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0-03-27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念    心/服服帖    不依不/幸逃脱 B、出/沉    直/不而走    如坐针/轻怕重 C、/泛    醋/沧海一    到脸上/秘密杀 D、防/坝    盘/古不变    性情急/口干舌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粗糙        乱篷篷        不懈置辨    咬文嚼字 B、隐匿        橄面杖        无缘无故    提心掉胆 C、窒息        天灵盖        转瞬即逝    影影绰绰 D、颓唐        破夹袄        千军之力    无精打彩
  • 3. 下面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肯思考、善于动脑筋的人常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人。 B、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美好家风的形成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气呵成 C、他每天对着家乡的方向张望,真到了望眼欲穿的境地。 D、这个老中医的医术非常高明,妙手回春 , 一个个病人从他那里病愈出院。
  •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选自《呐喊》,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B、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 C、《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 D、《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的一篇中篇小说,他的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运河的桨声》等。
  • 5. 把下面句子的序号填入横线上,组成一段连贯的话。

        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①要追求就得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

    ②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

    ③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求”就意味着追求。

  • 6. 修改病句。
    (1)、“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传到位。
    (2)、回眸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我们每个中国人无不为其取得的成绩而由衷叹息。
  • 7. 根据下面的情境,完成对话。

        【情境】你所在的学生社会实践社团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发现一位老奶奶正准备闯红灯,你上前阻拦,提醒她等绿灯亮了再走。老奶奶不耐烦地说:“我这么大岁数了,管它红灯不红灯哩!”你说:“”。

        老奶奶:谢谢你的提醒,今后我一定遵守交通规则。

  • 8. 结合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初,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查处中小学教

    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在一篇题为《减负“马拉松”》的新闻报道中写道:“减负”已经不算是一个新的话题了,早在1988年5月11日,国家教委就发布了《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到今年已经整30年了。30年来,“减负令”也颁布了一道又一道,那么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吗?

    材料二 “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3月16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及校外培训广告时如是说。有意思的是,一方面有家长投诉孩子学业负担太重,另一方面却有不少家长在抱怨“作业少了真让人不放心”。在减负政策实施后,大部分家长就东奔西走为孩子咨询辅导班、家救、提高班等,各大书店里到处是家长们的身影。一位家长说,他也是出于无奈,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他人,所以觉得只有带着孩子在外面充足了电才觉得心里踏实。

        材料三

    (1)、请你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说说新闻标题“减负‘马拉松’”的含义。
    (2)、作为中学生的你,对材料二中所说的情况一定有深刻的体会。请结合材料三图片的内容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3)、结合你的经历、体会,请就“减负”这个话题,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会有“教养”的怀疑

    ●肖家鑫

        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怀疑有如草木之牙,从真理之根萌生”……我们自小读书便常常听到教诲,要学会怀疑。

        ②怀疑,似乎是件很简单的事。拿读书来说,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在《读书》一诗中说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不慌不忙之时,读到不明处、违背常理处,自然就要留个心眼。做学问也是一样,不迷信权威,比照多方资料,严谨求证,这些方法不知被老师耳提面命了多少回,早已烂熟于心。

        ③怀疑,有时给人的感觉又很难。互联网时代,搜索一个知识点,常会冒出好几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何止是读书做学问,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网络上总会爆发一场“口水战”,吸引不少人围观甚至参战。浏览热门新闻尤其是争议事件的网友评论,辩驳、对骂直至上升到人身攻击,都不稀奇。除了那些永远分不清是非真假的娱乐八卦,争论内容更多是和食品安全、健康养生、伦理道德、生活理念等相关,观点五花八门,真相扑朔迷离。

        ④这个时候,我们该怀疑什么,又该相信什么呢?

        ⑤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说,保持怀疑态度,似乎并不是件难事。很多年轻人更是敢于说不:我不喜欢、我不赞同、我不接受。但问题的另一面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你不喜欢、不赞同、不接受的,有没有可能其实就是真相呢?

        ⑥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在家教育”的言论引起争议。原来,现在一些家长,因为种种原因,对九年义务教育说不,选择让孩子在家或者送到所谓“私塾”接受教育。这一明显违反义务教育法、也不适合绝大多数家庭的行为,却受到不少人的盲目追捧。这位委员从法律常识和教育规律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任何“国学”“读经”“私塾”或各类外语、才艺、武术培训机构及个人,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取代义务教育的学校。

        ⑦就这样一个好建议却在网络上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家长有为自己孩子选择教育方式的自由”“国内教育质量差,只能在家学”“美国就可以自由选择在家上学”。这时候,你又该相信谁呢?

