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4-0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陈明远在《质疑四大文明古国》一书中指出,对于最初人类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城市建设代表主要的物质财富,属于硬件;文字、文献代表主要的精神财富,属于软件。这表明( )
    A、城市建设与文字、文献相互影响 B、两者的出现说明早期文明已产生 C、城市建设是文明出现的重要前提 D、早期文明产生受制于生产力发展
  • 2. 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
    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 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
  • 3. 古希腊世界有480多个大大小小的城邦,其中最大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其面积和人口如下表所示。此特点有利于( )

    城邦

    面积/km2

    人口/万人

    雅典

    2500

    约30

    斯巴达

    8400

    约40

    A、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B、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C、文化的交流与繁荣 D、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
  • 4. 约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在被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它们位于( )

    A、A B、B C、C D、D
  • 5. “(雅典)在这种体制下,只要多数民众愿意,任何提议和判决,不管是出自个人偏见或一时冲动,还是源自阴谋家蓄意蛊惑,也不管是否合理正当,都可能随时成为法律”。由材料可知,古代雅典(   )
    A、在法律上实现了人人平等 B、公民大会决策具有随意性 C、民众决策受到法律的保护 D、没有固定的成文法律文件
  • 6. 苏格拉底在传道解惑的时候分文不取,安提丰质疑苏格拉底的生活因此穷困潦倒。苏格拉底回答道:“我没有收取酬金的欲望,所以我会选择我讲授的对象,对于那些我不喜欢的人,我会选择不为他们服务。”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
    A、主张扩大受教育范围 B、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C、重视人的素质和内涵 D、继承智者学派的教育理念
  • 7. 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B、大流士以严酷法律治国 C、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D、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 8. 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等。“他”是( )
    A、汉谟拉比 B、大流士 C、修昔底德 D、亚历山大
  • 9. 罗马城邦实行公民政治,公民集团与其他居民有严格的区分。但在公民权问题上,罗马人最终“超越了希腊人创造的城邦狭隘性的政治框架和希腊人意识的局限性"。这一超越(    )
    A、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展 B、使罗马居民拥有广泛权力 C、直接导致万民法形成 D、动摇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 10. 有学者认为罗马文明比希腊文明更厚实和更成熟,在于制度文明和社会伦理在罗马文明中已经开始形成,并最终决定着日后西方文明发展的趋势。这说明罗马文明的价值在于( )
    A、单一政体中的权力制衡原则 B、法律制度的基石作用 C、改造犹太教而形成了伊斯兰教 D、创造了世界最早的古文明
  • 11. 房龙曾评价道:“基督教是以‘爱’表达了深受压迫、丧失权利的人们的呼声,并传遍了四面八方。”这种呼声最早发自于( )
    A、亚平宁半岛 B、希腊半岛 C、巴勒斯坦 D、阿拉伯半岛
  • 12.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A、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B、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 C、封土是封君封臣的关系纽带 D、封建庄园的大量存在
  • 13. 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下,地产不能随意变卖,但很多人利用技术上的漏洞,脱离此种束缚。名义上不出售,卖方仍自称“领主”,将土地“封”给买方,约为“陪臣”,得价之后只责成他供奉一点名义上的义务,甚至“每个夏天采办一朵蔷薇花”即可。这说明( )
    A、当时西欧封建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B、人文主义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变化 D、契约制度是维系欧洲发展的根本
  • 14. 《全球城市史》中说:“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躲在安全的城墙后面,他们享受到的独立性是东方城市居民所无法想象的。这里既没有皇帝、哈里发和苏丹限制私有财产权,也没有商人阶层的行业协会特权”。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等级君主制的形成 B、君主专制的形成 C、城市自治斗争结果 D、地方割据的结果
  • 15. 马渭源在《马克斯·韦伯与中西传统社会结构对比研究》中指出,西欧封建制下封臣的服从具有双重性:封臣的服从除了对领主个人化的服务外,他还必须服从“一种有关责任与荣誉的相当严格的法典”。这表明( )
    A、封建制下的权力具有绝对的专制性 B、封臣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C、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 D、封建领主对封臣具有绝对控制性
  • 16. 列宁曾指出:“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这个“历史联系”就是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 17. 观察下面图示。对此法律文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B、它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 C、它由沙皇伊凡四世所颁布 D、它维系了东罗马帝国的统治
  • 18. 世界上流传至今的木板油画屈指可数,如图是卢浮宫仅有的两件珍藏之一。对该作品的解释准确的是( )

