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第10讲 免疫调节

试卷更新日期:2020-04-12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曾带领她的团队对红斑狼疮的治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下列生理现象或疾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机理相同的是(    )
    A、风湿性心脏病 B、免疫排斥 C、过敏反应 D、艾滋病
  • 2. 为预防甲肝的发生,我国目前接种的是自主研发的甲肝减毒活疫苗。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不会发生(     )
    A、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疫苗,并呈递抗原 B、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T细胞特异性识别疫苗后直接攻击靶细胞 D、疫苗在人体细胞内增殖,维持较长的免疫时间
  • 3.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淋巴因子的受体 B、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C、浆细胞能识别抗原并产生相应的抗体 D、免疫缺陷病是抗体攻击了自身的正常细胞所导致的
  • 4. 器官移植不仅会发生细胞(免疫)性排斥反应,也会产生体液(免疫)性排斥反应。所以在器官移植后,若要排除“排斥反应”,则需要检测(    )

    ①致敏 T 细胞 ②抗体 ③淋巴因子

    A、仅① B、仅② C、①②③ D、①③
  • 5. 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顺利完成临床试验,49位受试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受试者体内产生了针对HI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缺陷病就是艾滋病 B、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大多数被免疫系统摧毁 C、接种艾滋病疫苗后,人体通过记忆细胞可直接消灭入侵的HIV D、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表示为:RNA→RNA→蛋白质
  • 6. 人体皮肤破损后,容易感染病菌并产生局部急性炎症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局部急性炎症属于自身免疫病 B、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的结果 C、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将病菌分解 D、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有利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
  • 7. 人的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的眼睛也可能失明。在此类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自身晶状体蛋白的相应抗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晶状体蛋白一旦进入血液,会刺激B淋巴细胞发生分化 B、正常生理状态下,眼球的晶状体蛋白不进入血液 C、该患者的另一只健康眼睛失明是由于免疫失调引起的 D、这是机体的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 8. 研究发现β﹣1,3﹣D﹣葡聚糖能强烈抗肿瘤,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能促进bax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并促进TNF(肿瘤坏死因子)分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β﹣1,3﹣D﹣葡聚糖能増强患者自身抗肿瘤免疫应答 B、上述机制导致肿瘤细胞被漬除属于细胞凋亡 C、β﹣1,3﹣D﹣葡聚糖抗肿瘤的作用不会导致基因突变 D、bax基因、bcl﹣2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增加有利于抗肿瘤
  • 9. 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有3种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菌 B、物质Ⅰ和物质Ⅱ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则细胞D的周期缩短 D、细胞B和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 10. 发热激活物能激活动物体内产致热原细胞释放致热原,致热原能引起恒温动物发热。用牛血清蛋白使家兔致敏,然后将致敏家兔的血清转移到正常家兔体内,再将牛血清蛋白注射到受血家兔体内,引起该兔的发热反应;但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到正常家兔体内,无发热反应。据此推测正确的是(   )
    A、牛血清蛋白可以激活致敏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从而引起发热 B、致敏家兔血清中的牛血清蛋白抗体属于发热激活物 C、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了受血家兔体内的产致热原细胞 D、将牛血清蛋白直接注射正常家兔体内无发热反应的原因是没有发生免疫反应
  • 11. 下图是a-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①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发挥作用 B、细胞②和③在不同的器官成熟 C、物质甲和物质乙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细胞⑤能识别抗原
  • 12. 人用狂犬病疫苗是对狂犬病病毒灭活后经一系列程序制成的,一般对被病犬咬伤者的免疫程序是在咬伤部位注射抗血清,并于0天、3天、7天、14天、28天各注射疫苗1剂,共5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狂犬病病毒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活细胞 B、给被咬伤者持续注射5针疫苗,主要目的是增加B细胞和浆细胞的数量 C、给被咬伤者注射的抗血清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抗体,可快速中和抗原 D、注射疫苗后常引起机体发热,若体温一直处于39℃,则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 13. 下图为某同学感染细菌后的免疫机制模式,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开放性伤口中,皮肤表层抗体作用于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 B、图中a为白细胞介素-2,c为抗体,每个抗体有二个抗原结合位点 C、图中F(成熟的B淋巴细胞)和G(浆细胞)都可以合成抗体产生抗体的是细胞F、G、H,但是其中G表面没有受体 D、若该学生感染的是病毒,①②③④过程都会被活化

二、综合题

  • 14.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下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    是(填字母)。
    (2)、与Y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
    (3)、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图中相应的记忆细胞(填字母)能 , 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 15. 登革病毒是登革热的病原体,该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主要的免疫反应如下图所示:

    (1)、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 , 登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细胞能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这种免度方式为
    (2)、M抗体和G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 , 它们在功能上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3)、给患者注射(填M抗体或G抗体或两种抗体)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请结合上图简要分析原因:
  • 16. Ⅰ型糖尿病是病人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胰岛 B 细胞而引起,若不能及时治疗,胰岛 B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导致不能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Ⅰ型糖尿病属于病。
    (2)、研究发现Ⅰ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源(C19-A3)后,患者免疫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探究该免疫系统变化能否降低Ⅰ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使用量,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①请将实验补充完整

    第一步:筛选多名被随机分为3组(n代表人数):

    高频组:n=9,每2周注射10毫克 C19-A3(溶解在50mL生理盐水中);

    低频组:n=10,每4周注射

    对照组:n=8,每2周注射

    第二步: , 并绘制曲线图。

    ②据图可得出结论:

    a.

    b.

三、真题演练

  • 17. 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B、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 C、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D、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
  • 18. 手指被携带病原菌的针刺伤后,伤口发生炎症,并引发特异性免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炎症反应是机体针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B、手指被刺伤后,机体会释放多肽类物质 C、部分巨噬细胞膜上会出现抗原一MHC复合体 D、机体可产生针对病原菌的浆细胞和抗体
  • 19. 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2)、图1中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细胞群。
    (3)、图1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性,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死亡。
    (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传送与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5)、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
  • 20.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须在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选择并排序)等。

    a. 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 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 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 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 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 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