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3-27 类型:单元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 1.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得(jiān)    死亦我所(è)      得则死(fú) B、免冠徒(xiǎn)    以头地(qiǎng)    休降于天(jìn) C、德隆望(zūn)    其欣悦(sì)      负箧曳(xǐ) D、足肤裂(jūn)    右备容(chòu)    妻妾之(fèng)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        所识穷乏者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B、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以大小(交换) C、广于君(增广、扩充)        天下缟素(穿白色丧服) D、长跪而之(感谢)          万钟于我何焉(益处)
  • 3.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我与中国”全球短视频大赛于6月17日启动,面向海内外短视频创作者、爱好者、各类机构征集作品。 B、据新华社报道,屠呦呦团队2019年6月17日正式公布了“青蒿素抗药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受到广泛社会关注。 C、整体而言,网络文学虽不乏风靡一时的佳作,但精品数量依旧偏少。 D、科技创新是探索真理、造福人类的事业,伟大而又艰辛,其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东汉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B、孟子,名轲,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C、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通常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D、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并称“苏辛”。
  •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便是孩童语文课本中必须有文学稿章,而且应当选取优质文学篇章的理由。

    ②孩童若拥有丰富的文学阅读,便从小就有了更形象、更干净、更准确运用母语的能力。

    ③文学阅读是对母语更高层次的学习。

    ④母语最优美的语气、搭配、节奏、表达力都在母语文学里。

    ⑤优美的儿童文学语言令人心平气和,值得被记忆储存,以为日常运用。

    A、③⑤①④② B、④①③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③①④②⑤
  • 6.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1)、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身不得,男儿列,。(秋瑾《满江红》)
    (4)、古代的仁人志士在“生”与“义”不能兼得时,总会以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 7. 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喊!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喊!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1)、这段文字出自名著《》,作者
    (2)、联系原著,简要分析作者刻画范进这一人物的目的。
  • 8. 综合实践。海滨中学九年级(2)班的同学们搜集到了下面的新闻材料,他们围绕这一热点话题开展了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77.2%),高于初中的比例(69.8%)。有家长表示“几乎没听孩子说过有关课间玩耍的趣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2)、“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引发了社会的热议。有的人赞成,认为课间十分钟,学校内安安静静,更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也能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的人反对,认为课间十分钟应该热热闹闹,学生要走出教室,开展课间活动。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请简要阐明自己的主张。
    (3)、如果想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还可以采访学生和老师,请你分别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学生:

    老师:

二、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 , 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释】①范蠢: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乘舟离去。②忘机:忘却俗念。

    (1)、本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尾联中“寻范蠡”三字有何深意?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痊。

    选自《鸣机夜课读记》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读书声琅琅,与药鼎煮沸声争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录毕,送之

    其欣悦

    然则何以解忧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观/母授《礼记》 B、从乡先达执经叩问/益慕圣贤 C、门人弟子填室/安陵君许寡人 D、病辄能愈/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4)、【甲】【乙】两文所写内容有哪些异同?请简要分析。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正是青年读书时

    刘少华

        ①人年轻时,无论多么忙碌或是贫穷,有一种快乐谁都无法剥夺,那便是读书。但青年人读书,有时会有热情、少方法,战略上异常重视、战术上捉襟见肘,不得其门而入。关于如何读书,前人进行了诸多总结,依我看,如下四点能做到便十分不易,却也十分有益。

        ②首先,要追求把书“读完”。当年,金克木先生写《书读完了》,让人大吃一惊。别说书海无边、时间有限,就算只读2019年初至今出版的中文书,正常人穷其一生都不可能。为何金克木先生敢说“书读完了”?其实,这背后是对读书的系统思考。比如中国古书,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有据可循,其中有些书是绝大部分书的基础——金先生举例说,如果研究“红学”,那么《红楼梦》就是一切的基础,没有捷径,非读不可。

        ③以此类推,青年人读书,应当从源头去读,在脑海中搭起一个“格式塔”,日拱一卒。在青年时期、记忆力最强时,先尽量“输入”,快速吸收基础知识,打好底子。书当然是看不完的,但在年轻时打下广博的基础,却能“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④其次,要仰仗经典之力。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这话听着刺耳、偏执,背后却有一番考量。大浪淘沙始见金,时间这个公平的见证者,为人类淘汰了不计其数的书,却同样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佳作。阅读经典,是进入人类知识殿堂的捷径。

        ⑤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对此感受极深,甚至专门写出一本《为什么读经典》。书中,他为经典作品下了诸多定义,其中第一条便是,“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信哉斯言!因为经典作品反复接受一代又一代人洗礼,总能跨越时代,进入群体的记忆中。即便这些作品需要你花力气、下功夫阅读,也是值得的。知识青年,不读经典,何以自立?