        ⑧答案其实很简单,带着疑问,翻翻法律文件、看看教育书籍、问问周围师友、查查国外真实情况,也就有了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是同样的错误”。因此,我们的怀疑,应该是一种有“教养”的怀疑。

        ⑨何谓有“教养”?简单理解,就是有理、有据、有责任心。如康德所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讲逻辑、有底线,是为有理;“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注意信息来源,不妄加揣测,是为有据;自由与责任一体两面,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是为有责任心。唯有如此,方可称作有“教养”的怀疑——这既是自身涵养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⑩“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的这句名言,后面接着的两句同样重要,“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不明白、说不清、有疑问的可以先放一放,仔细思量后再发表意见也不迟。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第⑥段中列举有关“在家教育”引发争论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3)、试分析第⑨段的论证思路。
    (4)、读了这篇短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的剃头匠

    温秀秀

        ①第一次见长庚师傅,我年纪还小。那天,我在门口玩耍,见一个小老头站在我家门口喊我太公的名字。小老头穿着一身黑布衫,头戴一顶军绿色的帽子,肩上还挎着个脱皮的黑色皮袋,眼睛微微眯着,问我太公是否在家。大人说,村子里时常有抓小孩去卖的人贩子,我双眼一瞪,对他很提防:“你找我太公做什么?”小老头说:“小囡囡,我是来给常茂公剃头的。”

        ②我进屋喊太公,告知他剃头的人来了。太公虽然年纪大,但腿脚利索,边走边说:“长庚生,你来了,今天不是十六哇。”“是的,十六那天家里有事,我提前来了。”小老头说。

    ③太公剃头很勤快,每月十六雷打不动,长庚师傅都是上门服务。头很快就剃好了,洗干净,用白毛巾擦干水迹。长庚师傅又换了一把剃刀给太公刮脸,动作比刚才慢,神情依旧专注。长庚师傅用海绵擦拭完四周,解开围在太公身上的白麻布,再一抖,麻布上的碎发全都掉到地上。长庚师傅问太公:“今天感觉怎么样?”不等太公回话,我便感叹道:“真干净!”长庚师傅冲我一笑,连忙把剃刀和麻布收拾妥了,接过太公给的两块钱,提起那个旧皮袋与我们告别。太公摸了摸光头,满意地回房写毛笔字去了。

        ④后来,我上学了,少有碰到长庚师傅上家里来。过了数年,听说长庚师傅如愿抱上孙子了。直到上初中寄宿后,我放假回老家,发现太公的花白头发很茂盛了——看样子长庚师傅已经缺了好几个“十六”了,太公似乎也没有另找他人的意思,经常摸着头喃喃自语。又过了些时日,我终于又看见了长庚师傅那个脱皮的袋子,只是站在天井旁给太公剃头的换成了一个年轻人。

        ⑤压不住好奇心,我打破了他们之间的静默,问道:“长庚师傅怎么没来?”年轻人声音很轻:“我父亲前段时间过世了。”太公叹了口气:“走得还安稳吗?”年轻人接话:“嗯。半夜他叫我,他没由来地吩咐我,叫我记得每月十六上常茂公那儿。我当时困得厉害,就应了他,他才又闭眼。等早上叫他,发现他已经走了。这些年他总是要我给他剩头,说这手艺不能丢了,总还有人需要。”太公报着嘴,久久没开口。

        ⑥过了一会儿,年轻人似乎很为难,终于还是开口了:“常茂公,我媳妇今年又生了一个,家里三个娃了,我准备去处面找些事做。您也知道,这些年我父亲走这么远就来您这一家,别人家早不叫他剃头了。您放心,我父亲吩咐过了,我一定会来,只是,您看能不能两个月来一次?”太公闷声说了一句:“不能。”男子拿着剃刀尴尬地笑着,不知如何是好。“以后别来了,你放心去做事吧!既然是我说的,你父亲定不会怪罪你的!”太公的口气不容拒绝。

        ⑦那一次,年轻人不愿接太公给的钱,太公厉声道:“拿着!”男子这才接过钱道了谢,拿着皮袋离开了。我走过去默默倒了脸盆里的水,花白的发丝顺着水流过长沟。

        ⑧太公摸了摸光头,走出门去,路上林木葱芜,一如长庚师傅来时的模样。

    (选自《做人与处事》2019年第2期)

    (1)、文中“最后的剃头匠”指的是谁?请谈谈你的理解。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作的?
    (3)、文中几次写到那个脱皮的皮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能反映出太公怎样的性格特点?
    (5)、结合本文内容,请你概括文中长庚师傅具有怎样的品质。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朋友卡鲁

    ♥阿迪蒂亚·夏玛

        ①十八年前寒冷的一天,我看到一只大黑狗正在刚长出来不久的麦苗上打滚。我有些恼火,在过去的几天,我一直想把它轰走,可它就是不走。

        ②我告诉爸爸,这只狗毁坏了一大片麦苗。“都怪你,”我埋怨爸爸,“前几天,你为什么要给它牛奶?”

