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3.3 化学方程式
试卷更新日期:2020-04-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A、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生成物中的两种分子大小相同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2. 对化学方程式“ ”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B、两个氢气和一个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水 C、两份质量的氢气和一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份质量的水 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3. 小芳用称量法测定铁在氧气中的燃烧产物,发现5.6克铁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得到7.82克固体。小芳排除了其他因素可能产生的误差,则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可能是( )A、Fe3O4和Fe的混合物 B、Fe3O4和FeO的混合物 C、Fe3O4和Fe2O3的混合物 D、Fe3O4、FeO和Fe的混合物4. 在化学反应A2+BC=B+A2C中,反应物BC与生成物B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将2gA2与80gBC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2C的质量为( )A、64g B、80g C、18g D、9g5. 质X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点燃RO2+2SO2 , 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g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6. 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7. 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4CO2+SO2+2H2O,则噻吩Ⅹ的化学式为( )
A、C4H4S2 B、C2H6S C、C4H4S D、C6H6S8. 如图是小明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他归纳了以下四点,其中不合理的是( )A、都是单质与单质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生成了化合物 D、都生成了气体9.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Mg+O2↑ 2MgO B、H2O2+MnO2=H2O+MnO2+O2 C、4Fe+3O2 2Fe2O3 D、4P+5O2 2P2O510. 1.69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⑥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①④⑥11. 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单质B可生成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 A2B。某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10.0g。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A的用量
B的用量
A2B的质量
甲
9.0g
1.0g
5.0g
乙
4.0g
6.0g
5.0g
丙
ag
bg
6.0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4:1 B、丙同学实验中a:b的值可能是22:3 C、该反应一定不是氧化反应 D、A2B可能是水12.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它们的质量如白色条形图所示,反应结束后,它们的质量如黑色条形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2∶3 D、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2∶113.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的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⑦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⑦ D、③④⑥⑦14. 下列制备氧气的反应中,用等质量的反应物能获得氧气最多的是()A、2H2O22H2O+O2↑ B、2KClO3
2KCl+3O2↑ C、2H2O
2H2↑+O2↑ D、2KMnO4 △ K2MnO4+MnO2+O2↑
15. 在反应2A+3B=2C+4D中,若 A、B、C、D的质量比为8∶12∶11∶9,则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8∶12∶11∶9 B、16∶36∶22∶36 C、16∶16∶22∶9 D、2∶3∶2∶416.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1二、填空题
-
17.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o”表示氧原子。甲物质的名称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8. 在反应A+B=C+2D中,已知2.9gA跟4.9gB完全反应,生成6.0gC,又知道D的式量(相对分子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 蜡烛燃烧前的质量为a克,燃烧后的质量为b克,生成的CO2质量为c克,水蒸气质量为d克,则产物质量共克,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克。20. 在化学反应2H2O2 2H2O+O2↑中,反应物是H2O2 , 生成物是 , 反应物、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是 , 质量比是。21. 下列是某同学的作业上写的6个化学方程式:
①Cu+O2↑ CuO2;
②S+O2 SO2↑;
③3Fe+2O2=Fe3O4;
④HCl+CaCO3=CaCl2+H2O+CO2;
⑤Fe+CuSO4=Cu+FeSO4;
⑥4P+5O2 2P2O5。
其中“↑”使用不当的是 , “↑”遗漏的是 , 反应条件未注明的是 , 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化学方程式未配平的是 , 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的是。
22.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 Fe2O3+CO Fe+CO2(2)、 KClO3 KCl+O2↑(3)、 KMnO4 K2MnO4+MnO2+O2↑(4)、CH4+O2 H2O+CO223. 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环绕地球108圈,先后在太空进行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试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研究项目,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和科学资料,这次神舟四号仍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阅读以上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用的是液氢燃料,助燃剂是液氧,请写出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在飞船内为了使宇航员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在飞船内安装了盛有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再生氧气;过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钠(Na2CO3)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4. 益阳市桃江县硫铁矿厂开采的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是生产H2SO4的重要原料。利用黄铁矿生产H2SO4的第一步反应为:4FeS2+11O2═2Fe2O3+8X。所得产物Fe2O3是冶炼铁的重要原料。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则S的化合价为。(2)、X的化学式是。三、实验探究题
-
25.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也是我们初中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就该实验的药品、装置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1)、同学们对这个探究实验的药品的选择展开了讨论: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药品很多,为什么要选择如图的药品做这个探究实验呢?请写出这些药品的其中一个优点。(2)、图一所示实验过程中天平会不会一直保持平衡?为什么?。(3)、小明做了创新实验(如图):通过对教材所示实验装置的分析,小明做了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小电烙铁开始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小明发现读数始终不变。一段时间后,断开电路,待冷却后从电烙铁上解下铜丝,放在灵敏电子台秤发现铜丝质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26. 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三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编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反应前
4.8 g
112.6 g
118.4 g
反应后
8.0 g
112.4 g
118.4 g
(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2)、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3)、在三个实验中,实验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4)、由此可得出结论: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体系中进行。
四、解答题
-
27. 在实验室里加热 60g 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40.8g。请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3)、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 0.1%)28. 某同学把3克碳放在给定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给定氧气的质量
6克
13克
8克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8.25克
11克
11克
(1)、通过以上数据说明,这三次实验中第次恰好完全反应;(2)、第一次实验中碳有剩余,剩余克;(3)、第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克;(4)、在三次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否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29. 今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将它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在t℃时,将残留固体加入15克水,有11.4克固体未溶。在相同温度下,再加入7.5克水,仍有7.5克固体未溶,该固体仍含有氯化钾。试求:①原混合物完全分解后所得固体总质量;②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30. 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 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拉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拉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质量。(2)、小拉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拉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实验序号
1
2
3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
3.0
3.0
3.0
反应前总质量/克
193.8
194.6
193.6
反应后总质量/克
192.6
193.6
192.5
二氧化碳质量/克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31. 有A、B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四份,总质量均为12克。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物质C。四份混合物内含A和B的质量,及它们充分反应后生成C的质量见下表。物质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第四份
反应前A的质量(克)
11
8
a
反应前B的质量(克)
1
4
b
反应后生成C的质量(克)
5
10
7.5
(1)、第一份混合物中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2)、第二份混合物在反应结束后,反应物中的有剩余。(3)、若第三份混合物恰好能完全反应,则a的值是。(4)、第四份混合物反应前,A和B的质量比为。32.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15.0g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1)、t0~t1时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t4~t5时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2)、t4时,制得氧气质量是克。(3)、t5时MnO2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4)、请在图乙中画出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的变化曲线。(应做适当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