        ⑥此外,还要经常打开新书。我们关于读书的经验,大都来自前人。然而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过去又有些不同。知识更新速度爆炸性增长,一日不学便有跟不上之感。即便当下互联网如此发达,人类最优秀的知识结晶,依然倾向于以出版的方式固化。畅销书榜上,让人失望者有之,给人启发者却更多。许多经典都曾流行一时,今日之流行未必不是明日之经典。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直指当下或未来、瞄准过去被忽视的真问题的书,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是有益的指导。

        ⑦读书得读其闪光点,尤其对当下出版的书更要抱以宽容与理解之心。创新的见解、观点、结论问世时,因其往往领先于时代,往往不容易被接受。青年人更应对世界投以好奇的目光,最先去发现、去接受新书中那些对世界可能有推动作用的闪光点。好奇与新知,是两盏时时互应的明灯。

        ⑧最后,读书要“手脚并用”。人的记忆力有相当的局限性,人的理解力亦需要多重辅助。动手记下要点,动手写下感受,动手转发给师友,便多了一种理解的可能性。应当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既从书中汲取营养,又将知识应用于现实;既以书为友,又以实践为师……在一个崇尚奋斗的时代,青年人既不能做“书呆子”,也不能做“清谈客”,知识中的相当一部分必须与现实对接,书本中的文字需要在纸张外落地生根。

        ⑨人生的许多变化,也许正是从学会正确读书开始的。而做一个读书人最幸福的是,眼前是无尽的书籍世界,我们在其中能寻觅到、体验到通往更大世界的千万条路。(刘少华)

    (选自2019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1)、通读全文,作者认为应该怎样读书?
    (2)、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如何理解“好奇与新知;是两盏时时互应的明灯”这句话的含义?
    (4)、简要分析第⑧段的论证思路。
  •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屋

    高德轩

        ①我出生的高坡上的老屋早没了,第二处老屋是在唐山地动山摇大地震后盖的。

        ②村最里头柏树坡山脚下上坪一块地基被平整一新,刮去树皮白晃晃散发树香印着绳墨的柱子、大梁、檩条躺了一地,手握板斧推刨的舅舅忙前忙后。那一年上初中的我回到家一脸兴奋……岁月伴着老屋一晃又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老屋墙瓦虽经翻修,水泥路也铺到了院边,但因邻居们的相继搬走留下的断壁残垣,屋主人或辞世或进城,很是孤寂。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回去,站在院中,四周被核桃树婆娑的枝叶围住,没有人影狗吠,宛若隔世。

        ③去年年关回家上坟,站在小院思绪万千。往年父母健在,兄弟三四个,一大家十几口人热闹过年,初一早早点起柏垛火,空气里弥漫着柏叶和爆竹香,那种场景没有了。眼前只有满院青苔,风和麻雀肆无忌惮地来回游荡,它们再也不用担心父亲的一声咳嗽,就被吓得飞到远远的枝头上。说起父亲,村里人都竖大拇指,说他一天也没进过学堂,常用木棍在地上学写字学成了乡里文化人,说他做过乡长做过药铺抓药师。别的我不太清楚,在那个贫寒年代,单就一心供我从小山村上学到一百里以外的县城重点高中这件事,我就佩服父亲的眼光见识和坚强。父亲九十岁离世,足见他的心大乐观。人如屋,屋如人。沧桑老人,身体再硬朗,大体也会门牙脱落,眼帘下垂,嘴唇干瘪,像极了这岁月风雨中的老宅。

        ④门口的青槐还在,枝繁叶茂,记得在那贫穷的年代,我偷偷用鈎镰钩尚小的槐米晒干卖钱买书,但常等不到槐花开大也因此砍坏了 树枝,遭大人白眼。父亲在种他们的时候一定也会念叨“门前有槐代代发财”之类的老话儿吧。槐,木之鬼也,我这样理解。百年青槐,凝聚了一个家族的魂魄,守望在老屋的门前。槐树在,老屋在,几十年岁月和几代人生活的痕迹就在,睹物思人借此树碑凭吊。

        ⑤凝望着老屋和老槐,记忆复活如初,春节的情景仿佛昨天。每近腊月二十八九,瘦小的母亲仿佛有神力,泡几大盆磨豆腐的豆子,煮肉、烙饼、蒸馍,厨房里热气腾腾。忙完了这些,还不忘给老大一大碗干拌面,给老二啃肉骨头,给老三做菜包、浆水面。年三十晚,一家人挤在火炕上,十八道凉热菜烘托着喜庆和踏实……老家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如皮影戏般的剪影,鲜活地从眼前闪过。

        ⑥少小离家,时间何曾改变?只不过是一代代人的更迭吧。老屋被渐渐冷落遗弃了,更老的父母被先后种到后山上,两座土坟等着春风化雨,等着火光和青草的纪念。我牵着她的手回来,我牵着她和女儿的手回来……老屋醒着,屋子里居住过的人都漂浮着。

        ⑦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酽茶,乡愁是一瓶醇厚的美酒,越品越滋味无穷。

        ⑧虽然我的青春、中年留在了另一个城,但那个老屋仍然是我心中的家,不管我在何处枝繁叶茂,那个故乡的老屋就是根……

    (1)、文章以“老屋”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文章语言生动、细腻。请根据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眼前只见满院青苔,风和麻雀肆无忌惮地来回游荡,它们再也不用担心父亲的一声咳嗽,就被吓得飞到远远的枝头上。

    ②每近腊月二十八九,瘦小的母亲仿佛有神力,泡几大盆磨豆腐的豆子,煮肉烙饼蒸馍 , 厨房里热气腾腾。

    (3)、阅读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中“老屋醒着,屋子里居住过的人都漂浮着”这句话的理解。
    (4)、文章中的画线句蕴含着作者对故乡以及老屋怎样的认识和情感?
    (5)、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提示,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后面的情节。(不少于50字)

        我决定回到故乡将老屋重新粉刷,将故乡凌乱的院子整理打扫,不幸的是,在打扫的过程中扭到了腰,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

三、作文。

  • 13. 题目:《因为有梦,所以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联系生活实际选材;②思想积极向上,抒发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