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 3.2 氧化和燃烧

试卷更新日期:2020-04-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木材架空,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坐电梯离开 C、救火时,应该打开所有门窗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 2. “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 3. 在煤矿的矿井里,为防止爆炸事故,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
    A、进矿井应先做灯火试验 B、准备好灭火器材 C、通风并严禁烟火 D、戴呼吸面具
  •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 5.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根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 6. 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可燃物 B、缺乏O2 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 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7. 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

    A、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B、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C、纸锅的着火点很高 D、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
  • 8. 下列说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化合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爆炸;④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 D、②③⑤
  • 9.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过氧化氢溶液用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反应 C、冰的融化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
  • 10. 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之间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属于氧化反应 B、都有发光、发热现象 C、都是剧烈的化学反应 D、可燃物都要达到着火点
  • 11. 科学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O3),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制冷剂“氟里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符号),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M+O3→MO+O2      MO+O3→M+O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
    A、催化剂 B、还原剂 C、氧化剂 D、稳定剂
  • 12. 分析和推理是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水能灭火,所以烧菜时锅里的油一旦燃烧应立即用水浇灭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说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 D、单质中只有一种元素,所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 13. 有关催化剂在化学反应时以及反应前后的情况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质量变小 ②质量不变 ③化学性质改变

    ④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⑤能加快反应速率 ⑥若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忘记添加二氧化锰,会使氧气的生成量减少 ⑦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A、①③ B、②④⑤⑥ C、②④ D、②③⑤⑦
  • 14. 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 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 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 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 15. 质量相等两份药品甲和乙,其中甲为纯净的氯酸钾,乙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收集到氧气的总质量M(纵坐标)随反应时间t(横坐标)的变化的函数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 16. 将燃着的镁带伸入盛有二氧化碳集气瓶中,镁带继续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 _ 2MgO+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镁发生了氧化反应 B、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说明了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有氧气 D、镁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二、填空题

  • 17. 市场上销售的榨菜、豆腐干、香肠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 . 薯片包装是充气包装,里面充入的是气.
  • 18. 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19. 据报道:某家庭夜间发生天然气泄漏后,该户主急忙开灯想查明泄漏原因,结果引起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请说明爆炸的原因 .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夜间泄漏)应该做的事是 , 千万不能做的事是

  • 20. 下列(1)﹣(4)的变化中,属于燃烧的是 , 属于爆炸的是 , 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属于因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的是(填序号)

    (1 )面粉厂的车间遇明火                       (2)食物的腐败

    (3 )把灼热的铝箔伸入氧气瓶中                 (4)夏季把白磷露置于空气中.

  • 21. 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中70 ℃热水的作用:

三、解答题

  • 22. 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如图:家庭自助烧烤时常用机制炭做火源,它空心,使用时不直接点燃机制炭,而采用固体酒精引燃。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的科学原因。

  • 23.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2)、【交流讨论】

    ①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②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 24. 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燃烧的是(填“a”“b”或“c”) 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

    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填化学式) 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 25. 阳春市八甲中学九(7)班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手帕在五份不同浓度的酒精水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

    所用酒精的

    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

    手帕烧坏

    酒精烧完,

    手帕无损

    酒精烧完,

    手帕无损

    不燃烧

        

    (1)、推测实验⑤的现象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手帕无损”的原因
    (3)、实验室里常出现酒精灯内有酒精,而酒精灯不易点燃的现象,可能原因是
  • 26.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如图是燃烧条件示意图:

    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写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2)、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

    ①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引燃圣火.此过程中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

    ②北京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还需要解决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