    A、反映了古希腊大移民时代的辉煌 B、天主教会势力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C、表现出中世纪末期强化专制王权 D、蕴含着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及碰撞
  • 19. 穆罕默德说:“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这句教诲对阿拉伯人及其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下列事例中能体现这种影响的是( )
    A、借鉴印度数字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B、全盘接受希腊罗马文化成果 C、承认基督教在阿拉伯帝国的地位 D、伊斯兰教吸收了孔子的思想
  • 20.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 21. 646年1月1日,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规定: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表明( )
    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B、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 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 D、王室积极谋求中日国家对等关系
  • 22.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
    A、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 B、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 C、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造成严重威胁 D、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 23. 下图所示的古代社会关系应出现在 ( )

    A、古代两河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 24. 中国瓷器输入东非以后,东非人也像中国人一样,用瓷器作食具、饮具和装饰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装饰材料,模仿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烧制伊斯兰——斯瓦希里风格的陶瓷。“索马里有一种装潢美观的饮器至今一直叫新纳(sina)。”这表明( )
    A、中国与东非文明互相影响和吸收 B、东非国家为瓷器生产的适宜地区 C、东非国家积极学习中国的瓷器文化 D、中国瓷器文化影响了东非人民生活
  • 2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指出,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这一宗教认为印加是太阳的后裔,在太阳礼拜中,他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 )
    A、国教崇拜显示了君权神授色彩 B、宗教崇拜为帝国统一的决定因素 C、太阳神是印加帝国唯一的信仰 D、印加帝国宗教狂热引起侵略扩张
  • 26.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认为:“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意在表明( )
    A、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B、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企业家们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支持者 D、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
  • 27. 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坎内里曾按照地圆说理论绘制了“世界地图”,将中国和印度的位置确定在大西洋的彼岸,使人们相信,从欧洲出发向西穿越大西洋,就可以到达东方。该地图( )
    A、取得了基督教会的支持 B、得到了中国皇帝认可 C、为欧洲探险家提供动力 D、为欧洲宗教改革助力
  • 28.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各种美洲高产作物传入欧洲,仅土豆一项就使欧洲人口在1700—1900年两百年间增长25%,使欧洲城市化率增加27%到35%,并帮助催化工业革命的产生。由此可知( )
    A、人口的增长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B、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巨大变化 C、欧洲的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获取高产作物
  • 29. 明朝后期高产作物马铃薯(土豆)传人我国后,迅速跻身宫廷美食行列,只有达官贵族方能享用。到清朝中期以后,马铃薯成为常见主食,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因为( )
    A、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B、土豆种植面积扩大 C、西方对华出口增加 D、西方生活受到推崇
  • 30. 如图是东西方两幅航海的地图,以下说法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其历史活动的政治经济目的基本相同 C、呈现的都是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 D、都引发和促成了东西方的社会转型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 31. 封建社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世纪的社会评论家经常认为欧洲社会包括三个等级或阶级:“祈祷者、作战者和劳作者”。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10到11世纪的欧洲,随着铁犁等先进工具的广泛使用,二圃制和三圃制已普遍取代了原始的耕作方法……主要农作物的平均产量由8至9世纪的种一收二,上升为种一收五;而且由于大片荒地和森林被开垦,耕地面积明显扩大了…农产品在满足农村人口需要的同时还出现了剩余。……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使之演变为需要专门技巧的部门,如冶铁、制革和纺织等。……脱离农业的手工业生产已不再是为了满足领主和生产者自身的需要,其目的在于追求交换价值,各类商人遂应运而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四:欧洲的广阔地面上,在长久时期内,好像曾笼罩着一块漆黑的帷幕。当这幕布揭开的时候,城市已经形成。

    ——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1)、材料一图中所示的是何种经济实体?其具备怎样的特点?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祈祷者”、“作战者”、“劳作者”分别指哪些人?
    (3)、材料四中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材料三与所学,解释促进材料四中这一历史进程发生的因素有哪些?这一历史进程又推动了哪一个新的阶层的产生?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当年麦哲伦遇难的地方,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建有一座奇特的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载有这样的文字:

    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在这块墓碑的反面,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摘自《青年博览》

    (1)、曾经的敌人处于同一块墓碑的两面,这种现象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2)、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以前,人类航海史上还有哪些远航活动?
    (3)、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能够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