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

试卷更新日期:2020-04-10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选项境入题后的括号内)

  • 1. 甲骨文的英文翻译是:oracle bone inscriptions,意思是:骨头上的神谕铭文。下列对甲骨文描述正确的是(   )

    ①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官制等     ②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

    ③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④40%是形声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提出“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主张。下列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能体现习主席主张的是(   )

    ①遣唐使来中国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文成公主入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3.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九重城阙烟尘生,干乘万骑西南行。”这一场景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安史之乱 B、玄武门之变 C、黄巾起义 D、陈桥兵变
  • 4.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这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辛丑条约》的内容反映了上述现象的是(   )
    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5. 1929年出版的《高中本国史》写道:“自此约定后,法美等国亦均援英例订约,于是满清之统驭权失坠,中国门户洞开。”材料中的英例(   )
    A、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对外条约 B、加速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建立 C、促使清政府开始了近代化探索 D、客观上使中国卷入全球化浪潮
  • 6. 某同学把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建设成就总结为:“一桥”“二铁”“三藏”“四厂”。“三藏”(三条进藏公路)中,途经雅安的是(   )
    A、新藏公路 B、川藏公路 C、青藏铁路 D、青藏公路
  • 7. 读“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可知,1956年年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

    时间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社会主义个体经济
  • 8. 爱国华侨谢张缵泰绘《时局图》并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一张薄薄的图,如一声警笛,让国人警惕(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
  • 9.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
    A、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并实现了民族独立
  • 10. “罗马从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共和国转变为一个庞大的帝国,是突然而惊人的,这使人联想起亚历山大的征服。”对材料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A、罗马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同时建立 B、亚历山大征服迦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帝国 C、罗马取得布匿战争胜利后称霸西地中海 D、屋大维征服迦太基之后建立了罗马帝国
  • 11. 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恩格斯在论述某种宗教时说,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由此判断该宗教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犹太教 D、伊斯兰教
  • 12. 下表是1878年、1893年日本不同经济类型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引起这些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年份经济类型资本主义经济地主经济个体经济
    1878年约20%约18%约60%
    1893年35%~40%约17%约45%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C、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D、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 13. 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半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 14.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A、罗马人完全依靠法律征服世界 B、完善的法律是国家稳定繁荣的基础 C、罗马法最终带来了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 D、罗马法对后世各国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 15. 对《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与中国西周的分封制本质相同 B、一个人不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 C、封君与封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明确封君与封臣的权利与义务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 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甘英出使西域。他得到西城各国的信低,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改正:

    (2)、中国方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改正:

    (3)、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以钱学森、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改正:

    (4)、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为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60年代,民族矛盾刺激下的内战双方对于时代命题似乎有着一种共识。大体这些就是1860年前后出现在中国的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蒋介石曾自命为孙中山事业的继承人,然而真正继承并完成了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胜利。这是一个山重水复之后峰回路转的过程。经历了110年的屈辱和多难之后,中华民族终于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起来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战双方”各自对象。
    (2)、1860年的“标界意义”在内战双方改革思想上具有共识的具体体现分别是什么?
    (3)、指出材料二中“110年的屈辱和多难”中“110年”反映的时间。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继承并完成了孙中山的事业。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二:1971年6月,尼克松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逃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80年代的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国的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也应实行战略性转变,……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进行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1985年6月4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宣布了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员额减少100万的决策。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指出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为什么这一方针能得到亚非国家的认同?
    (2)、根据材料二,分析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为此,他采取了什么行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怎样重大变化?为此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了怎样的战略性转变?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 19.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任务。请你参与下列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史简易年代尺示意图(部分)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采纳李斯的建议,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一郡。县,万户以上者设令(县令),万户以下者设长(县长)。县令、县长领有县丞、县尉及其他属员,县令、县长主要管政务,县尉掌握军事,县丞掌管司法;县以下设乡。

    ——摘自《秦汉史》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1)、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

    根据示意图,计算西汉王朝存在时间(年)。

    (2)、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概述两种政治制度的显繁区别。
    (4)、举例说明“追求统一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及奋斗目标”。
    (5)、通过上述活动,请你概括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