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0-03-26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
1. 据史料记载,商代后期的王位传承以“父死子继”为主,出现嫡长子继承的倾向,如纣是帝乙嫡子,启是庶子,尽管启年长,帝乙还是立纣为法定继承人,由此可知,商代后期( )A、皇权专制得到了加强 B、血缘纽带关系弱化 C、王位继承具有随意性 D、宗法制度渐趋形成2. 陈独秀认为:“三纲之名词,虽不见经,其学说实质是孔教之本意”;有学者认为“虽不见经”,但见于“子”,在《韩非子•忠孝》一篇中说过这样一种说法:“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这说明( )A、“三纲”之说来源于法家学派 B、陈独秀对孔教理解偏颇 C、汉代儒学吸收了其他学派思想 D、儒家与法家同源3. 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户部则提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材料反映宋代( )A、小农经济具有灵活性和张力 B、社会阶层实现垂直流动 C、重商政策得到普遍的认同 D、地方官员挑战中央权威4. 据学者研究,明朝前期宗藩制度演变情况如表所示:所谓的“藩王移国”是指藩王就藩后又改变封地的现象。由此可知( )A、洪武年间全面推行分封制 B、建文削藩稳定了统治秩序 C、永乐年间加强对藩王控制 D、明朝前期强化了君主专制5. 中日甲午战争后,“文学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口号一个接一个被提了出来,“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界革命”、“史界革命”等接踵而起,“文明结婚”、“文明脚”、“文明戏”等成为时髦词汇。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中体西用”的延续 B、维新变法与暴力革命之争 C、中国复兴之路的探讨 D、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体现6. 下面是1919年5月2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申报》刊登的广告。其中有一打油诗:烟枝虽小,负担甚重。爱国同胞,选择是用。民贫国弱,痛定思痛。不早回头,利权断送。双喜纸烟,气味香浓,吸之吸之,乐亦无穷。此广告( )A、寓意深刻足以引起国人的深思 B、采用了多种营销与爱国话语结合的方式 C、以带有西洋特色图片宣传国货 D、不利于国货知名度在普通民众中的提升7. 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经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批准,边区政府定名为边区行政委员会。随后,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这反映了( )A、中国工农红色政权的初步形成 B、国民政府加强乡村政权建设 C、中共把抗战与政权建设相结合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扩大8. 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提出了国家建设所需要的57项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和616个中心问题,提出了各门学科的发展方向。这反映了党中央和国务院( )A、在科技领域犯有左倾冒进的错误 B、确立领先世界的科技发展战略 C、利用计划经济的优势加速科技发展 D、制定全面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战略9. 公元前350年前后,德谟斯提尼在公民大会的一次演说中提出,如果一部分人像暴君一样发布命令,另一部分人出资装备战舰、交纳战争税并且参军参战,再有一部分人则只是投票判决这些出资参战的人们,那任何必要的行动皆无法实施。当时这类演说多次出现,表明雅典( )A、民主政治运行机制已经丧失 B、城邦政体发生根本转变 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广泛质疑 D、民主政治体制面临危机10. 从1789年大革命开始到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的20多年间,法国政权走马灯式的更换以致宪法频繁更迭,宪法的形态也大起大落,这场热闹的制宪运动最后以闹剧式的结尾而告终。材料主要说明法国( )A、封建势力占据主导地位 B、国内政治斗争持续不断 C、近代宪政思想尚未成熟 D、民主政治逐步发展完善11. 1920年6月,英国工党秘书布克斯顿访问俄国后,在报告中写道:农民赞成革命,而现在苏维埃政府又是革命的代表。他们也抱怨它,咒骂它,但是当有机会推翻它时,他们又说“不”。由此可知当时( )A、英国工党全力支持俄国新政权 B、苏维埃政府缺乏群众基础 C、农民为政权巩固做出了贡献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刻不容缓12.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教育和文化相互交流法案》。法案在维持原有的对外文化交流基础上,增加了图书翻译、展览、美国研究等项目方面的活动,并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B、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发展 C、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 D、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明清江南使用的燃料,主要有薪炭、芦苇、秸秆和煤四大类。工业中主要的燃料消费部门为五金加工、烧窑和煮盐,其次为榨油、铡烛、染色、食品加工等。农业中主要的燃料消费部门是蚕业。各部门对燃料种类的要求不同,五金加工要用煤或硬木炭,而烧窑则用煤、或柴、或炭均可,煮盐多用芦苇或茅草,蚕业则要用小木炭,其他行业大致以柴薪为主。五金加工业中,消费燃料最多的是铁业。江南地区虽然基本上不生产铁,但铁器制造业却仍有一定规模。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煤资源已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但仍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需要从湖南、江西、湖北等地输入煤炭。但总的来看,煤炭在燃料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
——摘编自李伯重《明清江南工农业生产中的燃料问题》
