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第3讲 呼吸作用于光合作用

试卷更新日期:2020-03-21 类型:二轮复习

一、呼吸作用

  • 1. 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的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Ⅰ 阶段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 B、Ⅱ 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 C、Ⅲ 阶段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与Ⅰ 阶段不同 D、细胞在a点的有氧呼吸强度小于b点
  • 2. 如图所示为氢元素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多为吸能反应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M 物质是丙酮酸,其在④过程中被乳酸脱氢酶还原 D、⑤过程需分步脱氢
  • 3. 线粒体中的[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需要细胞色素c的参与。细胞接受凋亡信号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可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与Apaf-1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过程产生[H]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 C、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将无法合成ATP D、若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
  • 4. 下列关于人体厌氧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氢和氧反应生成水 B、两个阶段都在细胞溶胶中进行 C、只有第二阶段可以生成ATP D、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 5. 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释放量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O2浓度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8

    CO2释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0.8

    A、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5%﹣25%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B、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ATP越多 C、O2浓度为3%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2倍 D、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3%和7%时,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
  • 6.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      )
    A、水果蔬菜的保存要求零度以下低温、低氧、干燥 B、松土是为了给植物的根呼吸提供氧气 C、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造成毒害 D、温室种植蔬菜,要提高产量,可提高温度
  • 7. 某生物研究小组为了验证酵母菌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才能产生酒精,他们依据“酒精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重铬酸钾变为灰绿色”的原理进行实验,装置如图。分析回答:

    (1)、A装置中滴加石蜡油的目的是
    (2)、A、D装置中“注射器”的作用是
    (3)、实验10min后,从A、D两装置中各抽取2mL溶液,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摇匀,均出现了灰绿色。甲、乙两同学对于D装置出现灰绿色提出了不同的解释:甲同学认为D装置也产生了酒精;乙同学认为是由于D装置中的葡萄糖未消耗完导致的。

    ①甲同学解释的依据是

    ②乙同学解释的依据是 , 若设计实验判断此依据是否正确,其基本思路是

    ③若实验结果是由乙同学分析的原因导致,则实验操作应如何改进?

    (4)、在培养后期对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显微镜观察时,甲同学在调焦清楚后,只看到血细胞计数板的横线而看不到竖线,此时应该将视野
  • 8.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研究发现,在适宜成分溶液中,线粒体含F0—F1内膜小泡能完成有氧呼吸第阶段的反应,其反应式为

    (2)、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见图2),其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亲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若处理之前,在条件下,含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含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3)、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用方法能将外膜与内膜及其它结构分开。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填选项前的字母)。

    a.DNA   

    b.丙酮酸  

    c.葡萄糖

    d.染色质

    e.核苷酸

    f.RNA聚合酶

二、光合作用

  • 9. 硫细菌生活在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的深海热泉中,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硫细菌(    )
    A、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B、可以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C、通过无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 D、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 10. 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中的氧,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该实验证明了(    )
    A、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 B、光合作用生成的O2中的氧来自CO2 C、光合作用生成的O2中的氧来自H2O D、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来自大气
  • 11. 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色素能溶解于无水乙醇,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B、类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叶绿素 C、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外光和紫外光用于光合作用 D、叶绿体和液泡中的色素都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 12. 玉米与其他植物间行种植称为间作,单独种植称为单作。玉米与大豆间作可增产(已知玉米株高大于大豆)。下图是玉米与大豆间作和玉米单作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玉米吸收CO2的速率(假设间作与单作农作物间的株距、行距均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玉米叶肉细胞中没有还原氢生成 B、光照强度为b,影响两曲线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 C、光照强度为c,单作时玉米固定CO2的速率为10μmol·m-2·s -1 D、实验表明,超过一定光照强度,间作时玉米能更有效地利用光能增加产量
  • 13. 下图表示菠菜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转移途径,其中①一⑥代表有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过程②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过程②、③释放的能量总和多于过程④释放的能量 C、过程③产生的[H]代表NADH,过程⑤产生的[H]代表NADPH D、过程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过程⑥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 14. 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下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2

    A、随叶面积系数持续增加,群体的呼吸速率不断升高 B、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变化取决于群体呼吸速率变化 C、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增加 D、叶面积系数大于b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的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 15.      
    (1)、水杨酸(SA)在植物体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以黄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

    第1—3天

    第4—9天

    第10天

    叶面喷洒

    日温/夜温

    光照

    日温/夜温

    光照

    分组

    检测

    A

    H2O

    25℃/18℃

    适宜

    25℃/18℃

    适宜

    A1

    光合速率

    A2

    G基因表达量

    B

    H2O

    25℃/18℃

    适宜

    18℃/12℃

    弱光

    B1

    光合速率

    B2

    G基因表达量

    C

    SA

    25℃/18℃

    适宜

    18℃/12℃

    弱光

    C1

    光合速率

    C2

    G基因表达量

    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 , 在此条件下采取措施可明显减轻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②G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光合作用中需要的一种酶,它依赖于[H]发挥催化作用,推测这种酶参与了光合作用暗反应中过程。

    ③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2)、如图是某植株在适宜浓度CO2下,测定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光照强度为n时,限制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P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植物在25℃条件下比在15℃条件下光合速率高,原因是

    ②若环境中C02浓度降低,曲线上的P点将向移动。

  • 16. 图甲表示在适宜温度和CO2浓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a和b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不考虑无氧呼吸),据图回答问题:

    (1)、自然条件下,影响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2)、若将甲图中绿色植物从M点突然转移至P点条件下,短时间内C5含量将。升高温度时,M点将向(左或右)。
    (3)、甲图中M点时,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此时,乙图中应去掉的箭头有(填字母)。甲图中植物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二氧化碳最大值是mol/h。

三、真题演练

  • 17. 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 18. 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 19. 叶色变异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芽变现象。红叶杨由绿叶杨芽变后选育形成,其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减少,光合速率减小,液泡中花青素含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红叶杨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位点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 B、两种杨树叶绿体基粒类囊体的差异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C、两种杨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 D、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绝对含量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测定
  • 20.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发生在高等植物、藻类和光合细菌中。
    (1)、地球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光反应吸收的。在碳(暗)反应中,RuBP羧化酶(R酶)催化CO2与RuBP(C5)结合,生成2分子C3。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除光照条件外还包括(写出两个);内部因素包括(写出两个)。
    (2)、R酶由8个大亚基蛋白(L)和8个小亚基蛋白(S)。高等植物细胞中L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并在叶绿体中合成,S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并中由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叶绿体,在叶绿体的中与L组装成有功能的酶。
    (3)、研究发现,原核生物蓝藻(蓝细菌)R酶的活性高于高等植物。有人设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蓝藻R酶的S、L基因转入高等植物,以提高后者的光合作用效率。研究人员将蓝藻S、L与基因转入高等植物(甲)的叶绿体DNA中,同时去除甲的L基因。转基因植株能够存活并生长。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中的R酶活性高于未转基因的正常植株。

    ①由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转基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酶是由蓝藻的S、L组装而成”的推测?请说明理由。

    ②基于上述实验,下列叙述中能够体现生物统一性的选项包括

    a.蓝藻与甲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b.蓝藻与甲都以R酶催化CO2的固定

    c.蓝藻R酶大亚基蛋白可在甲的叶绿体中合成

    d.在蓝藻与甲的叶肉细胞中R酶组装的位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