        ③“它看上去饿了,”爸爸回答,“喂喂流浪狗对咱们来说不算什么。”

        ④“是不算什么,可它现在想让我们养着它。”

        ⑤“这有什么不好的?”爸爸反问道。

        ⑥“我们已经有一只佳波了,它不会让别的狗去它的地盘。”

        ⑦爸爸收养过几只流浪狗,我也渐渐喜欢起了狗,但是眼前这只大黑狗看上去挺凶的,我有些害怕。

        ⑧那时,我还是个学生,每个星期都要去德里大学听课。我不在家时,这只黑狗就紧跟在爸爸身边,有时就在他的床边睡觉。我想赶走它,爸爸拦住了我,说:“它很机灵,也很老实。”

        ⑨佳波刚开始见到这个新伙伴就大声叫,但是对方无动于衷,佳波无奈之下只好与它和平相处。几天后,可怜的佳波被一辆公交车撞倒了,死在了房子外边。“我要是听你的,现在我们一只狗都没有。”爸爸对我说。

        ⑩一次,我看到12歲左右的男孩安基特在我们的农场里偷石榴,我拉着黑狗,平静地走过去告诉他:“从树上下来!”

        ⑪我惊讶地发现,黑狗不但没叫,还朝男孩摇起了尾巴。“这是我的狗。”安基特从树上跳下来喊道。他顾不上偷石榴,亲热地拍了拍黑狗,说:“它很小的时候,我就把它抱回了家。但是后来妈妈发现我只顾玩狗,忘了学习,就把它赶了出去。”

        ⑫我们夜里睡觉时,只要有一点点动静,卡鲁就会叫起来,俨然一位警觉的巡逻兵。我家农场常有小偷光顾,有了卡鲁,我们就能放心睡觉了。一天夜里凌晨1点,卡鲁的叫声惊醒了我们。“是不是有贼?”爸爸小声对我说。

        ⑬“谁在那儿?”爸爸朝窗外大喊一声,没人答应。卡鲁叫得更急了,突然,我们听到一个男人喊道:“救命啊!”

        ⑭妈妈没敢出屋,我和爸爸走了出去,借着月光看到卡鲁把一个陌生人扑倒在地上,那个人的衣服都被卡鲁撕破了。果然是个夜入民宅的小偷,我在爸爸的帮助下拉走了卡鲁,小偷从地上爬起来,飞快地消失在了夜色之中。从此,我们更喜欢卡鲁了。

        ⑮卡鲁习惯了自由,不喜欢被锁在院子里。关的时间长了,它会朝天吼叫,一直到我们解开锁链。一次,卡鲁跑出去两天,回来时,带来了一只棕红色的母狗。卡鲁舔着爸爸的手,仿佛在央求主人留下它的伴侣。爸爸高兴地留下了母狗,并且去市场给它买来了一副新项圈和一条新锁链。“我们叫它拉丽。”爸爸一边给母狗倒牛奶,一边对我们说。几个月后,拉丽生下了五只小狗!卡鲁是一位称职的狗爸爸,它在农场的土地上刨出了一个深坑,给小狗们当窝。虽然我们每天给小狗喂食,可卡鲁还是会把从附近饭馆外面找到的骨头叼回来给它的孩子们。

        ⑯卡鲁忠实地和我们生活了七年,一天,它出去和老伙伴们玩耍,三天没有回来。一位开茶馆的老太太告诉我们,她看到了卡鲁的尸体。我们震惊地跟着她去了出事地点。“它好像吃了有毒的东西。”老太太说。于是,我们伤心地埋了卡鲁。

        ⑰后来,我们又养过几只狗,包括一只拉布拉多犬和一只杜宾犬,但是都没有卡鲁那样勇敢和忠诚。我曾经并不喜欢的这只不好看的流浪狗,但它让我懂得了牢记一生的道理:永远不要以外表评判谁,你成为他的朋友,他就会成为你的朋友。

    (1)、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卡鲁的故事。
    (2)、请简要概括文中第⑫⑬⑭段的主要内容。
    (3)、请梳理文中“我”对卡鲁感情变化的过程。
    (4)、在“我”的意识里,卡鲁具有怎样的优点?
    (5)、怎样理解文末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三、作文。

  • 12. 生活中,“一帆风顺”往往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经历大大小小的坎坷才是生活的常态。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悟,以《我跨过了那道坎》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