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二)

试卷更新日期:2017-09-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1. 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chóng)    空(lóu)     寒(jīn)    风雪途(zǎi) B、俗(cāng)     然(piān)    归(jiù)    手无策(sù) C、(yǎn)      椎(jī)      鸿(rǔ)     气息奄(yān) D、皱(zhé)      追(sù)      丽(yT)     穷愁倒(liǎo)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雄姿   相安无事    因势象形   大廷广众 B、案牍   因地制宜    物竟天择    长途跋涉 C、赃物   重峦叠嶂    豁然开朗    张皇失错 D、荒谬   草长莺飞    素湍绿潭    巧妙绝伦
  • 3. 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冲淡自然,恬静平和,正是陶渊明性情的写照。 B、《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C、“四书”是《大学》和《中庸》《论语》《孟子》。 D、在古代,“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儿童,“加冠”指男子十八岁时所行的成人礼。
  • 4. 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流云般的_______,但可以有水晶般的清纯与透明;没有湖水般的_______,但可以有岩石般的坚毅与稳重;没有瀑布般的_______,但可以有泥土般的朴素与随和。

    A、轻柔    飘逸    洒脱 B、飘逸    轻柔    洒脱 C、飘逸    洒脱    轻柔 D、轻柔    洒脱    飘逸
  • 5.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看完电影《狼图腾》,受到了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在当地人心目中,王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D、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
  •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马褂的背影和亲切感人的话语。 B、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是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C、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对于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内的空中威胁和不明飞行物,我国将根据不同情况,及时采取管制、处置、识别和监视等措施加以应对。
  • 7.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②那么,他的人生轨迹不会美好

    ③而如果他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

    ④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

    ⑤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

    A、②⑤①④③ B、④①③②⑤ C、④②⑤③① D、⑤④②③①
  • 8. 填空。

    (1)、《三峡》写夏季水势之大之凶险的句子是:

    (2)、崔颢的《黄鹤楼》中包含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的句子是:

    (3)、陆游晚年隐居于故乡绍兴,尽管年老体弱,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他所作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句“”即是明证。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

    (5)、荡胸生层云,。(《望岳》杜甫)

二、阅读理解

  • 9. 古诗鉴赏,回答小题。

    落日怅望

    (唐)马戴①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②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注释】①诗人一生坎坷,此诗为晚年所做。②片时:即片刻。

    (1)、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烧”字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做简要分析。

    (2)、试说说诗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3)、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作品表达的情感。

  • 10.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无与为乐者

    少闲人

    (2)、翻译下列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竞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了。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②老师抱我洗去墨迹。

    ④乡人敬惜字纸。

    (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人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3)、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5)、作者说“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请把“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使命”这句话认真抄写在下面。

  • 12. 阅读《读书以养心》,完成小题。

        ①读书可以养心。没有书的日子会使人心灵蒙尘,渐渐消蚀的读书热情会使心灵的肌肤起皱。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总有疲倦的时候,此时书便是心灵最好的栖息之所。

        ②如今媒体众多,比如电影、电视、广播、报刊、书籍、互联网等等。相比之下,书籍的那一份独有的沉静、深远和幽雅,最让人难以割舍。繁忙的工作之余,捧一本书,或坐于书房,或行于户外,无声的书籍均能给你一份闲情逸致,你可深入,也可浅出,在无声中聆听美好的旋律,在无画中观赏美妙的图景。

        ③苏轼曰:“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书籍是人类漫长生活的积淀,它能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多、精神的享受,还在于感情的升华和情操的陶冶。书籍又是一个磁场,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心灵的罗盘都会在这里发生强烈的感应。我们从《论语》中学到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感受历史的严肃,从鲁迅那里学得

    醒世哲理,从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那里学得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在阅读中,我们会发现,文字也是有个性的。譬如周作人的清淡平和,许地山的睿智自然,丰子恺的细腻亲切,冰心的清雅飘逸,钟敬文的清朗绝俗,海明威的冷峻,伏尔泰的咏叹,川端康成的精关……我们还会发现作品所塑造的人物也是有个性的。譬如闰土的辛苦麻木,鲁达的慷慨侠义,哈尔威的沉着冷静,菲利普夫妇的冷酷自私……一个人物就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他带领我们感悟生活,并交给我们对待生活的方法。读书不仅要择书而读,更要择人而读。作品中的人物,表现了创作者本人对生活的情感、态度。真正会读书的人,会着力挖掘作者深层次的创作意图,以求获得深层次的美感。

        ⑤一部好书就是尘世的一盏明灯,它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人类历史的路径。读书是高尚而神圣的,它可以给人带来心灵的丰富和精神的振奋,可以让人活出人生的一大境界。试想,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或半倚床侧,或微伏案边,捧书入静,不也是一种最美的享受吗?

    (1)、文章题为“读书以养心”,结合全文说说读书是如何“养心”的。

    (2)、选文第⑤段中说:“一部好书就是尘世的一盏明灯,它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人类历史的路径。”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品读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以你读过的一部文学作品为例,说说作品中的人物是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的。

    (4)、作者认为,读书可以养心。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养心”之道,请你融合自身的体验或阅读的感悟,介绍一种“养心”之道。

三、作文

  • 13. 题目:留在心中的那份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考生本人真实的姓名、校名等信息。

    写作提示:补题时,要考虑所补内容与“那份”需搭配,如:爱、真情、温暖、美丽、感动、期盼。本文体裁不限(除诗歌外),如写成记叙文,要注意交代记叙的重要要素,对事情的关键部分和主要人物要重点记叙或描写,以突出所要表达的主题;如写成议论文,要注意论点正确、鲜明,所选论据要恰切、新颖。不管写成哪种体裁的文章,对题中的“留”要做交代,否则会变成“心中的那份          ”,这样就扣题不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