材料二:近代工业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工业化“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要越来越多地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取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赖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荷兰在17世纪曾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本国不产煤,其他燃料也很少,必须从国外进口煤,这使荷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使本国经济置于外国商业政策支配之下。法国在1763年以前,商业并不落后于英国,1780年时铁产量3倍于英国。然而法国本身所产煤不能自给,需要从国外大量输入,这为法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于能源的需求影响不同,重工业要比轻工业和农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多。15世纪以来,英国出现了重工业迅速增长的局面。1650年起,煤炭开始成为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到1700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从以有机能源为主到以化石能源为主,英国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一次能源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与中国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在能源消费结构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源革命与近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史实予以简要说明。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民党自成立起,对太平天国一直采取隐恶扬善的态度,持完全肯定的立场。“太平诸杰,被视为民族革命英雄及革命先进”,与此相反,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与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一样,被斥为“汉奸”或“反革命英雄”予以全面否定。
1930年后,国民党高官和部分受国民党主流观点影响的学者,特别是其中的右翼,面临着“外患内忧”的新形势,在政治上效法曾国藩当年“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思想文化上则采取以保卫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立场,完全背离了自己过去的民族主义革命,(时势不同)否定太平天国运动也就是必然的了。
历史研究必须坚持以求真求实为根本目的,即要坚持“秉笔直书”、写信史,决不能因政治需要歪曲篡改历史真实,这是国民党对太平天国“始则是之,终则非之”所提供的一条历史启示。历史学不能成为“政治的奴婢”,而应当采取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
——摘编自方之光等《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转变的历史启示》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5. 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先后设立北平行省和北平布政司,对今京津冀一带实行管理。明迁都北京后,京师宫廷、百官及军队所需要的大量粮食及各类物资,主要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而天津是重要的转运中心,水陆交通将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连通起来。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而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翼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
材料二:1981年,华北地区成立了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开展区域经济联合。1986年,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提出环渤海区域合作问题,15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随着长江三角洲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2004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转向规划的编制工作,共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摘编自魏丽华《建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阶段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和21世纪初“京津冀一体化”的阶段性特征。16. 材料: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称,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并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日本主权限于四岛及盟国决定的其它小岛。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对朝鲜以三八线进行了划分。战后英苏分别占领南北朝鲜并最终分别扶植了政权。根据二战结束前的商定,日本由多国占领,然而,战争结束后事实上由美国独占,并根据美国的全球利益对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于1951年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和《美日安全条约》,美国与日本缔结的军事同盟。——据《国条约集》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远东政策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远东政策变化的影响。17. 材料:僧一行(公元683—727),原名张遂,河北巨鹿人,从小“博览经书,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因躲避权贵,剃度为僧,取名一行。出家后,先在嵩山普寂学禅,后又师从善无畏、金刚智等学习密法。为了精研数学和天文,长途跋涉,到浙江的天台山和湖北当阳玉泉山求师问教,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和数学知识。唐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召一行入京,命令一行“考前代诸家,改撰新历”。进行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后,编制成《大衍历》。后来,一行和梁令瓚等又设计制造水运浑天仪,组织了规模宏大的天文大地测量,用实测数据彻底地否定了历史上的“日影一寸,地差千里”的错误理论,提供了相当精确的地球子午线一度弧的长度。——据《大唐新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僧一行的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僧一行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