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新一届学生文联代表大会广泛采纳并征求了与会学生关于如何办好文学社团的意见。 D、“神马都是浮云”“鸭梨”“围脖”等网络词语一下子蹿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结果。
  • 3.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②③④⑤① B、⑤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⑤③ D、④①⑤②③
  • 4. 古诗文积累。
    (1)、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

    是:

    (3)、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4)、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民间认知天象、物候、时令和大自然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这一认知谱系在国际气象界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古诗横线上对应的分别是哪个节气,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

    ①________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宋]陆游)

    ②不怕南风热,能迎________  开。([唐]独孤及)

    ③玉阶生________  ,夜久侵罗袜。([唐]李白)

    ④邯郸驿里逢________  ,抱膝灯前影伴身。([唐]白居易)

    A、白露、大雪、小暑、冬至 B、大雪、小暑、白露、冬至 C、白露、冬至、大雪、小暑 D、大雪、白露、小暑、冬至
  • 5.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竹取道
    (3)、潭中鱼可百
    (4)、佁然不动
    (5)、其岸势犬牙差互
    (6)、乃记之而

二、阅读

  • 6. 阅读《傅雷家书》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 的,“书”指的是“”。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当蟋蟀不再歌唱

    叶子

        ①蟋蟀是大自然的天然歌手,它们的歌声优美动听。为了吸引异性,公蟋蟀们常常不知疲倦地一展歌喉,唱着优美婉转的小夜曲。公蟋蟀的翅膀就是它们的小提琴。每当需要交配时,它们就会通过弯曲翅膀,用右翼鞘盖在左翼鞘上,利用它们的相互摩擦来发声,以期吸引异性,并与之交配。

        ②突然有一天,在夏威夷考艾岛,蟋蟀们基本沉寂了下来,它们都离开这里了吗?都去了哪里呢?一个生物学研究小组自1991年以来一直在夏威夷考艾岛研究蟋蟀,但直到2003年他们才明白,其实蟋蟀并没有少,而是近九成的公蟋蟀已经不再唱歌了。考艾岛近几代的蟋蟀一直都在经历着重要的遗传改变,它们的翅膀始终平铺着,不能再痛快地唱出求爱的歌曲了。

        ③是什么使公蟋蟀们不再歌唱了呢?原来歌声使它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在夏威夷考艾岛,被公蟋蟀们的小夜曲吸引来的不仅有异性,还有一种寄生昆虫。这种寄生昆虫常常会循声而至,一旦发现正在唱歌的蟋蟀,就会寄生下来,并把卵产在它身上,而这种卵会钻进蟋蟀的身体里,在那里长大,然后钻出蟋蟀的身体并杀了它。

        ④为了保护自己,公蟋蟀们被迫停止激情的歌唱,沉默了下来。虽然这种安静的转变让公蟋蟀们看起来没有以前的激情,但毕竟也保护了它们免受寄生虫的袭击。

        ⑤但是不唱歌又如何求偶?不求偶又靠什么来繁殖?

        ⑥聪明的蟋蟀们自有办法。科学家发现,公蟋蟀们已经改变了策略,不仅能保住性命而且能成功求偶。在考艾岛,大部分蟋蟀的翅膀都因为长期不摩擦,已经慢慢退化,不能用来唱歌了。但仍有一些蟋蟀拥有正常的翅膀,它们常常如祖先一样在野外快乐地歌唱。每当这时候,它们的附近总会有一些已经不再唱歌的公蟋蟀潜伏着,只要出现母蟋蟀的身影,潜伏的蟋蟀们就会想方设法把母蟋蟀吸引过来,横刀夺爱,成功交配。

        ⑦科学家们认为,大部分蟋蟀放平翅膀不再歌唱,而利用少量保持正常翅膀的“歌唱者”求偶,因而避免了寄生虫的侵袭并能继续繁殖,这应该属于生物进化的一种成功范例。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有改动)

    (1)、请简要说明夏威夷考艾岛上公蟋蟀不再歌唱求偶的原因。
    (2)、请指出②③④段的说明顺序。
    (3)、请简析第⑤段两个设问句独立成段的作用。
    (4)、请写出你从末段画线文字得到的启示。

        大部分蟋蟀放平翅膀不再歌唱,而利用少量保持正常翅膀的“歌唱者”求偶,因而避免了寄生虫的侵袭并能继续繁殖,这应该属于生物进化的一种成功范例。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

    梁鑫峰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下去了。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陆地山脉大多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隆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

        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的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略有删改)

    (1)、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
    (2)、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言的准确性。

    ①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

    ②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

    (3)、请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项是( )
    A、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发现大西洋底的山脉通过好望角,延伸到印度洋。 B、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东太平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陆续被发现。 C、大洋中脊的发现,让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板块运动理论。 D、大洋中脊中轴线上众多“火山口”喷出的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成为岩石,形成了新的洋壳。
  • 9. 古诗阅读

    遣 意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 , 细雨更移橙。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字看出。颔联中的“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 10. 文言文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 , 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 , 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 , 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刺泼 , 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1)、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描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③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

    ④写影潭底,清慧可怜。 ⑤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⑥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⑤
    (4)、【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作文

  • 11. 我市某中学决定举办“倡导低碳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现邀请你一同参与。
    (1)、学校需要在校园的显要位置张贴一条倡导践行“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要求生动形象,具有校园气息。请你代拟一下。
    (2)、现在许多人争做“低碳族”,你的父母也想赶这个“时髦”,向你请教该怎么做,你会怎么说?请你把它写下来,不少于100字。
  • 12. 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风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说明文。要求:①说明要有条理;②能恰当地运用3种以上的说明方法;③语言准确、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