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百日冲刺模拟试卷三

试卷更新日期:2020-03-20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这表明了当时( )
    A、华夏统一的意识逐渐形成 B、儒家思想影响史书记载 C、宗法制维系统治集团稳定 D、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 2. 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 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
  • 3. 宋代政府在物品采购上建立了“书市买牌”制度,即官府将要采购的物品和价格书写在牌上,公之于市,有愿意交易的商人就和官府到市场买处按牌交易。这说明宋代(   )
    A、注重市场秩序的规范 B、抑商政策已完全崩溃 C、官营手工业严重衰落 D、民间手工业成为主导
  • 4. 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 )
    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 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 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 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
  • 5.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6.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 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 )
    A、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B、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
  • 7. 1956年开始,新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恢复之前被打压的英语专业教育,同年颁布了第一部高中教学大纲草案,到1964年教育部将英语列为第一外语。这一时期英语教学得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
    A、外贸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B、外交政策出现明显调整 C、中苏边境爆发武装冲突 D、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需要
  • 8. 中美两同正式宣布建交只有18个小时了,美国使节又一次赶往人民大会堂,会见邓小平。邓小平再次郑重地对美国使节伍德科克指出:“中美建交后,希望美国政府慎重处理同台湾的关系……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设置障碍。”邓小平的谈话明确地表达了( )
    A、中国外交的灵活性 B、中国外交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 C、中国外交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 D、中国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
  • 9. 在古代雅典,陪审员不知道当日受审案件,进入审判席后,不得互相交谈。审判遵循“有法可依者,当依法投票,法律所未详者,当本法意,尽我诚心,作合乎正义的投票”,案件的裁决取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这说明古代雅典(   )
    A、尊重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 B、强调培养公民的独立人格 C、蕴含平等公正的法治意识 D、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高
  • 10.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 B、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无关 C、思想道德修养可以取代知识文化修养 D、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辅相成
  • 11. 1930年5月,纽约警方向社会公布了一批揭发材料,声称苏联政府企图通过援助美国共产党来颠覆美国政府,虽然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据此可以推知(   )
    A、美苏争霸加重政治紧张局势 B、意识形态对立阻断国际人口流动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受挫 D、美国政治经济困局造成政府敏感
  • 12. 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面对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政策,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表明( )
    A、美、日、欧同盟面临着解体 B、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C、全球贸易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D、互利共赢原则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

二、材料题

  • 13. 阅读下列材料

    交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联系。

    材料一:英国近代物流业发端于19世纪20年代。1825年有使用价值的铁路在英国开始出现。经过二十多年建设,到1848年,在英国通车的铁路达到5 000英里。1842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的捐税应完全平等。19世纪50年代,英国废除了《航海条例》,修改了《商船条例》和《轮船条例》等,对远洋船舶的航行安全、货物装载、船主及船员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在19世纪下半叶,汽船代替了帆船,航行于内河与远洋。英国近代物流业产生了。

    ——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

    ——摘编自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走向全球的名片,必将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地位的角度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对近代英国的影响。
    (2)、材料二作者认为修建铁路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据此指出作者的立场。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并据材料三,指出“崭新的时代内涵”是什么?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话说徽州商人程宰,世代儒门,少时习读诗书,后弃儒就商,于明正德初年(1060带了数千金,远赴辽阳贩卖人参、松子、貂皮东珠,不虞耗折了资本,只得在一徽商大铺中当个账房先生。一日晚间,海神降临程室,变出满屋金银,程宰见了正要去取,海神却道:“此是他物,岂可取为己有。你若要金银,可自去经营,吾当暗暗助你。”后又指点他经营买卖,第一次以佣工银十来两,买下滞销的药材黄柏、大黃各千斤,隔不多日疫疠盛行,卖得五百余两;第二次买下遭雨湿而生斑点的彩缎五百匹,不到一个月,朝廷调辽东兵平叛急需缎匹置办戎装旗帜,卖得千五百两;第三次,买下苏州商人贩剩的粗布六千多匹,数月后武宗皇帝驾崩,人人要件白衣行孝,又卖了三四千两。就这样,程宰成为知名的大商人。

    ——摘编自明末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故事情节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明代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针对“文革”对军队建设的破坏,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方针,实施“军转民”的战略。他认为空军、海军、国防科工委都要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军民合用或是转为民用等方式,“加入到整个国家建设中去”。同时提出打破军民界限,要“培养军队和地方两用人才”,把一些专业技术人才转移到地方的各行各业,以支援地方。此时,国防科技工业进行大规模调整改革,除完成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达的生产任务外,全力以赴地搞好民品科研和生产,间接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军民结合程度进一步加深,为科技人员开辟了新的职业发展方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军转民”战略改革的背景,并指出其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军转民”战略改革的意义。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2年5月法国议会选举中上台的“左翼联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付危机,加之在国际事务方面,胡佛的延缓偿付欠款法案以及赔款的取消,都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在这种形势下,法国的法西斯组织纷纷出现。1934年初,法国报界彼露了白俄侨民斯塔维斯基搞金融投机的丑闻,涉及大批政界要人、警察和司法部门的头目1200多人。“火十字团”等法西斯组织利用这一丑闻事件阴谋夺权。面对法西斯势力的日益猖獗,法国左翼政党空前团结,组成了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勃鲁姆政府促使法国雇主协会和法国总工会达成了《马提翁协议》,规定工人有权利与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协调矛盾;勃鲁姆政府还加强了对法兰西银行的控制,对严重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法国通过了公认带薪休假制度、每周40小时工作制法案。人民阵线政府对法西斯主义进行了有效的抵制,从而避免了法国成为“下一个德国”。

    ——据齐世荣等主编《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法西斯势力猖獗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上述材料中法国左翼政党的做法。
  •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界,可将孙中山对国际分野的看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孙中山主要是以人种或地域为依据,做出黄白或欧亚分野的判断。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俄的兴起以及帝国主义仍然对中国等国家实行强权压迫政策等因素,孙中山对各国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出了新的国际分野。他认为以后的国际战争“不是起于不同种之间,是起于同种之间。那种战争是阶级战争,是被压迫者和横暴者的战争,是公理和强权的战争”。从对欧美国家强权政治运动的批判中,孙中山主张以仁义道德的“王道”取代西方列强以强权武力为内核的“霸道”规则,构建平等、和平的国际秩序,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仁爱”、“信义”与“和平”等传统伦理准则。阐发“王道”中的公平正义,与无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压迫,主张民族自决的理论是一致的,这正是孙中山与时俱进,将传统赋予时代内涵而走向联俄、联共的原因所在。

    ——摘编自李育民《论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在一战前后对国际分野标准认识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